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历史悠久,自周代即有记载,迄今已三千余年。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战国初属魏,后隶秦。秦孝公置重泉县,北魏废重泉设南白水县,西魏更名为蒲城县,唐改名奉先县,宋复名蒲城县至今。
蒲城县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的美誉。
蒲城是能源大县。原煤储量3亿吨,年产煤炭300万吨,年发电70亿度。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装机容量132万千瓦,三期项目08年实现双投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64万千瓦。蒲城是花炮之乡。
花炮产业历史悠久,曾出访法、日等国,现有花炮公司54家,年产值4.5亿元。蒲城是食品工业强县。以饲料、油脂、面粉、果汁、钢构为主,有石羊集团、西荆集团、天菊面粉、万辉彩钢等加工龙头企业,椽头蒸馍久负盛名
蒲城走马戏:田埂间的乡土恋曲
与华阴老腔、富平阿宫腔、朱王秧歌剧等从名字就能清晰辨别的地方剧种来说,走马戏似乎并不直白。缘何称之为走马戏?这里的走和马分别是指什么?蒲城非遗中心主任杨佩华介绍道:“‘走’指的是挑夫,‘马’是指马夫、车夫,‘戏’则是戏耍之意。其实走马戏这个名称恰恰也说明了这是源于民间的一种戏曲。”
蒲城走马戏
关于走马戏的渊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其最初源于战国时期的郑国,走马戏与竹马戏相通,传说竹马风俗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是一种儿童模仿成人以竹代马、奔跑嬉戏的游戏,其气氛热烈祥和使老百姓深受感染,人们将一些民谣、童谣、牧歌、樵歌、情歌这些不同的小调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音乐,随着其不断地发展演变,也就成了如今我们欣赏到的走马戏。
走马戏与其他戏曲表演最为不同的一点,就是其演出方式极为简单,演出时不需要刻意搭建戏台,一般情况下在村里的空旷地方席地而演,但演员们的演技却十分精湛,唱腔洪亮。每当缠绵悱恻的迷胡唱腔在村里响起之时,人们便知又有一场好戏开演了。
蒲城文庙
蒲城县文庙,亦名蒲城孔庙。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县城中心蒲城文庙,座北向南,是一体制完整,房屋对称的古建筑群。该庙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相当规模的维修。特别是明正德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和万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先后作了较大程度的扩建。
蒲城双塔
崇寿寺塔
蒲城县城的古迹中以双塔最为出名,南有唐塔,北有宋塔。北塔建造精美,雄伟挺拔,高耸入云,与城内西南方向的慧彻寺诸佛舍利宝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是蒲城八景之一。蒲城崇寿寺塔位于蒲城县文庙的后院,俗称“北寺宋塔”。慧彻寺诸佛舍利宝塔,位于蒲城中学校内,与城内北部崇寿寺塔对峙,故俗称南寺塔。
唐宪宗景陵
景陵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墓。李纯是唐朝第二十个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年)春正月,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
杨虎城将军纪念
杨虎城纪念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是以杨将军故居为馆址的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中段,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东槐院巷,座北向南,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西院为花园,占地2亩,是杨虎城将军故居,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3A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