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行程这种钓法,精通者觉得用起来舒服,属于主动找口的钓法,而用不好的钓友,会觉得这种钓法,最糟糕的地方,太容易招惹小鱼,而且鱼口全然没有章法,纯属拼人品,人品到位,那自不用多说,人品不行,尽是小鱼闹窝,所以,能不用就不用;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就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之所以不精通,并不是说钓鱼的基本功不到位,而是关于打行程的这些个基础技巧,是迥异于普通钓鱼技法的。
在了解打行程的基础技巧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打行程,打行程,也叫钓行程,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利用浮漂入水,从翻身、站稳、下降,一直到漂目落到了我们设定的钓目为止,在这段过程中,钩饵会随着漂尾的摆幅、下降的速度,从水皮一直落到水底,在这个过程中,钩饵主动诱鱼吸食,简单的来说,我们正常情况下的钓法,是静中守动,期望以静态的钓组,寻求动态的鱼口,是一种被动的钓法,而打行程钓法,可是以动制动,用钓组的动态变化,吸引鱼群主动进食,是一种攻击性强、主观性强的钓法。
当然,这种钓法,也是台钓的基础钓法之一,因为台钓的普通钓法,适用水情、鱼情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打行程这种补充普通台钓钓法不足的钓法,就显得很有意义了,那么,我们在使用打行程钓法的时候,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基础技巧知识呢?
台钓的精髓,是基于底钓,也就是钩饵必须落底,调钓必须精准找底的大前提,但是在现实中,就算是底栖鱼,也不可能永远在水底,会因为诸多原因,上浮、错层游曳、栖息,每到这个时候,继续守底,无疑是没什么效果的,但是鱼群已经进窝了,因为鱼层错乱,没法给实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先找到鱼群大致所在的水层,比较笨一些的做法,就是钓离底,也就是通过调漂,让钩饵离底,慢慢的找到实口为止,这种做法的优势,是稳,缺点,则是慢,效率低,因为鱼群不可能固定在某一个水层,用顾此失彼,足以形容鱼层错乱时的实际情况,这个时候,使用打行程的钓法,就很有必要了。
打行程这种钓法,不局限于某一水层,从水皮到水底,可以说从钓点的水面到水底,上中下水层,只要有鱼,几乎都能照顾到,这种诱钓效果,是立体、综合的,最关键,是快而高效,我们并不需要去找实际的鱼层所在,只要确定窝子里,或者窝子附近有鱼群就行,这对我们钓鱼人而言,是一种效率很高、效果很好的钓法,但同时,这种钓法也只适用于这种情况,在平时未出现鱼层错乱、鱼群上浮等情况,是不适合使用这种的钓法,使用后,反而会导致小鱼闹窝,或者鱼层上浮,最后反而没什么好渔获。
之所以不少钓友,对打行程钓法感觉效果并如人意,主要原因,就在于漂就没有选对,所以使用打行程钓法的时候,行程的效果不明显,和普通钓法似乎没什么区别,除了增加了小鱼闹窝的频率,几乎也没什么不一样;其实这就是第一步没做好,浮漂没有选对导致的,打行程这种钓法,对浮漂的漂型,是很有讲究的。
打行程钓法,说法了就是人为的增加钩饵落底的时间,那么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浮漂的漂尾要长,越长的漂尾,在钩饵沉水的行程间距,就会越长,一般情况下,我们打行程使用的浮漂,漂尾至少要15目,当然,如果是钓鲫鱼,12目也是可以的;其次,就是漂脚,漂脚一短,浮漂翻身速度会很快,那么想要延长翻身的时间,使用长漂脚,就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就是漂肚了,浮漂的漂肚,一定要下沉缓慢,如果漂身过长,漂肚横截面太小,都不适合,比较适合的,是漂肚横截面大一些,漂身短一些,而现在肩宽脚细水滴状紧收肩的漂型,就非常适合,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就是长尾、长脚、水滴枣核型的浮漂,是最适合打行程这种钓法的浮漂。
很多钓友误认为,打行程反正是从水面到水底,有这么个过程就行,调钓似乎没有多讲究,差不多就行;但实际上,打行程这种钓法,对调钓,不说讲究很多,但是必须要利用浮漂浮力大,能有效拖延钩饵落底的时间,这一特性,来调整漂组,要知道,同样的浮漂,钓目、调目设定不同,都会导致钩饵落底速度有不同,这种不同,效果还很明显,我们在实战中,用的最多的方法,是空钩半水调目平水这种调漂方法。
当然,这种调漂方法,对钓鱼人的视力要求比较高,因为挂饵以后,实际上钓目只有1目,如果钓距比较近,可能影响不大,如果钓距较远,或者使用的5.4米以上的长竿,水域如果略有风浪,视力不好的钓友,一旦有鱼给口,很难判断,到底有没有鱼给口;那么我们就略作改善,调目放到1~2目,钓目放到2~3目,但是再高,就不合适了,因为浮漂控制下,钩饵落底的行程就会缩短,在这个时候,有经验的钓友,不会重新做钓目,而是做完调目后直接找底,只要大钓目大于平水1目,或者大于调目整1目就可以了;新手,就根据自己的视力好坏,上推浮漂,漂目大于钓目,自己能看见就可以了。
在众多钓友的认知中,打行程钓法,只要饵料雾化好,就足够了,但是,仅仅是饵料的雾化够好,确是不够的,具体的要求,有以下这么两点:
1、饵料不仅要雾化好,附钩性也要好,如果只有雾化,没有附钩,不管鱼在什么位置给口,都很难有实口,钩上没有残留饵料,鱼群都只是追食雾化在水中的饵料,而不会吸食钩饵,这就变成打窝,但是基本上就没什么鱼口,最好是有一定的雾化,但是鱼钩上,或多或少还有些许残留,这样雾化能有,鱼钩残留能诱鱼吸食,实口还多。
2、拉饵效果优于搓饵,如果非要使用搓饵,那么饵团要小,比重要小;用拉饵,是因为拉饵的饵团轻、小、柔,比重轻,加之铅坠也不会太重,这样较轻的饵团,从水面到水底的落底时间,就会略长一些;如果实在不会用拉饵,使用搓饵也能打行程,但是饵料的比重,就要非常轻,必须要在饵料添加适当比例的雪花粉,以求降低饵料比重。
打行程钓法,在鱼给口,并且刺鱼成功后,给的不会是黑漂,因为打行程钓法,是利用钩饵落底过程中,利用饵料雾化,钩饵落底的动态效果,吸引鱼群进食,吸食钩饵,一旦浮漂翻身、下沉、稳定之后,其实钩上已经几乎没什么饵料了,这个时候都是提竿,继续上饵;那么,鱼在吸食钩饵时,就是在钩饵落底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一旦浮漂翻身下沉的过程中,只要有停顿,基本上都能确定是诱鱼给口,及时提竿,都是有效的。
当然,除此之外,顶漂、加速下沉,这两种漂讯,也有有效鱼口,顶漂,是鱼自下而上,向上抢食过程中,吸食到了鱼钩,因为力度不小,上冲势头不小,不仅没有停顿浮漂,还会带动浮漂上顶,这个时候及时提竿,十之八九都能刺鱼成功;而加速下沉,则恰恰相反,说明诱鱼头下尾上,下冲抢食,带动浮漂加速下沉;这三种漂讯,顿口最多,其次加速下沉,上顶反而很少见。
打行程钓法,并不是一种只看文字,或者视频等资料,不经过练习,就能熟练掌握的钓法,反而,对实战经验的要求很高,不过日积月累,至少也有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之后,才能自如的应对,毕竟,但凡需要使用打行程钓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鱼群混乱、鱼层错乱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适合的水域,不管有没有鱼群进窝,都可以主动练习,至少要做到抛投精准,精确把握钩饵落底的时间,饵团雾化的速度,待到有鱼给口时,对打行程过程中,钝、加速沉漂、顶漂这三种明显的漂讯,有个自我的认知后,再遇到需要使用打行程钓法的鱼情时,就不会手足无措,能做到应对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