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个特殊的群体,什么人都有,文人墨客、庶民小贩、伶人戏子、和尚道士、屠户武夫、跳梁小丑,可谓异彩纷呈,然而目不识丁者仅五代十国之后唐明宗李亶一人而已。他是怎样当上皇帝又如何治国的呢?
崭露头角,军中“李横冲”
中国历史上自唐高祖李渊称帝始,历经二十一帝(包括女皇武则天)至哀帝李柷时,被投降黄巢起义军的奸佞权臣朱温掠夺帝位,建立后梁,唐随之灭亡。自此,中华大地为争夺帝位而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纷乱的五代十国开始了。
李亶原名邈佶烈,唐沙陀部人,其父原是唐将李国昌部下,公元880年,他父亲死去,年仅十三岁的邈佶烈因勇武超群而被李国昌收至帐下,做了侍卫。明宗武功卓绝,尤善骑射,每次围猎时,他能仰射飞鸟,拉弦必中,深得当时唐朝名将李克用的赏识。不久,李克用便将他要到身边,倍加器重,收他为养子,改名李嗣源,后随李克用征讨朱温时,身先士卒,作战勇猛,被誉为军中“李横冲”。
黄袍加身,掠夺义弟江山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其长子李存勖继晋王位,李嗣源与战将郭宗韬协助义弟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是为庄宗。他忌功臣,虽封李嗣源官却不给权,李嗣源本来就寡言少语,此时更加韬光养晦,等候时机。后因李存勖诛杀功臣郭宗韬,听信伶人诬蔑将多名官吏判为郭氏一党,满门抄斩。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地兵变此起彼伏,其中以魏州势力最强。李存勖因伐蜀大军未归,在招抚魏州势力不成的情况下,令李嗣源率兵讨伐叛军,没想到刚抵魏州,李嗣源手下将佐与叛军一道,硬将黄袍披到他身上,于是李嗣源抓住机会称帝起兵,一路势如破竹,途中守将纷纷归降。李存勖派将抵抗,结果出去一个投降一个。李嗣源兵临洛阳城下时,李存勖被城内叛乱士兵射死,大臣开城出降。李嗣源兵不血刃率军入城,先做监国,再将所有逃散诸王一一捕杀,待征蜀大军归降后,正式登基为帝。
重用文人,励精图治
目不识丁的李嗣源当了皇帝后,改名李亶。因无法阅读各地的上书,年届六十的他比较重视文人,封安重诲为侍中并中书令。四方奏章皆由安重诲读给他听。李亶对安重诲要求选文学之士与之共事。他问安重诲:“先帝时的冯道郎中现在哪里?”重诲答:“最近担任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向来熟悉,是个好宰相。”于是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一年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明宗对贫苦的读书人,有才学有见识的,都加以引用,唐末士大夫趾高气扬者必降级使用。这比庄宗时代只看重士族门第,无疑是个良好的做法。李亶纳谏如流,居安思危,重视民间疾苦,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稳定局面,首先下令把宫中鹰坊的鸟兽全部放掉,严禁各地不能再进贡这类东西。这是过去随庄宗打猎时,他常看到野兽进入成熟的秋田中,打猎者为了追捕野兽,往往将庄稼践踏得七零八落。明宗还下令,严禁豪强官僚兼并土地,欺凌百姓,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对于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任伊始,他大量裁减后宫宫女,规定后宫只能留宫人100人,宦官30人,凡朝中有名无实的官吏,也一概免职。同时明宗还将车队分别驻屯于附近有粮的州县,免除军粮运输的压力。经过努力,后唐的社会生产与财政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在五代乱世中出现了一个短时期的安定局面。明宗虽目不识丁,但却是后梁、后唐、后晋和后汉时众君主中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且也是五代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重病缠身 计立太子
公元933年,年届66岁的李亶,突然中风在床,有一个多月没有接见大臣,因此,皇位问题就成了当时朝廷讨论的重中之重。当时有实力争夺皇位的众多王子中,主要是养子李从珂,长子李从荣和李从厚三人。其中李从荣的势力最大,但此人骄横跋扈,朝中多有不满,所以当有大臣提议立李从荣为太子时,竟是一片反对之声。李亶亦深知其为人,只将李从荣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未立为太子。此后,李从荣更加骄横无忌。宰相冯道看了直摇头,随后与明宗定计以验李从荣是否有悖逆之心。他们令宫中大肆宣扬明宗病情,每日嚎哭之声不绝于耳,同时,命令大将孟汉琼拥兵日夜守护皇宫。李从荣认为明宗即将死去,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抢夺帝位。翌日,李从荣率兵千余人在城中作乱,并威胁群臣说:“我今日就要当皇帝,你们都是有家室之人,为人处事不能过于固执,不然随时可能大祸临头。”随后,率兵攻到皇宫外,宫中嫔妃吓得大哭。李从荣正趾高气扬地指挥士兵攻打宫门,根本料不到还会有讨伐他的兵马,孟汉琼率兵一冲出宫门,就将李从荣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李从荣弃兵仓皇逃回王府,被随后赶来的孟汉琼活捉后斩首。
经过这次事件后,明宗李亶眼看着亲生儿子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不惜相残骨肉欲害亲父,最后落得身首异处。感叹世事人情之无常,心灰意冷,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派人将宋王李从厚接来立为太子。几天后,李嗣源病死,李从厚即位,是为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