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胃下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胃下垂大多发生在一种特殊体质的人身上,这种人的体形比较瘦弱,胸廓狭长,骨骼细弱,皮肤苍白,皮下脂肪缺乏,肌肉发育不良,往往有移动性的第十肋骨。这种人不仅有胃下垂,其他内脏如肝、肾等也往往下垂,所以叫“全内脏下垂”,以女性为多见,患者多数伴有神经衰弱的症状。后天性的胃下垂,多数由腹壁的紧张度发生变化所致.例如,妇女生了几个孩子之后,腹壁松弛,腹压降低,容易引起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又如,本来很胖的人,生了消耗性疾病突然消瘦下来也易患胃下垂.还有多次做过腹部手术的人,经常卧床少动的人以及穿很紧的马甲,束很紧的腰带,经常压迫胸部和上腹部的人也易患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