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比较好的学校(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前世今生)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比较好的学校(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前世今生)
2024-09-29 10:54:02  作者:粗腿阿婶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quw433037.html

文/叶伟昌

作者简介:

叶伟昌,1934年1月生,上海市嘉定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机校机械专业(1963年取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五年制夜大学本科文凭),淮阴工学院二级教授。曾获江苏省推广先进刀具先进个人,淮安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历年来共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成形车刀的设计与制造》、《械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等专著8本(含与别人合作在内),主审高校教材3本,并有多项成果,获得省级奖励。上述专著和论文等有关文献已被上海嘉定图书館珍藏。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建校初期作出杰出贡献的部分老校友们


冯 轩(同济高工1952届毕业后留校,1983年起担任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校长,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吴震盘(同济高工1952届毕业后留校,1970年调入南汽齿轮厂任副厂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戴雅康(南京机校1953届毕业后留校,我国知名焊接专家,1956年支援大连机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曹国樑(南京机校1953届毕业后留校,任机床课教师,后在校负责专用机床设计,高级工程师)


叶伟昌(南京机校1953届毕业后留校,任刀具课主讲教师,我国知名孔加工专家,淮阴工学院二级教授)


李相琦(南京机校1955届毕业后留校,后任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金元贵(1959届毕业后留校,南京康尼机电新技术公司董事长,江苏省优秀企业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曹志超(1934.3-2021.11,1953年留校任机床课教师,1978年任南京机校校长,1993年任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厅长)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是1953年在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的基础上,与上海南山职业学校机械班级师生合并组建而成的。同济高工的前身是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 学校(简称同济高工),她诞生于1933年,其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

同济高工历史沿革简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之初,同济高工已有34年的办学历史,她是一所具有鲜明应用型工科底蕴特色的全国著名的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同济高工的前身――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始建于1915年,1933年改建为同济高工,其全称是“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该校设机械、土木两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4年(含一学期实习课),其培养目标是机械和土木专业的中级技术人员,面向全国招生。同济高工第一任校长为梁鋆,先后担任校长的还有唐英、祝元青、胡兆瑛、朱振德。

1933年同济高工随同济大学一起,校址设在上海市吴淞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至昆明、四川李庄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同济高工随大学部工学院由四川李庄(现属宜宾市管辖)迁回上海,在新市区江湾魏德迈路(今为邯郸路)370号续办[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管会接管学校,同济高工获得新生,朱振德教授任校长。

1951年5月,同济高工与同济大学分开,隶属于华东工业部领导[2]。同时调整学校组织机构,设教务、辅导、总务三处,人事、财务两室,机械、土木两个专业科和实习工厂。华东工业部任命朱振德教授继任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校长,江可宗任教导主任,蒋式良任机械科主任,胡璘任土木科主任,吴忠道任实习工厂厂长。为了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和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1951年7月学校迁至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原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办学。迁校后,公开招聘教师,增添设备,在上海、南京春秋两季招生,学生人数达到500多人,学校仍设置机械科和土木科,同学们常以机土两字谐音把学校称之为“鸡兔共笼”(鸡兔共笼是解放初期小学升初中数学必考题),正常的教学秩序迅速建立。

必须指出,同济高工在教学业务上一直受同济大学工学院指导,学校早期的各级领导和任课教师均由工学院派出,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如江可宗、王蓉荪、蒋式良、沈传良、姜圣文、陸廷赞、何祚丰、任有性、曾广寿和陸嘉等(同济高工改建后,他们先后都抽调到科研院所或高校里担任技术领导或教授教职),不仅精通教学业务,而且还能放下架子,将原本在大学授课的教材,通过整理归纳,结合专科高工的教学要求,编成通俗易懂的讲义,并在授课时对重点部分反复解释,诲人不倦。后来这些讲义以“同济高工技术丛书”为名,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成为当时各工业专科学校争相采用的经典教材,这在同济高工的教学史上是值得一书的。

同济高工的老师们个个是学界精英,行业翘首。例如,听江可宗先生(我们当时称呼老师都叫先生)讲授的力学课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犹如艺术享受。他讲到的圆管层流易受情绪影响而扩张,而流量与管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因血管的微小扩张会使血流大大增加,故而脸红的道理;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猫为什么从楼窗上摔下不死的道理,用以解释角动量守恒定律)。他在讲课中从不强调一大堆公式的推导和演算,而是着重力学定律的物理意义,力学公式中每项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内在联系。许多学生说:“听江先生上课很有味,不会瞌睡也不走神。”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上天时,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江可宗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到莫斯科半小时可达”。而“北京到莫斯科半小时可达”,在当时各大报的头版上都以醒目标题刊出。

1952年学校建立党委,华东工业部任命林楷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副校

长。

1953年初,华东大区撤销,同济高工直属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为适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培养技术干部的需要,第一机械工业部将同济高工土木科、机械科分别建校,在土木科基础上成立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南京建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5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在机械科基础上成立南京机器制造学校。至此,同济高工办学历史结束。

南京机校发展简史

1953年7月,同济高工撤销,在机械科基础上组建(即筹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同年,上海南山职业学校机械班级师生迁来南京,并入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我留校后敎过这几个班学生的,印象深刻。必须指出,当时筹建和1953年7月同济高工撤销宣布新学校成立时用的校名实际上是南京机器工业学校,而不是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校名,这可从我手头留存的一份年代久远的1953年毕业生通讯录及1953年7月31日新华日报刊登的招生广告中得到证实。南京机器工业学校名称一直用到1953年底,1954年初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文批复的校名是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所以我们当时印好的毕业文凭上校名也只能相应更改(见1953年7南京机器制造学校颁发给作者的毕业证书,证书中已将‘工业’二字划去改成‘制造’)及作者留校后不久领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校徽为凭证。由于校名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以正式文件下达的,故在学校筹建和建校初期用过的校名、公章和档案理应一律封存和废除的。显然南京机校组建时用的"南京机器工业学校"校名不能作为学校更名依据。但有的档案专家据此将其作为学校更名的依据[4],这显然是不对的。作者认为,南京机器工业学校这个名称在校史上都不应再提及了。


作者留存的南京机器工业学校1953年毕业生通讯录


1953年7月南京机器制造学校颁发给作者的毕业证书 (证书中已将‘工业’二字划去改成‘制造’)


作者留校后领到的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校徽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成立后,石流任首任校长,王蓉荪、王德哲任副校长。1955年成立校党委,石流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学校校址选定在南京市童家山,占地四百亩,学校基建由任有性老师全面负责。在开始大规模基建的同时,艰苦创业,以几间草房为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和食堂。建校初期,学校只有教学楼和工程馆两幢大楼。1953年秋季即对外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当时设置有金属切削加工、机车制造和车辆制造三个专业。

还须说明的是,1956届毕业生是在南京机校创建初期三年内修完全部学业的,本应成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而我们1953届毕业生是在同济高工办学时期内修完全部学业的,但因1953年7月同济高工撤销,所以后来我们领到毕业证书是南京机器制造学校颁发的,成为了南京机器制造学校首届毕业生。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教学大楼(本照片由曹有光校友提供,特此致谢)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工程馆大楼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一九五六年机车车辆班毕业同学留影(八月卄四日)

为了从工人中培养技术干部,在1955、1957和1958年,招收工人、工人干部调干生入学。1956年夏天,机车制造和车辆制造二个专业迁往大连,成立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发展成为大连铁道学院。当年,我校支援大连机校的谭卫元学长(同济高工1952届毕业后留校)后来成为大连铁道学院副院长。

1958年至1961年,在教育大跃进的历史潮流中,依托南京机器制造学校这套原有教学班子,又创办了一个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三年制的南京机械专科学校,专科与中专并存,当时在童家山校门口,同竖“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和“南京机器制造学校”两块牌子,在校学生达二千多人。1960至1961年,学校还办过二届夜大学(“南京机器制造夜大学”)。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停办专科,对外才恢复使用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校名。

1962年学校仍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62年春南京汽车厂中技校汽车专业并入我校[3]。1962年起贾其锐同志任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校长,印群同志任党委第一副书记。

1965年,我校汽车专业科主任陸廷赞和葛贤康等老师、及汽车专业学生并入湖南大学汽车系。

1966年至1972年,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学校改为南汽齿轮厂。

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1974年上课。1978年,学校回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并全面进行恢复、整顿,俞积芳同志任党委书记,曹志超同志任校长。1981年11月曹志超同志调离学校后,由袁友忠同志出任代校长。

1983年6月学校改建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冯轩同志担任校长,党委书记先后是黄锡森和陈行毅同志。1993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改名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此时,学校设两系(机械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一部(数控部),十二个专科专业,二个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及机械电子控制与检测“数控”),在校学生近2600人。

学校自1983年起同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Fach hochshule Konstanz)建立长期合作,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新途经;在机械工业部与德国巴—腾州政府的支持下,德方赠送给学校一台高性能实用型的大型数控车床及相关实验设备(约83万马克),学校配套相关设施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控教学实验基地,并在全国高校首创数控专业;学校还聘请德方教授,来校介绍他们开设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状况,同时我校也派出青年教师去德方学习;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创办了江苏康尼机电新技术公司、东方数控公司、江苏聚星机械设备成套公司等校办科技实体,创出了一条教学—科研—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学校在机械、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使学校在数控技术方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1991年9月冯轩同志退休后,由马铭驰同志接任校长,党委书记是张义为。马铭驰同志退休后,1996年8月由康乃真同志接任校长。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划转至江苏省管辖。2000年6月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南京工程学院。至此,南京机校办学历史结束。

综上所述,南京机校历史沿革如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附设机师科(1915年)――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3年)――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1年5月)――迁址南京(1951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3年1月)―― 1953年7月同济高工土木科、机械科分别建校,在土木科基础上成立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南京建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5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同济高工机械科迁址童家山1号,与上海南山职业学校机械班师生合并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改制为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同竖南京机器制造学校二块牌子――1962年停办专科,恢复南京机器制造学校的校名――南京机械专科学校(1983年)――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2000年6月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现在的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机校的办学道路,历经沧桑,创业艰难。南京机校从1953年7月建校开始,四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贰万多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机械工业系统许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领导,担任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厂长、书记、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校初期南京机校留校工作的一些老校友们成绩更为突出(1953届留校任教的有12人,加上历届留校工作的人员一起,有人把我们这些子弟兵称作是学校里的半壁江山),不少人后来都成为机械行业中知名专家、敎授和领军人物(見建校初期作出杰出贡献部分老校友们照片图),也有不少同学被遴选进入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诸如我的同窗曹志超和汪统等同学,曹志超是原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原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厅长;汪统是原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在校时能“学其所用”,毕业后复能“用其所学”,南京机校许多学生岗位成才的事迹,不仅对老师教学成果的肯定,而且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南京机校办学方向的正确。

【作者撰写时承蒙原南京机械专科学校校长冯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震盘二位学长提供了南京机校众多史料,全文经原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李相琦学长仔细审阅,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翁智远等.同济大学史.第一卷(1907~1949).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2]叶琳昌著.结缘防水60春―我的建筑科学生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

[3]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校庆专刊》,1953~1983

[4] 江苏《挡案与建设》2020年第12期,83~85页

[5]《南京工程学院校友通讯》2020年第2期

【本文原载于《南京工程学院校友通讯》2022年第2期74~78页】

  • 什么是相容事件(相容事件是指什么)
  • 2024-09-29相容事件是指什么事件A和B的交集为空,A与B就是互斥事件,也叫互不相容事件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事件A和B的交集不为空,A与B相容指两事件可能同时发生等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相容关系,即具有传递性的相容关系在人际关系中,。
  • 林更新王丽坤回应恋情(林更新和王丽坤)
  • 2024-09-29林更新和王丽坤一、2006年,36岁的张嘉译在山西拍《双枪李向阳》时,一定不会想到,日后会和小自己18岁的林更新,戴上同一款帽子而给他们编帽子的小姑娘,这年才刚满13岁,还在四川成都某所中学里认真读书18岁的林更新。
  • 阿胶适合气血虚的人吃吗(阿胶虽补但请慎用)
  • 2024-09-29阿胶虽补但请慎用阿胶是很好的补品,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冬天吃阿胶会有怎样的效果吗?关于阿胶有什么作用,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一二,而在冬天吃阿胶,它补血的功效就会加强,想必其他补品的食物来说,简直强很多它是冬天养血圣药。
  • 直线方程(直线方程的简述)
  • 2024-09-29直线方程的简述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
  • 腾讯qq停止部分功能(腾讯QQ官方宣布12月10日起)
  • 2024-09-29腾讯QQ官方宣布12月10日起当我们某些场景中,需要使用到邮箱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使用QQ邮箱原因也是很简单,毕竟就是QQ号直接对应,很容易记住最近,腾讯就QQ邮箱进行了多项服务的调整,有的服务停止了,有的服务变成收费了服务一:群。
  • 韩愈的诗句四句诗:韩愈晚年写两首早晚春之诗
  • 2024-09-29韩愈的诗句四句诗:韩愈晚年写两首早晚春之诗作者:简心静心守心,于浮华间留一份淡然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这一年唐穆宗即位七月,五十四岁的韩愈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当上了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副部长级别,可称得上是大器晚成相较于四十九岁。
  • 地球一般还能活多少年(院士说地球还能活45亿年)
  • 2024-09-29院士说地球还能活45亿年只剩一亿年了据媒体报道,在一个节目中,中科院院士汪集旸曾表示:目前来看,我们的地球,依旧能够继续存活45亿年的时间,然后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地球还剩下45亿年,而对于人类来说,也只剩下一亿年的时间,这是。
  • 全新景逸x5购车手册(听说你买车要求多)
  • 2024-09-29听说你买车要求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车的地方就有套路~现在想买车的朋友很容易被一些媒体的文章忽悠,因为你们人类的文章总带有太强的主观色彩而我,AI车叔,将用“没有人情味”的方式评测景逸X5,用大数据和事实说话,为广。
  • 李鸿章时期大学士分别是谁(武将谢鸿章改名避讳李鸿章)
  • 2024-09-29武将谢鸿章改名避讳李鸿章武将谢鸿章自己要求改名以回避李鸿章的名讳,他的上司李瀚章则帮他上奏朝廷这种举动非常出格,当时并无规定下属要避上司名讳,更不用说上司兄弟的名讳,属于极度扩大化上司乐意接受奉承,下属也就极力揣摩曲意奉迎,。
  • 高考工作安全平稳有序(考前指导促落实)
  • 2024-09-29考前指导促落实7月6日,平谷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对本区高考考点平谷中学、平谷区第五中学和备用考点北京实验学校(平谷六中)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监督员重点对学校教师核酸检测情况,防疫物资储备、教室的通风消毒等。
  • 长跑怎么正确呼吸(长跑正确呼吸的方法)
  • 2024-09-29长跑正确呼吸的方法首先以4—4节奏呼吸(假设每次呼吸输送4升空气),则每八步呼吸一次根据上述(如下)可以算出每分钟会输送90升空气到肺部以3—3节奏呼吸(每次呼吸的量会被减少到3.5升),则每六步呼吸一次每分钟可以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