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水门桥》正在热映中,已经打破了72项票房及观影人次纪录,目前票房达到了35亿 ,并且这些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长津湖》和《水门桥》的大火让很多角色走进观众心里,但若问最有地域特色、在一群糙老爷们里“独占鳌头”的,一定非指导员梅生莫属!
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是家中最温文尔雅的丈夫和父亲,也是战场上最有勇有谋的七连指导员,这位来自上海的指战员,让观众看到军人除了冲锋陷阵之外,还有更加鲜活、丰满的一面,塑造得相当真切。所以当他隔着时空向我们发问:“72年后,还会有人记得这场战争,还有我们吗?”我们必须庆幸还有《水门桥》这样的历史战争片带我们走近过去,走近那段热血的峥嵘岁月,缅怀英雄。
从第一部《长津湖》就有很多观众非常关注梅生,而到了第二部《水门桥》中他英勇就义,更是让无数人“意难平”。这位来自上海,儒雅坚毅的指导员,在战场上毅然赴死——身受重伤的他嘴衔着女儿的照片、回忆着临别前妻子对他的万般不舍,开着燃烧的车冲向山下的敌军......
上海这片红色的热土、这座英雄的城市,曾孕育了多位像梅生这样誓死保家卫国的战士。志愿军战士朱俊贤老人,15岁加入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老人已86岁高龄,在上海志愿军文献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帮助其他同事一起整理志愿军的文史资料,文献馆“长津湖战役沙盘”也是他亲手制作的。
英雄王贯三老人,16岁入伍,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担负抢救伤员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救治和包扎伤员,抢救大量伤员,自己也多次身负重伤,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
如今,在“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和“上海志愿军文献馆”中,冻成冰雕仍然保持着战斗姿态的战士们化为历史的丰碑,英雄精神永存。
梅生是上海英雄战士的缩影,同时也是千千万万可亲可爱的上海市民的缩影,他对家人亲友的关怀备至、对生活的精致考究,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都深深打动这银幕前的观众。讲梅生就不得不提及他的那个大箱子。起初很多人会以为这位上海军人的箱子里,肯定都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洗漱用品,毕竟上海人,精致是出了名的。可是一打开,才发现里面整齐码放着勋章、证书、日记本、书籍、女儿照片…正如梅生的扮演者朱亚文所说:“里面装着的,是他半生的荣誉和一生的牵挂。”抗美援朝,梅生原本可以不用去的,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出征之前,他把这些东西都带上了,梅生说他怕家人看见这些东西想念他。人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这么安排?没错,就是你认为的那样,认为自己回不来了的时候,所以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在战场上,女儿的照片被炸飞,梅生打扫战场哭着在地上寻找女儿照片的情景时,相信很多人都彻底破防了。这个男人被火烧,被撞击的从山上滚下去的时候都没有喊一句痛,都没有掉一滴泪,却在丢失了孩子照片的时候哭的像个孩子。当他终于找回女儿的照片,却发现被烧了一半,他说了句,爸爸不好。梅生对女儿的爱,还体现在他对孩子学习发展的关怀。对于抗美援朝战争,他曾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这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他放弃复员,揣着女儿的照片又乘上了开往朝鲜的列车,为的是给孩子创下一个和平的环境,而和平的下一步是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学习知识才能进步。所以梅生一直牵挂着女儿的数学有没有学好,他还在隔空对话中关切地问:“现在的孩子们都有书读吗?”
梅生对孩子的牵挂是大爱,表面上看来是牵挂女儿,实际上,这样的战争,这样的牺牲,这样的牵挂,是为了中华所有的儿女!梅生文可以以一句“watch out”出奇制胜,让敌人猝不及防之下后方失守,武可以开着卡车冲进敌营,连连炸毁敌军兵车。他的风纪扣永远都是系上的,他戴手表,他有一点上海话口音,他文质彬彬、内心柔软,还能一身孤胆英勇无畏,他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七连指导员!这样的指导员让中国亿万人上头,这样优秀的电影《水门桥》吸引着亿万观众,走进影院,致敬英勇的战士,告诉他们:如今的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