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车,是一件快乐并痛着的事情,快乐是乐在车子从里到外一切都是崭新的,像块无暇的碧玉,而痛则是痛在,新车里面的气味实在太难闻了。
基本上你只要坐进一部新车,总能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呆上个几分钟,就觉得恶心、想吐、反胃,对这部崭新的车再也提不起兴趣,只想快点下车。
为了解决新车味,车主们也是花样百出,什么香水、活性炭、柚子皮……甚至还有人往车里搬绿植。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该闻着头晕还是头晕,可能新车用个两三年,都开成旧车了,这股子味道还在,比小鬼还缠人。
那么,新车味究竟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又有什么法子解决呢?
新车味是一种复杂的气味,你很难描述它具体像什么东西的味道,但是只要你觉得刺鼻或者辣眼睛,那毫无疑问,你闻到了甲醛。车厢有非常多的部件可以释放甲醛,比如说塑料内饰板、橡胶件、皮革等等。
甲醛若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0.1 mg/m³,就会对眼睛和黏膜造成伤害,长期处于高浓度甲醛环境下,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甲醛的恶名以及危害,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比较房屋装修也经常被甲醛困扰。但新车味可不止甲醛这么简单,很多人可能感觉到,有些车的新车味虽然让鼻子难受,但说不上是恶臭,反而还有点香香的。
这种诡异的香味,来自苯以及苯的衍生物,主要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像是散发甲醛的塑料件、橡胶件,它们其实一样会产生苯类气体,此外,车里的油漆涂料、工业粘合剂、防水涂层也可以散发苯类气体,比如说我们座椅所用的人造皮革,其实就是用了含有苯的粘合剂来制作的;中控台上的软胶,也是用含苯粘合剂给贴在硬质骨架上的。
苯同样是有毒物质,它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困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并且它也是一种致癌物,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相比于甲醛,苯的挥发性还要更强,这就意味着它更容易通过空气扩散。
新车味中的污染物,除了甲醛和苯类之外,还包括且不限于乙醛、丙烯醛、多环芳烃……它们来自车辆的各部位,几乎每个零件都是污染源,甚至某些位于车厢外的零件,都能通过空调系统将污染物传到车内。
相比起新车味花样百出的污染物,车主可用的应对方法其实少得可怜,香水只能遮盖气味,不能消除污染;活性炭只能被动吸附少量的污染物,效率太低,柚子皮则纯属玄学了……包括一些商家大力推销的光触媒除污染,其实也效果非常有限。目前没有任何经济实用并可靠的手段,能根治车内的污染问题,敲黑板记一下重点,目前没有任何手段可以解决。
想避免自己恶心难受,保住健康的身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买一辆天生就没有什么污染物的车。
很遗憾的是,这样的车比较难买到的。
像德国、美国这样的汽车工业强国,在20世纪末或者21世纪之初,就已经设立了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来避免车主被新车味熏得脑壳痛。以德国为例,内饰零件都必须获得蓝天使环保认证才能装车,且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³,每一部新车下线之后,还要经过一段“毒气释放期”才能销售,可以说是想得很周到了。
而咱们中国这边的标准就比较低,目前实行的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总体来说对车企比较宽松,像关键的甲醛浓度要求,是低于0.1mg/m³,几乎就是卡着甲醛会让人产生不适感那个浓度。
这个标准的测试流程也很宽松,测试温度仅仅为25℃,要知道,我们日常使用汽车的时候,经常暴晒,肯定是不止这个温度的,经常能达到50℃以上,高温会让零件散发出更多的污染物,也让新车味更加“浓郁”。
还有一点很关键,这个标准是推荐标准,而非强制标准,车企可以自己选择按不按这个标准执行。一般来说,你让车企自己选,那就……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搞过调查,随机抽检了 100 辆轿车,发现其中90%存在车内空气污染;中国科协工程学会也搞了一次,在接受测试的 1175 辆车中,项目均全部达标的车辆仅为 6.18%……
还有一些机构通过拆解汽车发现,很多在国外制造的进口车型,全身上下都是环保材料,污染物浓度很低,在合资工厂国产之后,却悄悄替换成了污染高但是便宜的材料。像是车身上到处都有的止震板,国外的豪车基本上都换成了丁基橡胶或者树脂,国内还有很多几十万的豪车,在用非常复古的沥青止震板,会散发臭味和有毒的多环芳烃。
最有意思的是,某些厂商还会把沥青止震板,喷上一层漆,让它看起来像环保材料,实属后现代艺术。
但就和碰撞测试一样,消费者不懂的东西,总有第三方来帮你测。2017年,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始做“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测试,按照比《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更严格的标准,对在售的车型进行随机抽查,然后打分,最高五星。2018年测试的10个车型,仅有1个拿了五星,2019年测试了20台,6个拿五星。
有看得见数得出的星级在这里,车企们肯定就有了压力,毕竟成绩太难看车就卖不出去了,打个三星甚至一星,那是要被钉上耻辱柱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汽车空气质量会变得更好。
如果你现在已经买了,还是多开外循环多开窗吧……
来源:懂车(id:idongche)
作者: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