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朋友找我聊天,跟我说诸事不顺,很是懊恼,问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很多时候不顺都是因为我们说的太多,做的太少。
古代的时候,社会分工还比较少,有些人完全是自给自足,不需要更多的与人合作。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与人合作、与人协作越来越普遍。如何与别人更好的合作,其实是决定我们人际关系,以及我们人生是否顺遂的重要因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人生起起落落,浮浮沉沉都是正常现象,没有谁能够一帆风顺,而且太顺的人生,没有过一些挫折和苦难,反而容易跌个大跟头,吃个大亏。
人没有永远的顺,也不会有永远的不顺。
但是,不管什么情况,让我们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尽快从低谷走出来,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顺遂,应该是每个人都想做到的。
但是,人生的低谷,最容易受影响的就是个人的情绪,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反而会让情况越来越糟,有些时候,我们容易迁怒于别人,无来由的乱发火,把问题归结到别人身上,这好像都是常态。自暴自弃的人,没有人愿意帮你,甚至都没有人愿意接近你。
真正的想走出低谷,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不要让挫折再影响你的心情,也不要再让什么打乱你的节奏,从头开始,从一点一点小事开始,重新来过。
从我自己来说,从小都算一直比较顺,成绩也一直都不错,也没用下过多少苦功,不用太努力,上大学后开始自己尝试着做生意,也算小有收获,颇有点少年得志的意思。但是老话说,人生第一大悲就是少年得志。少年得志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心态被打乱了,心高气傲,很难静下心来真正的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毕业几年之后,我反而身体因为长期应酬喝酒出了很多的问题,做事情也感觉越来越不顺,压力也原来越大,当然,脾气也越来越大,后来痛风连着犯了三个月,下不了床,感觉人生灰暗到了极点,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还喜欢什么。我就开始逃避,前后在家呆了半年,除了玩游戏就是瞎折腾,就是不想让自己有精力再去想具体的事,一想就头疼。
后来,自己也觉得这样下去,就要废了,人活着总得找点事情做,先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也不管能不能做好,先让自己有事情做,比什么都强。
其实,说我自己的经历的目的不在于上边这些,真正的目的在于,我们要想走出低谷,要想做出点成绩,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协助、协作,怎么才能够让别人愿意帮助你呢?其实,就是要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让别人对你信任。
我们在急于走出低谷的时候,或者说急于想得到什么的时候,比如一个大合同,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度的承诺,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反而让别人不会那么容易相信你。然后我们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过度承诺,别人不信任,或者即使暂时相信了,因为你很难实现你过度承诺的那些东西,别人对你彻底失去信任,又进入了一种更低的低谷。
其实,信任是你的行为在别人心里的投射,言语的承诺只是一时,而很难真正得到别人的信任。
我们今天就分享两部分内容吧,和信任、信用、信义这三个词有关。
《论语·里仁》: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几句的意思很简单: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字面的意思很简单,道理也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实在是太难。
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说得多,做得少。我们喜欢通过说大话来建立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对什么事都敢打包票,什么事都是包在我身上。有些人是不懂得拒绝,让自己很痛苦,而有些人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博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但是这种未经实际工作验证过的信任是极其脆弱的,而一旦到了事上,各种状况频出,各种理由、借口、迫不得已,都来了,试想,下一次还有几个人敢信任你?
如果再身处人生的低谷,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建别人对你的信任,具体的办法就是少说多做,不说那些自己做不到的,做了再说,甚至是不说,只有这种信任慢慢累积,我们才真正的能够重建别人对你的信任,走出低谷。
这是个人的情况,其实对于企业也一样。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就是一位企业家,他的诸事不顺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的不顺,最明显的特征是,觉得企业内部一团糟,混乱到他都觉得无能为力了。发布了很多奖惩的措施,也没什么用,他说:不是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怎么我出重奖就没有用呢?我让他看了一篇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说到做到、重建信任,从混乱回到正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奖惩这些制度的失效,都是从管理者的失信开始的,就是不能做好: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能做到让下属信乎庆赏。解决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首先是作为领导,要勇于承认错误,给下属郑重的道歉,然后从小事上重建信任,让企业慢慢回到正轨。
说到底,还是要重建信任,对外其实也一样。
很多人会说,大家都不讲诚信,我非得讲诚信,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确实,不讲诚信的情况大有人在,而且是非常普遍,但是讲诚信不是不做防备,那是愚蠢,讲究诚信也得有智慧,有手段。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文修必以武备,仁义必有智慧,没有武备的文修和没有智慧的仁义都是愚蠢。
我们再来看《管子》的一段内容,这部分内容来自《管子·中匡》,其实讲的就是作为君主和最高领导者如何才能时刻保持警惕,又该如何建立起大家对你的信任。
这一段是用管仲劝谏齐桓公的故事来讲的。
小白同志很恭敬的请他的仲父管仲喝酒。为此呢,挖了一口新井,斋戒了十天,才敢叫管仲来喝酒,而且是和夫人一起恭恭敬敬的给管仲敬酒。但是管仲看到后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小白同志非常的委屈。鲍叔牙和隰朋就赶快去追管仲,告诉他小白同志很恼火,管仲才有回到王宫,但是两个人都谁也不搭理谁。最后齐桓公还是先说了自己为什么恼火。
这一段写的非常有画面感,大家可以在下方的原文里看一下。
重要的是,管仲是如何劝谏齐桓公的,我们来看下一段原文:
对曰:“臣闻之,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臣是以敢出也。”
就是说最高领导者不要沉迷于个人享乐,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国家陷入忧患,最终会导致国家的消亡。
那国君或者领导者该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呢?
“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为天下。”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公曰:“请问为国。”对曰:“远举贤人,慈爱百姓,外存亡国,继绝世,起诸孤;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公曰:“请问为天下。”对曰:“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皆,法度不亡,往行不来,而民游世矣,此为天下也。”
管仲给出的办法就是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为天下。
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和信有关的几个词。分别是信任、信用和信义。这个是逐步递进的一个层次和过程。获取别人的信任必须从自己的言行一致开始,就是你的行为要让别人能够看到确定性,而不是成天变来变去,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这样的话,你很难获得别人的信任,而别人对你的信任才生的结果就是你信用的积累,而信义就是信用的符号化,已经变成了个人或者组织的品牌特性之一。成了品牌资产。
我们更习惯于积累财富,而不习惯于给自己积累信誉,这种信用既包括你在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的信用,也包括你在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合作伙伴,甚至陌生人中的信任度。
信任、信用、信义,不仅是我们走出人生低谷的钥匙,更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密码。
从信任、到信用,再到信义,是你不断的降低与人合作的交易成本的最有效方式,交易成本的降低伴随的是交易频率的加快,也就是我们可以获取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