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师若可
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仅率八百骑兵,前往敌国都城斩敌数千。
这一惊天之举大挫匈奴锐气,据说所斩杀之人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官员,以及匈奴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霍去病的的这段经历广为后人称赞,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南宋,还有人对他念念不忘,一生视他为偶像。
此人便是南宋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辛弃疾。
一,年少抗金霍去病,辛弃疾。首先从名字上,辛弃疾仿佛就在向霍去病看齐。
出生于齐鲁敌占区的辛弃疾,或许是从小就听惯了水泊梁山英雄起义的故事,辛弃疾人生的第一件壮举便是起义。
其实,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金国任职,所以辛弃疾是名副其实的“官三代”,生活无忧。
但作为大宋子民,辛家人可谓“身在金营心在宋”,尤其是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到的屈辱与痛苦,收复失地,一血国耻成为辛弃疾一生的志向。
公元1161年,趁着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大规模南侵,不堪被金人压榨的后方汉族人民奋起反抗。决定顺势起义的辛弃疾振臂一呼,很快就召集了上千义士。
有了人马的辛弃疾思路清晰,选择与开辟敌后抗战区的济南府耿京合作,由于起义军大多都是武人出身,唯有辛弃疾可谓文武双全,所以便做了耿京的掌书令,负责掌管印信。
不料印信却被一个叫做义端的人窃走,投了金国。
耿京以为辛弃疾要谋反,便要杀他。而辛弃疾却当场立下军令状单枪匹马去捉拿义端。
三天后,辛弃疾提着义端的人头和被窃走的大印回到营中。这一年,辛弃疾21岁。
二,天子一见三叹息后方作战人马由于大多未受过正规训练,而且兵器铠甲短缺,要想和金人正面交锋,难有取胜的把握。
所以辛弃疾建议耿京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配合南宋正规军作战,共同歼灭金国。耿京听取了辛弃疾的意见,派辛弃疾代表义军前往南宋朝廷上奏归宋之请。
可不料辛弃疾还未返回,义军首领耿京就被叛徒张安国杀死,并投了金国。得知消息后,辛弃疾立马率领五十铁骑直闯驻扎着五万金兵的敌军阵营,活捉张安国,并押解到南宋朝廷处决。
这一年,辛弃疾23岁。他孤军深入,取敌首级的气魄丝毫不亚于霍去病。辛弃疾也凭借着在义军中的表现,名重一时。
南宋人洪迈在《稼轩记》记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三,有心杀贼归宋后的辛弃疾,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一血国耻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南宋朝廷怯懦畏缩,人人只求自保。加上自己“归正人”的身份,所以一直未受重用。
宋孝宗即位后,决定对金国采取强硬措施,一时间,举国上下充满了恢复中原,一血国耻的主战气氛。
时任江阴签判的辛弃疾也向当时的北伐主帅张浚上书自己的策略,无奈张浚志大才疏,未采纳辛弃疾的谏言。
北伐军队最终在符离大败,史称“符离之战”,紧接着便签订了“隆兴和议”。
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议和的气氛中,对北伐不敢再提的时候,辛弃疾却上书《美芹十论》,陈述灭金良策。
宋孝宗阅览后便召见了辛弃疾,然而两人却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所以之后辛弃疾又给宰相虞允文上书《九议》,陈述其策略方针。
这些建议都未引起执政者的重视,所以辛弃疾也未得到重用,一直辗转于外地任上。
辛弃疾还多次向朝廷提议创置飞虎军,终于得到朝廷允许。但组建军队困难重重,辛弃疾却不为所动,飞虎军在辛弃疾的努力下,终于成型。
然而辛弃疾还未带领飞虎军作战北伐,就被调往江西,担任隆西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之后又被人多次弹劾,贬谪不断,几度归隐。
公元1207年,辛弃疾病逝,据说临终前还在大呼“杀贼!杀贼!”。而辛弃疾也自从南迁后再也没能跨过黄河北岸。
参考资料:《宋史·辛弃疾传》、《稼轩记》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将陈汤,终因什么毁了大好前程?
《水浒传》里被严重低估的王伦,其实是个合格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