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这是的殷殷嘱托,始终激励着河南儿女勠力前行,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近年来河南不断吹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即日起,大象新闻映象网推出《温暖的回响》系列报道,看河南砥砺前行,不忘殷殷嘱托。
映象网记者 崔学庆 见习记者 马紫阳 通讯员 孙战忠
小镇新楼映彩霞,水泥马路进民家。9月16日,记者走进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孔磊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全兰考最大的风沙口,也是焦裕禄同志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的地方。
张庄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2013年底,张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务农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2014年3月17日,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考察地点选在了兰考,并且走访了张庄村,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为张庄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产业富民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2014年以前都是在养猪,后来村里开始让建大棚,想都没想就开干了,村委帮了不少忙,遇到的问题都尽力帮我们解决,现在大棚已经成为我的第一产业了,每年收益也能达到40万了。”今年48岁的村民文林超就是发展温室大棚产业以来的受益者之一。老文现在已经建了13个大棚,面积达到了69亩。
这几年,张庄不断从外面引进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发展日光温室大棚产业,建成春秋大棚171座,日光温室大棚18座,推广兰考蜜瓜、西瓜、草莓种植。
以前,张庄最缺的就是产业,为了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钱赚,村里干部群众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六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张庄村先后引进洛阳奥吉特菌业、兰考鑫浩食品厂、兰考坤禾农业等企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体系,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以前都是外出打工,现在在俺们村都能上班了,离家近不说,工资也不比外边给得少。”村民老张说道。为了使年龄偏大的妇女有事做、有收入,村里大力发掘本地传统手工艺,成立张庄布鞋研发中心,纯手工制作张庄布鞋,吸纳近100多名妇女就业,工作时间自由,能带回家做,每双布鞋收入180元,实现了“看得住家,守得住娃,照顾了妈,还能挣钱养家”。
创业致富 开掘农户增收新源泉
如果说产业是带动就业的主要途径,那么创业就是农户增收致富的源泉。
“香油都是瓶装的,走物流我们也不放心,都是亲自去送,这不一大早又去送货啦。”闫春光的妻子彭思思告诉记者。回想起夫妻二人创业的这几年,彭思思不禁感慨“多亏县里的好政策,拿到了5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人提供技术指导。”
2013年闫春光刚办养鸡场就赔了一万多元,家里还有几万元的外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年来到他家,了解他的情况后,亲切地问他下一步的打算,鼓励他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
“一直都记着的教育关怀,时刻都没忘记。”闫春光受到鼓励后,一边到县里学习养殖技术,一边上网学习管理知识。在他的用心经营下,鸡场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00只发展到10000只,年均纯收入20多万元。2018年下半年又开了一家“春光油坊”,半年时间营业额达30余万元。
如今,闫春光不仅全家脱了贫,房子也翻修一新,添置了家具家电。“鸡产蛋了,赚钱了,油坊生意也步入正规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彭思思笑呵呵的说到。
红色旅游 实现张庄村稳定脱贫
张庄村围绕书记提出的“乡愁”意识,启动了“梦里张庄”农家院落改造项目。讲解员庄艳斐告诉记者,利用张庄村现有住宅、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把围墙打通透绿,对房屋进行简单改造,采取农民自建,自主经营,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民宿小院。
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团队近1800批次,近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800余万元,带动周边220余人从事旅游活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2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5600元,张庄村民从过去的祖祖辈辈靠传统农业度日、发展成为旅游的行家里手、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身份的华丽转变。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进一步融合红色旅游元素,规划建设了四面红旗、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庄艳斐介绍到。该基地是国内首家纯体验式、红色拓展基地,年接待近6万人次到此进行拓展训练,同时建成了农村干部培训中心,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目前已经培训学员40余期,近6000余人。
如今的张庄村,绿树成荫,良田规整,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2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明村镇,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旅游创客基地等荣誉称号。张庄村人经过不懈努力,通过勤劳的双手,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张庄村人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