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
尿液在肾脏内形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比如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原尿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后回到体内,原尿经过重吸收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经肾乳头进入肾盏肾盂,然后经输尿管达到膀胱并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
01
正常尿液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呈现清亮或淡黄色,尿液主要是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所以除非饮水量特别大,不会特别澄清。
而且在尿液中有很多代谢废物,有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合成蛋白、蛋白质代谢、燃烧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给机体提供能量,宛如大型化工厂,一定要排出废物,所以尿液颜色有黄色。
尿液颜色的深浅还受浓缩程度的影响。
比如晨尿一般浓缩明显,颜色偏深,而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颜色会变淡甚至接近无色。
另外尿液的颜色受尿色素的多少,所谓尿色素就是机体内的尿胆原或者尿胆素,与多肽相结合的产物。
如果在生活中进食大量的胡萝卜、柑橘或者服用维生素B2等,尿液可以呈亮黄色。
02
尿液很黄,究竟是身体缺水,还是生病了?有这6种可能性
★胆囊炎
胆囊炎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尿液发黄,因为胆囊炎常常合并有梗阻性黄疸,会出现血液中胆红素明显增高,出现小便黄、大便变浅、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中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患有胆囊炎的患者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只要积极的处理原发病,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的发生,病情恢复后黄疸就会消失。
★泌尿道感染
有些患者在泌尿系感染的时候,小便的颜色会变成血红色,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泌尿系感染的时候炎症导致膀胱或者尿路黏膜出现损伤,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血尿,如果尿液变成黄色或者红色,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
★上火因素
尿液颜色偏红,有可能跟上火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有可能跟患者喝水太少或者吃了比较多辛辣以及刺激的食物,继而造成尿液浓缩,引起尿液颜色会呈现深黄色,甚至引起茶色,伴随难闻的异味,一般通过多喝水以后,就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肾脏疾病
肾脏病变后,例如肾结石,会在输尿管中不断的摩擦,导致我们输尿管破损,出血就会形成血尿,排出的尿液呈现鲜红色,而且因为肾结石会导致神经的痉挛,还会出现疼痛难忍的症状。
★肝脏损伤
肝脏病变后,肝功能受损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即出现失代偿情况,肝功能减退会导致非结合胆红素无法转换成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出现代谢障碍,从而会引起血胆红素浓度升高,而且也会继发尿胆红素升高,尿液会发黄。此时患者常伴有右上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皮肤黏膜黄染等临床症状。
★药物影响
在吃药的过程中,患者身体的素质比较差,饮水量比较少,尿液产生的比较少,尿液浓缩就会形成颜色变黄的现象;
另外常见的药物有呋喃妥因以及B族维生素等药物的特殊成分会导致了尿液偏黄。
03
一天中排尿次数几次算正常:
我们正常人一天尿量在一千到二千毫升,平均是一千五百毫升,简单来说就是矿泉水两瓶的量差不多。
二十四小时当中的正常排尿的次数是六到八次,不过生活中常见的很多因素也会影响排尿次数,但也不用慌张,日常生活中,喝水多少,天气温度变化,都可能影响排尿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按照正常喝水正常进食,每次排尿量在300毫升左右,总量不超过30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