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众多造反头领中,血统最为高贵的是鸣凤梁帝萧铣。
萧铣的祖父的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我们来看一下他和萧衍之间的简单谱系线:
萧衍——萧统——萧詧——萧岩——萧璿——萧铣。
萧衍,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注意,这个仅仅是自称的;而有史可考的,他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侄)。才学广博,所谓“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与沈约、谢眺、范云等并称“竟陵八友”,更为突出的是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才能,于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
萧统是萧衍长子,于502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531年三月游池落水,被人救起后,一病不起,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平生最得意之作是: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即后世流传极广的《昭明文选》。 “《文选》烂,秀才半”,因为这部书,萧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第一人!
萧詧为萧统的第三子,从小胸怀大志,勤学好问,精通辞赋,佛学上的造诣也非常深,著文集十五卷,内典(佛经)《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义疏》三十六卷,并行于世。
萧统病逝后,梁武帝本来有意将萧统的长子、萧詧的大哥萧欢立为皇太孙,作为皇位的继承人的,但犹豫再三,最后改立了萧统的胞弟萧纲为太子。值得一提的是,萧纲也是有名的文学家,著名的宫体诗便由他首创。
公元549年侯景乱起,梁武帝被囚,南梁将倾,时任东扬州刺史兼会稽太守的岳阳郡王萧詧,凭借西魏的势力,于公元555年正月移居江陵称帝,国号大梁,史称西梁。而此时,除江陵附近八百里的地盘以外,西魏已将襄阳等地皆并入自己版图,并将江陵一带财物掳掠一空。西梁国土面积不过荆州一带的三百里区域,成为了西魏的藩属国。
萧詧死后,传位第三子萧岿。萧岿也是一个有名的学者、文学家,聪明有雅量,著有集十卷,另著《孝经》、《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等。即位后,戒奢俭约,进贤退不肖,接受了南陈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的归降;北齐又划归基、平、鄀三州,西梁的国土有所扩大,人口增多。这一段时间里,政治清明,国内晏平。
公元582年,萧岿把膝下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之子时为晋王的杨广为妻,与隋结为亲家,双方友好。那一年,新娘13岁,杨广25岁。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小小新娘便是日后隋朝的萧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唐太宗李世民的宫中昭容。
萧岿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585年驾崩,传位萧琮。
萧琮,弓马娴熟,才学过人,著有集七卷,其中《奉和御制夜观星示百僚诗》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一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萧琮即位之后,隋文帝设立江陵总管监视萧琮的行为;西元587年,隋文帝先召萧琮入朝,然后一口并吞了西梁。
于是,自萧詧至萧琮,西梁共传三世,历三十三年,先后看西魏、北周和隋的眼色过日子,战战兢兢,最后被隋灭亡。
萧琮入隋后,被隋文帝封为柱国、莒国公;后因为妹妹萧皇后的原因,被杨广所亲重,拜为内史令,进封梁王。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坊间流传“萧萧亦复起”的童谣,萧琮惨遭猜忌,废黜,病死在家中,被追赠左光禄大夫。
萧岩是萧詧的第五子,封安平王。公元587八月,萧琮被迫入朝后,萧岩曾联结江南陈朝,裹胁后梁十余万百姓归降了南陈。
隋灭南陈后,萧岩被诛,家属全部沦为平民。
萧璿,事迹未显于史,生下萧铣后,很早死去。
所以,到了萧铣这一代,生活已经极为贫苦,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不过,他的杀父仇人杨坚被杨广弄死后,登上了帝位的杨广册立萧铣的姑母萧妃为皇后,开始对萧氏子弟大加擢用。
萧铣由是变成了湖南湘阴的罗川县县长。
萧铣的亲姑爷杨广并不得人心,天下鼎沸,变民四起。
公元617年十月,湖南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将领郑文秀、许玄彻、万瓚、徐德基、郭华,沔阳张绣等等密谋占据岳州造反。
一开始,大家打算推举董景珍为首领。
董景珍非常不安,推辞说:“我出身寒贱,品牌肯定打不响,难以服众;做首领的话,必定得是德高望重之人。罗川县长萧铣是梁朝的龙枝凤叶,宽仁大度,有梁武帝遗风。我听人家说,‘帝王之兴,必有符命’。现在隋朝的冠带都称‘起梁’,这是萧梁中兴的迹象啊。推举他做咱们的领袖,才能顺天应人啊。”
于是,众人就把目光投向了远在罗川的萧铣,秘密派出代表,潜入罗川,与萧铣取得了联系。
萧铣慨然说道:“我祖父当年事隋,职贡不断,竭诚交结两国之好,但是杨坚贪我国土,灭我家国,每念及到这,无不痛涕流泪,你们既如此推崇见爱,有意助我光复大梁帝国,我岂有退缩之理?!”
萧铣这一番话目标定位高,旗帜鲜明,与同时代的其他的造反者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差距是由人的素质、修养、品位和抱负造成的。
这样,罗川城内,官吏的服色、城头的旗帜,仿佛一夜之间,全部恢复了梁国的旧制。
董景珍他们也迅速发动兵变,顺利地占据了岳州。
公元617年十月十九日,在董景珍等人的拥戴下,萧铣在岳阳城南筑坛,焚烧供品祭祀上天,隆重地举行了开国大典,重建梁国,自称“梁王”。
据说那天早上,霞光万丈,有很多怪鸟临空,有识之士说这是祥瑞,大吉,建议大梁的年号为“鸣凤”,萧铣欣然从之。
第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炀帝在江都离宫被宇文化及处死。
同年四月下旬,萧铣在岳州登基称帝,一切典章制度皆依梁朝旧制,置署百官,追谥叔父萧琮为孝靖皇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璿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瓚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
立国之初,政通人和,气象一新,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隋将张镇州,曾在岳阳城外里里外外屯了三重大军,准备攻取岳阳,听说杨广已死,长叹一声,和钦州刺史宁长真等一同举五岭以南的全部州县向岳阳投降。
这样,萧铣的帝业达到了巅峰!
麾下有雄兵四十余万,坐拥了南方大片土地,梁国版图东达九江(今江西九江市),西抵三峡(今湖北与重庆交界处),北接汉水(今汉水以南),南尽交趾(今越南),国势之盛,已超过乃祖的西梁。
如果说,有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故国西梁的都城建在江陵,而此时萧铣的都城还在岳阳。
所以,萧铣决定迁都。
江陵在西梁苦心经营的三十余年中,国泰民安,泽被百姓,深得民心。
迁都后,萧铣先修复了先皇的陵墓和宗庙,然后薄赋税,施仁政,励精图治,把一个崭新的梁帝国矗立在了世人面前。
根基稳固好了以后,跟下来,萧铣就开始准备北顾中原,逐鹿天下了。
不过,萧铣命不好,他遇上了隋唐年间的超级军神——李靖。
公元760年的唐朝肃宗时代,肃宗曾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
日本现代畅销小说作家田中芳树曾在杂志上做了一项有趣的活动:由读者投票公开评选中国历代百大名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百大名将,可是,不论是哪一种版本,李靖都不会落选。
按照田中芳树的评选标准(不包括登上帝位的、不包括清朝灭亡之后的、不包括治军能力有问题和残杀百姓者的),凭借名气和战绩,一共评选出有九十九人。
从这九十九人中,再选出十名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伟大的军事业绩,并且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佼佼者,是为中国历代十大名将。他们分别是:
吴起、白起、韩信、霍去病、班超、曹操、李靖、徐世勣、岳飞、徐达。
其中,李靖和岳飞可并列第一。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代十大军事家,我觉得,可以按照上述标准再加上其作战思想和军事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十人:
姜尚、孙武、吴起、李靖、孙膑、韩信、岳飞、白起、霍去病、卫青。
其中,李靖排第一位。
这十个人,除了姜尚作为传说中的兵家之祖外,神化最多的也是李靖。
历史中的李靖,“兼资文武,出将入相”,“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李世民赞他武功“古今所未有”。
630年,李靖提师亲征,生擒颉利可汗,夷灭东突厥。李世民兴奋地称赞说:“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李渊也激动地赞叹道:“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夷灭东突厥,这是李靖为唐朝立下的第一大边功,也是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民族作战所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
突厥颉利可汗部落覆灭后,唐朝北方边境从此晏然无事,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向唐朝称臣,李世民的“天可汗”大时代开始来临。
不久,李靖又用了短短的半年的时间歼灭吐谷浑部落,平定了西北边疆。
.所谓平番灭国之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晚年的李靖在家闲居,曾著兵书以遣永昼,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文字资料。
公元618年,李世民和王世充、窦建德的虎牢大战正打得不可开交,雄踞江陵的萧铣派舟师溯江而上,顿兵于安蜀城及荆门城,虎视眈眈着属于唐室的峡州(今湖北宜昌市西)、巴、蜀等地。
一旦巴蜀等地被萧铣侵占,大唐帝国将会陷入东西两面受敌的困境,李渊大感不妙,命李靖领轻骑数人火速前往峡州,协助峡州刺史许绍抗击萧铣。
李靖得令,日夜兼程,途经金州,正遇上庐江王李瑗和蛮贼邓世洛苦斗。
双方你来我往,已鏖战多日,胜负未决。
李瑗见了李靖,如获至宝,连忙请教问计。
于是李靖在金州倾情上演了一出隋唐版的“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略作停留,为李瑗定下平蛮贼的奇计才匆匆告辞。
到了峡州后,李靖与许绍一起共同分析当前形势,发现险塞基本掌握在萧铣手中,战机尚未成熟,两人的意见都是现在先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机会。
李靖先郑重地向李渊递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攻取萧铣十策”,然后静等时机。
公元621年九月秋汛,连日大雨,经月不止,江水暴涨。
李靖料定萧铣没有防备,马上安排三军分三路进击。
三路大军分列二千艘战舰顺江而下,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荆门和宜都,然后破梁大将文士弘于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洞穿梁国门户,长驱直入,直逼江陵。
看着唐军千帆齐举,万舸争流,气势如虹,萧铣黯然长叹说:“天不祚梁,气数当尽,若力屈而战,徒然使百姓遭殃,岂能因为我一人的缘故而使百姓蒙难?!宜趁城池未陷而出降,希望可以避免战乱伤及士民。诸人失我,何患无君!”
十月二十一日,萧铣脸色平静地到太庙告祭先祖,然后下令出城投降。
城上守军纷纷泪如雨下。
天不佑梁,天数如此,奈何奈何?
萧铣一袭白衣,带着文武百官径直来到唐军营门前,对唐军主帅李孝恭说:“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勿杀掠!”
事实上,李孝恭进驻江陵之后,唐军上下都在不怀好意地审视着这座富丽堂皇的梁朝帝都,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准备尽情饱掠一番了。因为萧铣这充满悲天悯人的一句话,李孝恭被被深深打动了,从而发布严禁士兵抢掠的命令。
“于是城中安堵,秋毫无犯”。江陵遂避免了一场浩劫。
梁国所属的各州县得知江陵陷落后,皆望风款附,纷纷缴械投降。
萧铣被李孝恭押解到长安之后,李渊当面大骂萧铣大逆不道,不自量力,公然称王称帝和大唐唱对台戏。
萧铣凛然回答道:“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至于此。亦犹田横南面,非负汉朝。若以为罪,甘从鼎镬!”
公元621年冬天,萧铣慷慨就死,斩首于长安闹市,时年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