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哺育我们成长.....”这是李健深情演绎的旋律,也是属于每个哈尔滨人的记忆驻足松花江畔,茫茫江水,浩荡雄浑,城市的依江傍水风情已然向世界展现白天,天高云淡,长桥飞架;夜晚,灯火璀璨,两岸齐辉一条波光婉映的丝带轻披在哈尔滨这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她不同于烟花三月的扬州,却也有小桥流水的情怀波光琉璃的松花江,哺育了广沃的姹紫嫣红,凝结着无垠的圣洁雪光斯大林公园便坐落在这十里大美南岸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始建于1953年,原是一条铁血动脉当时名为江畔公园,1954年正式建成,为纪念逝世的斯大林元帅而易名为斯大林公园公园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松花江南岸的中心,东起滨洲铁路桥,西至小九站,全长1750延长米,南北最宽处60米,占地面积105000平方米,顺堤傍水,地域广阔,带状开放,秀丽神往,北望翠岛,南接繁华它有欧洲古建筑的典雅,又遍布五色花坛草地点饰当夕阳惜别冰城,这里的金碧辉煌也从未褪色公园的雕塑小品栩栩如生,闻名海内外,具有北方现代园林特色,是东北地区著名旅游胜地,放眼放去,恰似壮阔海滨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英雄的中华儿女战胜过列强的铁蹄,更无畏洪水的侵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在什么位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在什么位置
"这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哺育我们成长.....”这是李健深情演绎的旋律,也是属于每个哈尔滨人的记忆。驻足松花江畔,茫茫江水,浩荡雄浑,城市的依江傍水风情已然向世界展现。白天,天高云淡,长桥飞架;夜晚,灯火璀璨,两岸齐辉。一条波光婉映的丝带轻披在哈尔滨这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她不同于烟花三月的扬州,却也有小桥流水的情怀。波光琉璃的松花江,哺育了广沃的姹紫嫣红,凝结着无垠的圣洁雪光。斯大林公园便坐落在这十里大美南岸。哈尔滨市斯大林公园始建于1953年,原是一条铁血动脉。当时名为江畔公园,1954年正式建成,为纪念逝世的斯大林元帅而易名为斯大林公园。公园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松花江南岸的中心,东起滨洲铁路桥,西至小九站,全长1750延长米,南北最宽处60米,占地面积105000平方米,顺堤傍水,地域广阔,带状开放,秀丽神往,北望翠岛,南接繁华。它有欧洲古建筑的典雅,又遍布五色花坛草地点饰。当夕阳惜别冰城,这里的金碧辉煌也从未褪色。公园的雕塑小品栩栩如生,闻名海内外,具有北方现代园林特色,是东北地区著名旅游胜地,放眼放去,恰似壮阔海滨。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英雄的中华儿女战胜过列强的铁蹄,更无畏洪水的侵袭。
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抗洪抢险的历史性胜利,次年一月,前南斯拉夫建筑师巴吉斯先生、前苏联设计师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防洪纪念塔,雕塑单位是鲁迅美术学院。纪念塔由主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全高22.50米。塔基用块石砌成,堤防守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着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涓涓细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1990年,市政府对喷泉进行了改造,这是1958年纪念塔建成后第一次大规模改建,彩色音乐声控喷泉居哈尔滨市规模之首,构成冰城一道靓丽风景,不仅大批市民专程观赏,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2012年,道里区政府为了进一步擦亮防洪纪念塔这张城市名片,对防洪纪念塔进行灯光喷泉维修升级。此次维修改造喷泉将原有水喷泉改造为旱喷,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广场空间。喷泉关闭时,它起着普通广场的作用,突出广场的整体美;喷泉开启时,水柱从格栅中喷出,比水喷泉有更高的安全性,为游人提供更多近水游玩的机会。随着音乐播放,28米高的中心水柱相互映衬,使整个喷泉更加雄伟壮观。
清澈碧透的泉水不断地变幻着迷人的身姿与色彩,呈现千帆劲舞、双龙相会、前仆后继等几十种壮观场景。大型空中激光芭蕾与喷泉协同表演,形成极富特色的灯光语言,达到了水、电、声、光融合的震撼视觉效果,歌颂着抗洪救灾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城市改革发展的辉煌未来。塔座下部有两段水池,下阶水池表示1932年8月松花江松花江淹没哈尔滨的最高水位为119.72米。
这一年哈尔滨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天灾人祸,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洪灾。决堤的江水从道外区一涌而入,数万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哈尔滨大部分市区都成了水乡泽国,中央大街也淹没在过膝的江水之中。老人们听长辈说,这条松花江曾经有许多白色的花瓣,像雪一样圣洁,是因为松树在很久以前是会开花的,所以得名为松花江。于是就像那青松一样顽强坚毅,松花江流域的子民英勇无敌,最终驱逐日寇,重振家园。
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标记到了120.30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抗洪大军们顽强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洪的胜利。同年11月,市政府作出了沿江修建永久性防洪大堤的决定,英勇的哈尔滨人民发扬连续奋战的光荣传统,筑成了一道足以抗御百年一遇洪水的永久性防洪大堤。
塔下的金色型管,是1998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超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120.89米,高出永久性堤0.8米。当时松花江就是高悬在哈尔滨市人民头上的一条江,从外地支援的数万名解放军官兵和本地驻军,日夜坚守,用沙包在大堤上垒起了一道道累计长达数万米的抗洪子堤。沙包不够用了,就打开面粉厂,用一袋袋面粉搭建成拦水坝,与洪水抗争。在这次特大洪水面前,哈尔滨全市军民表现出了非凡的斗志,团结一致,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再次在哈尔滨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塔身中部,是防洪筑堤大军的浮雕。从宣雪、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民在与洪水搏斗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的主体塑像。他们高举红旗,象征英雄的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一切困难的胜利者。纪念塔附属的罗马式回廊高7米,由20根回廊支柱和两面浮雕组成,棚顶镶有42盖照明灯,80盖柱灯,四周镶有色彩变幻的LED灯。2012年,在对纪念塔灯光升级时,采用了先进的影像和内光外透技术,使廊柱灯光颜色变化多样,层次感强,把整个广场从静态变成动态。夜幕下,防洪纪念塔广场色彩缤纷,五光十色,音乐喷泉随歌喷涌,勾化出哈尔滨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防洪纪念塔广场还是哈尔滨市举行大型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之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里成了亚运火炬的东端起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这里也是哈尔滨段火炬传递的起点。从井街口至九站大门口有900多延长米的防浪墙,用于抵挡洪水进入市区,也是斯大林公园与市区的分界线。2000年春节,水利部门在园内进行防洪截渗工程,在地下几米深处浇灌混凝土,下入钢筋,在地下建造一条钢铁长城,阻挡洪水进入市区。2010年5月,市政府下令拆除失去作用的防浪墙,一夜之间,存在半个世纪的防浪墙完成了历史使命,夷为平地。在原地种上绿篱、花草,美化了环境,使人们在远处马路上就能欣赏到松花江畔的美景。
现保留下50米防浪墙,是为纪念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抗洪救灾的英勇事迹,让子孙后代能够铭记历史,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为保卫美好家园英勇奋斗。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面对江南,哈尔滨人习惯把广场右侧称为塔西,左侧称为塔东。塔西和塔东有个共同点,都是一条带状林萌路,在道路两侧,榆树、杨树、柳树茂密葱郁,高大的树干,茂密的枝叶,像把大伞把阳光遮住,整条道路撒满了荫凉。夏日,江风习习,走在撒满树荫的江边,欣赏着满目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享受。
向西走是雕塑《琴女》,建于上世纪70年代。像这样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雕塑,园内有14座,大都集中在塔西路段。西面还有《跳水》。《起步》、《舞剑》、《解放军》等几座,这些雕望用钢筋、水泥制成,外层涂白,用料虽然简单,已经历半个世纪风霜雨雪,但望造出的形象栩栩如生,立意深刻,古朴自然,仍不失当年风采,吸引着许多游人驻足观赏、留影。
坐落于塔西的斯大林公园餐厅,建于伪满时期,由日本设计师大谷周造设计。是仿造俄罗斯古典木结构建筑艺术建成的,外观是积木形状,饰以木雕如开屏孔雀,十分精巧,富有童话色彩。屋脊高低错落,棱角分明,屋檐下缕花雕刻栩栩如生,五彩缤纷。迎江通透式的外廊,室内欧式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
上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曾采用它的造型结构拍摄过电影《徐秋影案件》几组镜头。后来,其他电影制片厂也在此相继拍摄过《黑三角》、《明姑娘》、《年轮》等影视剧。90年代末,被国家定为“保护建筑”。
铁路江上俱乐部坐落在公园西门,建于1912年,是由几位商人投资建成的俄国游艇俱乐部,原名游艇俱乐部,隶属中东铁路局。设有亚道古鲁布水上餐厅,经营西餐,最有名的是炭烤奶猪和品种繁多的俄式沙拉,成为当时特色名店。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精巧别致的楼台亭阁,深受世人瞩目,特别是船型的主建筑,半卧江堤,半伸江面,就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靠于岸边。在公园东半部,出了井街大门,设置在绿地之间的《天鹅》艺术雕塑,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睹了哈尔滨市的发展变迁和巨大变化,向中外游人展示:在中国的版图上,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哈尔滨就坐落在这只天鹅的项下,人们称她为“天鹅项下的珍珠”。波光潋滟的松花江犹如一条彩色飘带,从斯大林公园蜿蜒流过,给公园增添了无限风采。冬天,松花江面千里冰封,白雪皑皑,可以在冰面上打冰撬、滑雪、乘冰帆、溜冰、抽冰尜、乘坐狗拉雪撬,也可以欣赏到北方奇景--毛茸茸的树挂,饱赏冰雪赋予人类的乐趣。
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江面,荡起五彩缤纷的波浪,映衬着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一江一塔一方天地,一城一水一片风情,美丽的城市,立了根基,流了血脉,气象万千,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