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用火炉烧缸制作的烧饼,因此叫缸炉烧饼。用缸制作食品是一种很独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烧出的烧饼不糊、面光,吃起来香、酥、脆。这种烧饼的制法在火候上极讲究,因缸里呈凸形,凉或热烧饼都要滑下来。缸炉烧饼形方(圆),可能有花檐,大小同芝麻烧饼差不多。
历史记载
清朝晚间,一厨名曰石老化,亲址乐亭县城北关,创得熟食铺一间,主业肥肉蒸包,兼售吊炉烧饼。鉴其味鲜价美,生意顺畅,石师果敢改进工艺,添增配料,经由吊炉迭为缸炉之历,物善其用,精进开灶,一时招至食客蜂拥,唤来美誉悠久播传。缸炉烧饼层层皮薄,酥脆清香。其独道制方均系以缸横卧,内壁贴饼,且经外温内烘后珠联呵成出炉。
恭闻先人真知,承蒙师辈善识。上世一九年间,一时值正当一五载,姓常名作翠茹之青少拜学石师门下,并自四十年代办食铺一间,亲制专供缸炉烧饼,重拾老少闲乐回忆。
时光漫过,1973年,景小光依坚韧意志问师常老,果敢创办吊桥饭庄,且在1984年被参访记者于《唐山日报》上正式刊出;同此,时逢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莅临良机,“吊桥缸炉烧饼”第三代正宗传人景小光,亲制缸炉烧饼,奉于领导品鉴,博得优质美评。
次年,京城。乐亭县委书记孙尚广,携吊桥缸炉烧饼亮相全国土特产展销会,收获如潮好评。根植博大传统底蕴,得益三辈耕耘普颂。自2009和2013年先后荣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项殊荣后,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巩固传统工艺,科学合理改良,旨为在石老化的感召和几代传人的指引下,将更加正宗、纯粹、地道、深厚、充满当代生活气息且极具地方浓郁风情的特色美味——“石记·正宗缸炉烧饼”,献予大众。
2、无极饸饹
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
地位
无极饸饹不仅是百姓日常的主食,在婚配嫁娶、祈年过节的大典中,无极饸饹亦被列入传统食谱,并赋予了美好的象征意义。旧日,无极县人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俗称“安棚”),午餐一定要吃饸饹,此谓“安棚饸饹起轿糕”,认为“安棚吃饸饹,白头能偕老”。
农历二月二,也要吃荞麦饸饹,俗谓“龙行旧道五谷丰,人吃饸饹运行通”。
尤其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必吃荞麦饸饹,以象征“年经岁末,全家和(饸)乐(饹)”。
2012年,无极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极人在传统手工制作荞麦饸饹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品种,将无极饸饹制作成各种礼品,畅销全国各地。
3、平山古月豆腐
千百年来,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又老少咸宜的食材,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明代诗人苏平的《咏豆腐诗》以“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来形容豆腐的莹白美丽,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则以“煮豆作乳脂为酥”形容豆腐的松香可口。
古月豆腐历史悠久,是河北省平山县的经典美食。平山县古月镇自古就有做豆腐的习俗,豆腐制作技艺在平山已有约2000多年的历史,颗粒饱满的黄豆和优质的水源,再加上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豆腐制作技艺,成就了古月豆腐滑嫩、细腻、清香等特点。2018年,“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艺”入选石家庄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平山中古月村一位名叫李文学的农民,吸收了当地传统制作方法,加以改进工具(豆腐布袋改成萝,石磨磨豆改为水磨机),降低劳动强度,经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了一整套精细的传统制作工艺,用其工艺做出来的豆腐独具香软、细嫩、筋道、爽滑、味道纯正、煮不烂、色泽纯白、品质高等显著特点,堪称“豆腐当中的极品”。
4、藁城宫面
藁城宫面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的特产。藁城宫面以优质小麦面粉、香油、淀粉为主要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配料考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具有条细心空、耐煮不糟、汤清面秀,嚼有口劲等特点。
宫面是河北省藁城市传统的汉族特色面类食品,风味独特。宫面原为手工挂面,生产始于唐贞观年间,经无数次工艺改进,当时即已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名特食品。
据说,早在明朝时期,河北省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故得名“宫面”。对此,《藁城县志》曾有这栏的记载:“吾邑之挂面,系土人所艺,味极适口,相传数百载,曾进贡清皇室,故名产也。”在民国时期,藁城“宫面”曾出口朝鲜,并受过孙中山南京总统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藁城宫面是以精粉、精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而制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食用。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食用简便,富有营养,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20世纪50年代,藁城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宫面传统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始恢复和发展宫面批量生产。 1960年县粮食局建成第一家挂面生产厂(后改为宫面厂)。80年代粮食局宫面厂、外贸局宫面厂等厂家相继扩建和新建,并相应发展起4000多个宫面加工专业户,基本形成专业化、系列化宫面生产体系。为实现传统宫面营养化、多样化,研制出了鸡蛋、荞麦、牛奶、辣椒、西红柿等不同基料适宜于孕妇、儿童、老年保健的宫面新品种20余个,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
5、河北肉糕
河北肉糕是河北省的特色小吃。具有色泽红亮,河北肉糕香而不腻,老少皆宜的特点,当地人不就任何佐料可一气吃饱,是宴请宾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河北肉糕起源于河北深泽县西河村,创始人是晚清时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称西河肉糕,闻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20多个县市,位居深泽“美食三绝”之首。
据县文化部门考证,西河肉糕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当时,西河村的李洛提,也就是李伟的老爷爷,在一富户的肉坊里当伙计,年终东家给每人分了一块驴肉。由于家里人多肉少(李伟的爷爷那一辈弟兄姊妹共8人),李洛提只好将驴肉剁成馅,放入淀粉和煮肉的调料,用热水搅拌均匀,上锅蒸熟。没想到一出锅,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一尝,还挺好吃。从此,西河肉糕便诞生了。以后李家不断改进技艺,自家也开了肉坊,除了做肉糕,还做猪头肉、猪下水、牛肉、驴肉等。不让个人单干那段时间,李伟的爷爷在城关供销社肉食部上班,仍旧煮肉、做肉糕,传承一直没有中断。上世纪80年代李伟的父亲接手,从推个独轮车串村赶集,发展到在县城的集贸市场上固定出摊。李伟接手以后,2000年在县城开设首家门店,从一个简单的肉摊子,发展成以卖烧饼裹肉为主的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