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为人处事的顶级智慧易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为人处事的顶级智慧易经
本文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易经》的“随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四,随时都会有收获,卜问得凶兆,押送俘虏,明智的行走在大道上,是没有灾难的。
九四属于阳爻刚毅,接近了尊武的九五之位,实力和君位相当,非常有能力,又在君王两侧,容易达到自己的愿望。但是九四的声势如果凌驾于高位之上,就会被猜疑,正所谓说功高震主。
而化解这一个危机的方式就是心存正道,不要存在有过度的欲望,做事情的时候遵循原则,一切适度为好,就会保得自己平安,否则贪婪的结果就是一无所得。
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人都深受贪欲的折磨和迫害,因为自己贪欲过高给自己引来灾祸,因为自己过度妄想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糟糕,让本来拥有一些成就也随之消失,这就是不懂得适度的祸患。
林则徐最初在当运河河道总督的时候,就立下一块牌匾,上面刻着7个字:人到无求品自高。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没有欲求,他的人品自然高洁,品德自然高尚。林则徐把这一句话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的鼓励自己,鞭策自己。
我们仔细想来,这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的欲望而给自己带来的苦恼。
所以老人常说这样一句话: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自己对于外在的贪求,如果去除这一些欲望,那么一个人便会恢复到一个刚强完美的状态。
曾经有一个和尚和一个僧人论道,他们相互比德行的高低,于是两个人约了一天时间出来见面。
这个和尚无论把心放在什么地方,放在山上,放在水中,都被道士的在短时间之内就发现了心之所往的地方,而和尚进入无我之乡,忘我之境的时候,怎么也发现不了和尚的心在何处。
这个时候就问他:“为什么看不到心在何处呢?”
和尚淡然的说:“心中没有失与得,没有喜与悲,进入了无我之乡,忘我之境,你当然看不到我的心在什么地方。”
一个人拥有一个淡然宁静的心,才会有一个“无欲则刚”的境界,才能真正从容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不是来源于自己的身边事,而是来源于自己对于未曾得到事情的一种贪求,过分的欲望,过分的渴求,然而这些想法都是不合时机的,也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一种阻碍。
有一天孔子说:“我一直没有看见过一个算得上刚强的人。”
有一个人就说:“申怅不是很刚强吗?”
孔子说:“申怅这个人有欲望,怎么算得上刚强呢,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了的,遇到你所喜欢的事情非要投降不可,无欲才能则刚。”
我们以自己的赤子之心来到这个世界,并且也以自己的赤子之心走到终点,真正能够带走的其实除了回忆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些追逐的外身外物最后都不会归于自己。
所以看开了看淡了,就会发现我们不择手段去追求的那些欲望,根本不值一提,超出了道德和底线去做出的事情,即便得到了也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