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妈妈为什么专门把这个题目写一期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昨天包包的反应。
昨天包包的表现特别让人失望,在日常的玩耍、吃饭、行为上过多的顽皮,以至于包包妈妈白天都在对包包啰啰嗦嗦的教导,甚至还有点凶。
但对于包包妈妈的持续教导,包包不但没有及时改正,甚至有点对抗心理,包包妈妈说某某某行为不对不能做,包包偏要去做等等。
晚上的时候包包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轻轻的略带委屈的对我说“妈妈,你是坏人”,我当时就很震惊:“小宝,妈妈为什么是坏人?”,“因为你老是凶我!”。
以上情况相信很多宝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也会遇到,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说说如何能缓解三岁小宝的这种对抗心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宝宝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超市里,三岁大的包包拎着袋子跑了一会儿,差点撞上人。他打算把架子上的零食打开一会儿,这让包包妈妈很不高兴。包包妈妈责骂说:“不要乱跑!不要乱开零食,你还没付钱呢!”
但是你越说不,他就越想这么做。他还在超市里跑来跑去,直到被妈妈打了。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说的“不”越多,他们就越想这么做?
这是因为3岁的孩子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行动。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想独立探索未知世界,不喜欢被成年人束缚。
当成年人说“不”时,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他们想尝试“我只是想这么做,看看结果会怎样”
孩子们似乎“不听话”。事实上,孩子们会与父母对质,以证明他们更有自信、判断力和更好的大脑发育。
专家们曾对2-5岁的儿童进行过一项实验。结果表明,80%的强抵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
在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中,只有24%的儿童长大后能够独立行动,但他们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并且经常依赖他人。
换句话说,叛逆的孩子越多,他们就越能成长为个性健全、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强的人。
那么,怎么解决呢?
1、要肯定消极的“不要”会激发孩子的抵抗,而积极的“不要”会直接告诉他们能做什么,引导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
例如,当你想说“不要打你妹妹”时,你可以用“你可以轻轻地触摸你妹妹的手”来代替
当你想说“不要乱丢垃圾!”,可以用“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谢谢”来代替
当你想说“不要到处跑”的时候,你可以改成“跟着你妈妈走在人行道上”
有了相似的含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你会发现孩子们似乎变得顺从,不再到处反对我们。
让孩子们做出选择可以给他们一种参与感。对于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会非常满意。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视,他们自然会顺从。
例如,如果孩子拒绝洗澡,我们可以让他选择“小海豚和小乌龟都想和你在水里玩。你想带谁去?”
3、主动示弱包包和包包妈妈去超市购物。在回家的路上,他哭了,让妈妈抱着他。母亲对他说:“看,妈妈背了很多东西。太重了。妈妈几乎被压扁了。你能握住妈妈的手,给妈妈一些力量吗?我们一起走回家好吗?”
听了之后,包包向妈妈伸出小手,和妈妈一起走回家。
及时的软弱会让孩子觉得别人需要他,给他成就感,让他难以抗拒别人的要求。
包包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当他出门时,他挑选了一双漂亮的鞋穿上。包包妈妈对他说:“我们要走很长的路才能爬山。穿运动鞋是合适的。如果我们走得太久,我们的脚会疼。”
但包包一直要穿这双。他哭了,拒绝换鞋,包包妈妈怎么哄都没用。
包包爸爸气愤地对包包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不听话呢?”说完,包包哭得更厉害了。
包包妈妈没有立即责骂包包。想了一会儿,他找到一个包,放在运动鞋上,对包包说:“你一定要穿这双鞋是吗?”
包包点点头,包包妈妈继续说道:“那你就可以穿了。我会给你带上你的运动鞋。如果你觉得脚痛,告诉我,我们会换鞋的,好吗?”
于是包包高兴地出去了。爬山时,她走了一会儿,积极地对包包妈妈说:“我得换鞋了。运动鞋适合爬山。”
孩子们反抗和不服从。许多父母很容易生气。他们不注意的时候会生孩子的气,但生气后会后悔。
当孩子反对我们时,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尽量保持冷静的态度。如果这不是太危险的行为或原则性的问题,那么让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重要。
当孩子哭泣时,接受孩子的坏心情,理解孩子坚持自己观点的原因,并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今日讨论】你家宝宝在哪些地方让你头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