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风云际会,不少弄潮儿叱咤风云,平步青云,“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朱元璋不仅曾是田舍郞,而且还当过和尚。他是中国古今唯一由和尚而得大一统天下的皇帝,深刻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进程。
朱元璋出生时,正是元末官吏暴虐,赋役沉重、天灾连绵之际。从出生的1328年到1351年投奔郭子兴的23年里,朱元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中他的人生起点最低。他出身于贫穷的农家,自幼受冻挨饿,曾为地主看牛放羊。贫苦加瘟疫,使他的父母兄长相继病亡。17岁那年,生活无着的朱元璋被人介绍进入附近的皇觉寺(于觉寺)为僧。先干了三年的游方僧,回寺后接着做了2年多的和尚,直至从军离开。
20多年贫苦、颠沛流离的生活,既让朱元璋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也使他增长了见识,明白了许多道理,结交了一些白莲教徒,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奠定了干大事的必备条件:机灵沉着,随机应变,目光远大,胸怀宽广。
朱元璋投军后,作战十分勇敢,每次打仗冲锋在前,他有胆、有识、有谋、有断,因当过游方僧,地理熟,能吃苦,战无不胜,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甚见亲爱,凡有攻时,即命以往,往辄胜,由是子兴兵益盛。”他因功任亲兵“九夫长”,娶郭子兴养女马姑为妻。虽受宠信,但朱元璋毫不特殊,仍与士卒同甘苦,他食粗粝,甚至常空腹出征,因此深受士卒爱戴。
伟人曾评论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换句话说,在古往今来的开国君主中,李世民和朱元璋是最善领军打仗的统帅,是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君王。朱元璋帝业奠基之初,招来少年伙伴徐达、汤和、常遇春、邓愈等,组建了一支既能打仗又守纪律,且有儒生名士参与的精兵,逐渐成为强大的武装集团。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成为农民起义军的实际统帅,开始争夺天下。
朱元璋创帝业之初,广纳贤才,集思广益。首先,釆纳南下夺取集庆(今江苏南京)为立足根本的战略,建立起巩固的基地,逐步发展势力,向外扩展。当时,北有刘福通,东有张士诚,西有徐寿辉、陈友谅,这三支起义军既是抗元友军,又是争夺天下的强有力竞争者。朱元璋与他的领导集团,审时度势,在巩固东西两线后,集中兵力进攻南方,两年内将孤立无援的南方元军尽数歼灭,占据了镇江、常州、扬州及浙西地区,扩充了实力。
朱元璋在一切准备妥当后,才调动大军,用了四年的时间,将江南的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扫除,基本上统一了江南。1368年8月,朱元璋的北伐军开进元大都,推翻了统治中国97年的元帝国。1368年,昔日云游四海的乞丐僧,经过17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最后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朱元璋釆纳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是“取得民心,夺取天下”的关键,至今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