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在司法程序上如何认定(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家庭暴力在司法程序上如何认定(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2024-06-18 09:05:57  作者:我还在怀念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kur111618.html

家庭暴力这一法律话题备受公众关注2022年8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家庭暴力在司法程序上如何认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暴力在司法程序上如何认定(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

家庭暴力在司法程序上如何认定

家庭暴力这一法律话题备受公众关注。2022年8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创设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从法律层面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创设性规定的重要制度,被称为申请人的“护身符”,被申请人的“紧箍咒”,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升级版”,《规定》进一步明晰裁判规则,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动实务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

1 保护范围更加宽泛

《规定》第三条扩充列举了家庭暴力行为,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家庭暴力。

本案中,汪先生对陈女士殴打、恐吓、威胁、骚扰等行为,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及《规定》中所禁止的家庭暴力行为,给陈女士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不良影响,致使陈女士身心不能处于安宁的状态,存在着一定现实和将来的危险性,因此应当认定为家庭暴力行为。

2 保护措施更加多样

《规定》第十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予以细化为:禁止被申请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侮辱、诽谤、威胁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禁止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的住所、学校、工作单位等经常出入场所的一定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活动。增加的保护措施更符合信息时代,侵权手段多样化、复杂化的现实情况,更有利于保护申请人的切身权益。

3 保护目的更加明确

《规定》进一步突出了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的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足可见法律对人格权保护的重视。《规定》无论是将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行为明确为家庭暴力行为,亦或是将禁止被申请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侮辱、诽谤、威胁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明确为保护措施,都进一步体现了对公民人格权保护的重视。

本案中,申请人陈女士与被申请人汪先生分居生活,被申请人不仅有上门殴打申请人的行为,更对申请人进行威胁、骚扰,造成申请人的精神压力,及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可有效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4 审查方式更加灵活

人民法院处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的审限为72小时,情况紧急的为24小时,常规谈话、听证费时费力,且多要面对被告不到场的局面。随着异步庭审、在线诉讼等新技术普及运用,庭审、谈话、听证的方式日趋多元化。《规定》第七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相适应,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在线诉讼平台、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询问被申请人,审查方式及审查流程大大简化,更有利于案件事实查明。

《规定》六大问答

1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依照反家庭暴力法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以提起离婚等民事诉讼为条件。

该条规定分两款,第一款规定了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的情形。“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既包含已发生家庭暴力的结果,也包含家庭暴力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不唯结果论,体现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初衷及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事后的救济手段,更要发挥其对家庭暴力的预防作用,彰显人身安全保护令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的制度目的。

第二款明确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需要以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为前提。本条规定明确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案、审查、执行独立于其他诉讼,有利于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快速、及时制止家庭暴力的作用。

2 谁能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其近亲属、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根据当事人意愿,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代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当然属于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人,但考虑到家庭生活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庭暴力代为申请进行了规定。

司法实践中,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外,仍然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如受害人因年老、残疾、重病等原因,导致无法自行申请。因此,本次司法解释对代为申请的情形进行了适当扩充,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代为申请人的范围中又增加了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保障受害人的人身安全,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3 哪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对家庭暴力进行了界定,将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认定为家庭暴力。

因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除上述行为以外的一些家庭暴力形式。本次司法解释仍然通过列举的方式,将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行为认定为家庭暴力,扩大了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进一步保障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司法解释中所补充列举的家暴形式,更注重精神层面,体现出立法的人文关怀。

4 认定家庭暴力需要哪些证据?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证据,认为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可以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前款所称“相关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但司法实践中,很多家庭冲突并未发展到公安机关介入的程度,因此并未留下此类证据可以证明家庭暴力的发生。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16年3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所受理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来看,60%的案件,申请人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申请。

考虑到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和家庭暴力行为的多样性,本次司法解释将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形式及证据标准均进行了优化。

首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所规定的证据进行了细化,加入了多种证据形式作为补充,便于当事人收集提供证据,同时设定兜底条款,降低了认定家庭暴力的门槛。

其次,将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作为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依据,放宽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

最后,司法解释第五条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进行了规定,以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中的主动性,切实维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5 人身安全保护令包括哪些措施?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侮辱、诽谤、威胁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二)禁止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的住所、学校、工作单位等经常出入场所的一定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活动。

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其范围一般与施暴者所采取的家庭暴力行为相对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以及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本次司法解释对上述条文中的“其他措施”进行了扩充解释,将大家俗称的“网络轰炸”纳入保护性措施,并对施暴者的限制范围进行了升级,在家庭暴力的施暴人和受害人之间建立了一道“隔离墙”。

6 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有哪些法律后果?

相关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处理。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人民法院依法以民事裁定书方式作出的一个法律文书,对于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为提高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威慑力,加强其对受害者的保护力度,本次司法解释对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什么犯罪进行明确规定,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来源: 山东高法

  • 三生三世枕上书从哪里开始甜(三生三世枕上书真香了)
  • 2024-06-18三生三世枕上书真香了《三生三世枕上书》真香了!!2017年刚开年,一部由仙侠言情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了一经播出,便得到了观众热烈的反响,网络点击量高达500亿次,从主演到剧情再到主题曲,无一不红火。
  • 物物而不物于物什么意思(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解释)
  • 2024-06-18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解释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通常的“物”的意思“物物”的意思就是以物为物,这就是说物就是物,没有人为的东西施加于其上,物就是纯然本然的“物”第三个“物”是。
  • 白茶和玫瑰花怎么搭配(茉莉白茶与姜无花果与檀香)
  • 2024-06-18茉莉白茶与姜无花果与檀香市面上大部分香氛蜡烛,都是常规的大众欧美香调然而,比起西方香氛里的迷迭香、薄荷、肉桂味,茶叶、檀香、茉莉、生姜,这些中国人熟悉的香味,才更能勾起我们心底的回忆小蜡烛80g大蜡烛220g21优品今天给大。
  • 乘风破浪未来可期的意思(乘风破浪这个词出自哪里)
  • 2024-06-18乘风破浪这个词出自哪里乘风破浪未来可期的意思是:不畏艰险,奋勇直前,未来会很美好,值得期待乘风破浪意思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出自《宋书·宗悫传》未来可待,解释为未来可以期望说明将有一个。
  • 紫藤扦插方法(关于紫藤的扦插方法)
  • 2024-06-18关于紫藤的扦插方法准备插床:扦插紫藤的时候用纯河沙做插床就行,注意在用之前必须先对插床消毒处理,大概在太阳下翻晒5-7天就行,就可保证无菌,无毒处理插条:插条要选一两年生的,且必须保证没有病虫害,表皮没有损伤,比较平滑。
  • 乒乓球为啥叫国球(乒乓球为什么叫)
  • 2024-06-18乒乓球为什么叫19世纪欧洲盛行网球,但是这个运动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所以人们就发明了能用餐桌打的网球,后来英国人根据打球时发出的声音取名乒乓球是的乒乓球不是中国发明的,它是20世纪初传到我国的,那为什么我们称它为。
  • 手细适合戴劳力士哪款表 时尚大师们戴些什么表
  • 2024-06-18手细适合戴劳力士哪款表 时尚大师们戴些什么表对于执掌各大品牌的时尚界顶级设计师们来说,有着异想天开的创意,又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提倡多元包容的社会,有些人还有藏表、藏车等不俗的爱好,但对于这群叱吒秀场、独当一面的时尚大咖来说,他们会买怎样的手表。
  • 宋茜出道11年风雨历程(宋茜在亲爱的生命中太好看了)
  • 2024-06-18宋茜在亲爱的生命中太好看了宋茜在剧中的造型太好看了,她身穿一件白色的长袖,外搭一件背心毛织衣,精致的妆容干净清透,清秀的短发显得可爱又迷人当她静静地坐在酒吧台上,双眼望着远方的酒架,一双迷人的眼睛,充满着灵气与魅力宋茜在《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