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八一五”日本投降
中华儿女用14年的不屈与牺牲
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姗姗带你了解抗战中的山大
和抗战烽烟中的山大人
抗战中的山大
沈阳城外的硝烟还未散尽,1931年9月30日,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在万方多难的时局中成立了校史首个中共党支部,10月1日进步学生组织成立反日救国会。同学们在通电中表示,“抱定决心,愿为先驱,为国牺牲,死而无怨”,更有13名东北籍学生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
12月2日,179名学生冲破国民政府的重重阻挠,登上火车奔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抗日。一路上,同学们在车站发放传单,与各地学生群众密切交流。但在南京,同学们却吃了一记“闭门羹”,听到的只是蒋介石用“三年之内如不收复失地,当割某之头以谢天下”之类的空话来搪塞。同学们的政治觉悟在斗争中逐渐提高,更激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正在酝酿。
1932年夏,由于爆发学潮,国民政府下令“整理”并在不久后将学校改名国立山东大学。1932年5月,为团结同学、宣传进步思想,国立山东大学党支部组织成立了“海鸥剧社”,排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新剧。地下党员黄敬在剧中借台词大声疾呼——“我们去拼命!生死只有一条路!”海鸥剧社在学校内外获得很大反响,被媒体称作“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此后,校内的学潮如风起云涌,先后发起了反对卖国的《何梅协定》、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游行等运动。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1937年春,形势越发危急。国立山东大学的一批进步学生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大学队部,他们一边开展抗日宣传,一边接受军事训练,还邀请东北抗联的干部讲授游击战术。七七事变后,“民先”的成员响应党组织“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去”的号召,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其中,哲学系学生周浩然组建抗日义勇军,在1938年3月9日打响了青岛抗战的第一枪。
开国大校、国立山东大学学生李欣回忆抗日救亡运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形势很快危急。国立山东大学先迁安庆,再经武汉、沙市抵达大后方的万县。由于战火,大量图书、档案、仪器毁于途中,仅图书一项就有近90%被毁,被史学界评价为“内迁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国立大学”。1938年2月,勉力维持的国立山东大学“暂行停办”,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学校才在青岛复校。
与此同时,作为齐鲁医学院主要前身的齐鲁大学也从济南停课西迁,与华西协和大学等另外四所高校在成都华西坝共同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吴宓教授为齐鲁华西联合医院书写的名联“众志成城天回玉垒,一心问道铁扣朱门”,激励着大后方学子共克时艰,成为医学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国立山东大学暂行停办的命令
抗战中的山大人
罗荣桓(1902~1963)
山东大学校园内的罗荣桓塑像
湖南衡山人,开国元帅。1924年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工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卢沟桥事变后,他和林彪一起率领115师奔赴抗战第一线,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他1937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后历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组织领导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军事斗争。
张自忠(1891~1940)
张自忠画像
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1912年进入山东大学前身之一的山东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他率部奋勇杀敌,以身殉职。他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牺牲的军衔最高将领。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其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周浩然(1915~1939)
电影《我是周浩然》中的周浩然
山东即墨人。1932年初中毕业后赴北平求学,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活动。1936年来到国立山东大学哲学系旁听,在期末考试中有7门课程名列榜首,备受任课教师青睐。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大学队部,并弃学回乡,在家乡成立抗日义勇军。1938年3月18日义勇军与友军在即墨伏击日军,打响了青岛抗战的第一枪。1939年7月在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任上牺牲,年仅24岁。
顾颉刚(1893~1980)
顾颉刚
江苏吴县人,著名历史学家。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学生抗日会,宣传抗日。1934年创办禹贡学会,出版《禹贡》半月刊,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学会的工作不仅在当时具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积极意义,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民族学人才。1939年、1944年两度出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创办《责善》半月刊、编辑《齐大国学季刊》。
洪深(1894~1955)
洪深
江苏武进人,中国第一位专修戏剧的留学生。1915年创作剧本《卖梨人》。1922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剧本《申屠氏》。1930年加入左联。1934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带领师生演出了话剧《寄生草》,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厅长郭沫若),负责宣传动员工作,洪深任戏剧科科长。
闻一多(1899~1946)
闻一多像
湖北浠水人。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与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抗战爆发后,闻一多辗转到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此间致力于新诗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著有《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云南省负责人。
臧克家(1905~2004)
臧克家像
山东诸城人。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参加过北伐战争。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抗战爆发后,臧克家怀着民族义愤,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抗敌救亡运动中。1938年初,臧克家应李宗仁之邀到台儿庄前线采访。他冒着敌机轰炸危险,对血战台儿庄的主力部队进行了实地采访,写成长篇通讯《津浦北线血战记》。
红烛燃烧,热烈的爱国之心
坚定抗战,澄澈的爱国之情
吾血浇吾土,换山河如故
在这个日子里,勿忘国殇,警钟长鸣
谨记历史,向先烈致敬
牢记使命,更珍爱和平
文 | 魏赫 傅炀
图 | 新媒体工作室 校史馆 林梦瑶
《山东大学在青岛》《青岛抗战岁月》 网络
编辑 | 彭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