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
2024-06-16 07:38:30  作者:少年的爱情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qar512548.html

“一块陶片在我们村民手里只是泥巴,而你们却能讲出它的故事。”殿基村的村委会主任季清锋对葛威说道。

这位厦大考古队的带队教师也犯了难:到底怎样才能把考古的故事讲给村民听呢?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有这样一批厦大师生,一边踏上田野,亲手从泥土中发掘五千年前的文化内涵;一边又走进乡村,服务村社,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陈列在乡间田野。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

殿基有个马道坪

“我们直接在村里办展览吧,题目就叫‘殿基有个马道坪’!

浦城县,福建省最北端。在该县殿基村的后山上,坐落着一处马道坪遗址,年代可追溯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2)

2017年,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南平市文管办(现南平市文物保护中心)、浦城县博物馆等单位,组织厦大考古学专业师生,在此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2021年10月,厦大考古队第三次来到马道坪,以考古学专业学生田野实习的方式,进行新一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

尽管驻地就设在殿基村,而在殿基村的考古工作也已进行多年,但如果在村中走上一圈,却并不能发现任何有关考古的元素。

“村子里也很想把考古的内容做成文化展板,但我们没人懂,根本做不出来。”村支书吴志斌介绍道。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3)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4)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5)

△厦大师生调查村民对考古工作的理解

“我没有去过博物馆。”这是同学们在村中调查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于村民来说,日常的劳作占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平时没有精力、也没有兴趣专门跑到博物馆去参观。

但在同学们看来,村民们已经深度参与到了考古工作中来——为考古队提供食宿、帮队员们收寄快递、甚至是直接到马道坪参与现场发掘……这个闽北小村,早已不知不觉在为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如何让考古成果走出库房,让村民知晓村中发生的事情,成为了考古队员的一个心结。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6)

△厦大同学和殿基村民在发掘现场共同工作

同学们说:“我们不能挖完就结束了,一定要留下什么东西,让考古成果真正公开。”

师生们最终决定,直接把考古专题展办在村子里,办在遗址所在地的社区里,让村庄变成一个活的“考古博物馆”。

多方聚合的考古魅力

“把展览办起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策展的主要负责人、硕士研究生郭宸介绍,有了厦门大学考古专业蔡保全、王新天、付琳三位老师带队进行的前两次发掘,积累起翔实的资料,也就自然而然想要把这些内容讲给村民听。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7)

△林繁德(右)和熊仁寿(左)在发掘现场

在不到4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厦大师生。而有着“福建第一铲”美誉的林繁德、一边担任森林消防队长一边从事考古工作的熊仁寿,这两位福建省优秀的考古技术人员,也和厦大人一起,耕耘在这片土地。

若说考古的魅力,亲身发掘的同学们深有体会。马道坪不像三星堆、殷墟等遗址那样,有着高等级、高规格的遗迹或精美的出土器物。这里发掘出的墓葬、建筑基址等大多属于普通人器物也没有特别精致。

但同学们却说,除了要关注那些代表着上层社会的灿烂文化成果,也要把视角放在人类社会中的普罗大众上。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8)

△陶罐,新石器时代晚期。马道坪遗址3号墓出土,是一件非常朴素的器物。

这些细水长流的底层生活,也是中华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发现的,同样是历经5000年风雨沧桑留下的生活点滴,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比于结果,许多考古工作者其实更享受发掘过程的乐趣。

在最新的发掘中,厦大师生发现了一条沟。起初,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一条填埋垃圾的灰沟;随着发掘的深入,沟的范围不断扩大,又有人觉得可能是保护聚落的壕沟;而等再过一段时间,这条沟逐渐和其他遗迹连了起来,人们又觉得,这应该是一条排水沟。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9)

△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木骨泥墙的3号烧土

一组烧土,最初被认为是窑,过了几天再看又像是灶。用手铲刮了一段时间后,看起来又像是房子,而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倒塌后被外力搬运到此的墙体。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这些遗迹,并随着发掘深入,不断改变、深化自己的看法,这是田野考古工作中的常态。

在听了同学们讲述完这样抽丝剥茧的判断过程后,殿基村淘宝小店店主伍智雄直呼有趣。他感叹道:“这就好像警察在破案一样!”

变身策展人和讲解员

白天在山上做发掘,晚上对着自己“挖”出来的发掘资料整理展览思路,厦大同学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策展人。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0)

△葛威(中)和吴志斌(左)、季清锋(右)深夜讨论展板挂设细节

在调查了村民对考古学的基本认识,并和村两委协调沟通过后,策展团队将展览分成了两部分:侧重田野考古工作过程的“考古工作展”、介绍马道坪遗址考古发现并陈列少量出土物的“考古发现展”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1)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2)

△在村中挂设展板时,便有村民驻足观看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3)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4)

△安装完成的展板

考古工作展以文化展板的形式,挂设在村中道路的两旁,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考古学、田野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及工具使用,并在其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了殿基村的元素,展示了村民是如何与考古工作发生关系的

考古发现展则使用村委会阅览室为场地,配以陈列的出土物,向村民介绍马道坪遗址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

人手有限,厦大师生只能自己组装展柜,自己安装灯光,自己架设电线……在把一间20平方米的空屋子布置成展厅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成为了多面手,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劳动水平。

终于,赶在今年1月4日晚9点,展厅完成了最终陈列,开门迎客。

两个展览在布置时,便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观看。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5)

△部分村民观看正在摆放的陶片

一位老先生激动地拉着一名同学的手说道:“你们做的这些工作很好,很考虑我们村民的感受,我第一次知道了考古究竟是做什么的。”

伍智雄指着展柜说:“之前一直听说‘麻点纹’的陶片, 今天终于清晰地看到它长什么样子了。

殿基村通信员、80多岁的村民姜富孙一直在帮助考古队师生布置展览。每当有村民来看布展过程时,他都会在一旁骄傲地说:“这是马道坪那边考古的东西,将近5000年,时间很久的嘞!”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6)

△布展完成已是深夜,仍有村民前来参观

布展完成后,他也是考古发现展的第一名观众,策展人为他单独进行了将近半个小时的讲解。

受疫情影响,厦大考古队在加班加点结束发掘和整理工作后,于1月5日——也就是布展完成的第二天——提前离开殿基村返校。不过,还是有同学赶在发车前,跑到村委会,为正在参观的村民们进行了一场公益讲解。

就像策展人在展词中写的那样,这些厦大考古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考古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尽管没有盛大的揭牌仪式,但要做的工作全部完成,他们说,自己也就知足了。

七十年代的厦大西村(这群厦大挖土人)(17)

△布置一新的考古发现展厅

这学期刚放寒假,一批留校师生再次来到殿基村,尝试着让更多村民参观展览,读懂考古。

而未来,厦大考古也将把马道坪遗址当作长期的田野考古实习与研学基地,殿基村和厦大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来源:厦门大学

  • 为什么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如果朱标不死并顺利继位)
  • 2024-06-16如果朱标不死并顺利继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成三个问题来回答问题一:朱标如果不死,他会不会削藩?问题二:朱标如果削藩,朱棣会不会造反?问题三:朱棣如果造反,他是不是朱标的对手?(燕王朱棣)不得不说,明朝的藩王制度,是朱元。
  • 常吃核桃有益健康(吃核桃的好处有哪些)
  • 2024-06-16吃核桃的好处有哪些延缓衰老,促进健康平时想要促进身体健康的人,应该挑选适合的食物来获取里面的营养物质核桃作为高营养的食物,每天进食核桃能够有效提高免疫能力,因为免疫功能的增强和营养物质是否供给充足有关核桃中的维生素、矿。
  • 如果脸天天都接触食用油会怎么样(你脸上的油到底打哪来的)
  • 2024-06-16你脸上的油到底打哪来的来源:科普中国有些人,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是一张干爽清透精致的脸,一上午过去,就变得油光满面,秒变大油田尤其现在外出要戴口罩,被人说脸上的油能“炒盘菜”,甚是尴尬那么,你知道脸上的油打哪儿来的吗?下面,我。
  • 紫菀花的繁殖方法(紫菀花怎么繁殖)
  • 2024-06-16紫菀花怎么繁殖紫菀花的繁殖方法是扦插繁殖在扦插之前,首先我们需要选择插穗,一般插穗的好坏对于扦插的成活率是有很多影响的,所以我们最好是选择生长比较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紫菀花的插穗较好如果我们选择的枝条看起来就十。
  • 姬松茸怎样煲汤(姬松茸该怎么吃)
  • 2024-06-16姬松茸该怎么吃姬松茸这种物质,属于真菌的一种,很多人都喜欢在姬松茸的时候加一些茶树菇,因为姬松茸和茶树菇简直是天生一对,放在一起做出来的汤特别好吃,其实姬松茸和茶树菇不仅可以煲汤,还可以用来做成炒菜,那么姬松茸煲汤。
  • 张翰人品怎么样啊(东八区的先生们)
  • 2024-06-16东八区的先生们2009年,一部《一起来看流星雨》让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主演们成功成为了年轻粉丝们追捧的偶像尤其是张翰,因为在剧中饰演“高富帅”全占的慕容云海而备受好评当时他的口碑非常好,甚至被人评价“他的帅是360度无。
  • 椰汁怎么做最好吃(超好吃椰汁双皮奶做法详解)
  • 2024-06-16超好吃椰汁双皮奶做法详解原料准备:牛奶350克,鸡蛋2个,椰奶3勺,糖3茶匙牛奶倒入不粘锅煮到微微起泡倒入小碗放凉,就会结出一层奶皮用叉子把奶皮边缘轻轻挑开然后把奶倒入另外一个大碗不要倒光,留一点奶把奶皮撑起来把蛋清分离到另。
  • 吴京拍长津湖(长津湖北京首映获赞)
  • 2024-06-16长津湖北京首映获赞电影《长津湖》将于9月30日上映,目前影片预售票房突破5000万,并蝉联同档期首映日综合票房、场均人次、总人次冠军25日,影片在北京首映,总制片人于冬,总监制黄建新,监制及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制。
  • 油皮底妆卡粉起皮怎么化(底妆卡粉起皮怎么办)
  • 2024-06-16底妆卡粉起皮怎么办对于化妆新手而言,底妆卡粉起皮是非常头疼的问题,要是还有黑头就是更是难上加难,今天菲菲美妆就跟大家好好说说底妆卡粉或斑驳的急救方法,另外也分享下底妆怎么处理才能更大程度的避免这样的问题底妆卡粉的位置一。
  • 白鹿原中的白灵为什么是败笔(白鹿原中的白灵成了一大糟点)
  • 2024-06-16白鹿原中的白灵成了一大糟点近日,《白鹿原》在热播的同时,也频频被网友吐槽,原因竟是因为剧中白灵这一角色想必大家在追剧的同时也有同感吧,剧中白灵凭借着疯疯癫癫,带着些许“二”的气息,不出所料的成了网友吐槽的对象其实对于白灵一角色。
  • 粤菜特点(粤菜的特点详解)
  • 2024-06-16粤菜的特点详解质和味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用料粤菜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为了显出主。
  •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劳动文化)
  • 2024-06-16马克思主义与劳动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彰显了全社会对劳动与劳动人民的重视和尊重当代中国劳动文化是文化自信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