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眼镜王蛇近距离对视,想想都后怕!
据广西新闻频道报道,4月25日,又有一条眼镜王蛇“出口伤人”,被咬的对象还是一位7旬老人。当天,覃老伯骑着电动车打算去野地里摘菜,去的时候一切正常,但在返程途中却遭遇了一条“拦路”的大蛇。这条蛇体长2米左右,蛇身像手臂一样粗,覃老伯一眼就认出这是条眼镜王蛇!
据覃老伯回忆,当时眼镜王蛇盘踞在他的右侧,前部躯体已经抬起。覃老伯见状立即把双脚抬起,没想到这条眼镜王蛇竟然追了上来。农村老人都知道,蛇的弱点在于“七寸”,七寸对应了蛇心脏的位置,也是蛇最脆弱的致命部位。
于是覃老伯停下电动车,在路边捡了块石头,朝着眼镜王蛇的七寸处砸去。但很遗憾,覃老伯并未准确命中,反而进一步激怒了大蛇。
覃老伯马上就意识到了危险,他赶紧大步跑向路边的玉米地中,试图甩开眼镜王蛇。但覃老伯毕竟上了年纪,腿脚不灵活,在疾跑的途中不慎被障碍物绊倒,此时身后的眼镜王蛇已经追了上来,对准他的右腿狠咬了一口。
咬伤覃老伯后,“肇事”的眼镜王蛇起初撤离了现场,但没多久又爬了回来,这一次还“变本加厉”,几乎贴到了谭老伯的右臂膀上,同时高高抬起蛇头,双眼紧盯着覃老伯。从这里可以看出,眼镜王蛇的智商确实很高,不仅表现出了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追着人咬),还知道“返场示威”,这和其他毒蛇的行为恰恰相反。
面对眼镜王蛇的凝视,相信很多人早已经冷汗直流,手脚忍不住发抖了。但覃老伯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的平静:先是用手保护住颈部,保持身体不动,和眼镜王蛇对视了3~4秒,最终避免了第二次被咬。
谭老伯回忆称:我摔倒了,它(眼镜王蛇)就咬一口在腿这里,又爬到肩膀来,我就这样躺,我也看它,它也看我,我一动不动,它也不动,看了三四秒它就马上走了。
等蛇离开后,覃老伯骑着电动车赶到了5km外的上林县镇圩卫生院,随后又转院至上林县人民医院。被送到县医院时,覃老伯已经意识迷离,双眼无法睁开,这意味着蛇毒已经开始发作。采取了救护措施后,覃老伯又被转到了南宁一家更加专业的医院,在黄金时间内注射了抗蛇毒血清。过了一个多小时,覃老伯终于醒了过来。
王威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蛇伤救治专家,也是覃老伯的接诊医生。王教授指出,覃老伯在被咬后有两个举动非常关键。首先是和眼镜王蛇对视时非常镇定,没有大喊大叫,手臂也没有来回摆动,避免了再次激怒眼镜王蛇。其次是到了专业的医院求助,因为眼镜王蛇的毒素是混合毒素,其中的神经毒素会引发患者的呼吸障碍,只有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能安排气管插管治疗,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
现在看来,正是这两个不起眼的举动才救了覃老伯一命!不过,覃老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在初次遇到眼镜王蛇时,丢石子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这样反而会激怒毒蛇,增加被咬的风险。最保险的措施还是主动避让,等眼镜王蛇自行游走后再过路。
眼镜王蛇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咬人?眼镜王蛇俗称过山峰、吹风蛇,它是世界上危险的毒蛇之一,以狠毒和好斗著称。和其他普通蛇类不同,眼镜王蛇的毒素是混合毒素,单次排毒量可达400mg,干重约100mg,是对人致死剂量的十几倍,因此咬人后的致死率、致残率很高。
资料显示,眼镜王蛇并不经常咬人,华南各地医院的接诊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广东肇庆市某人民医院,2010~2018年院方共接收了2753例毒蛇咬伤病例,其中被眼镜王蛇咬伤的只有30例,占比约1.09%,和竹叶青、眼镜蛇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事实上,眼镜王蛇的咬人事件只发生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第一种情况是受到威胁时。
眼镜王蛇性情暴躁,但也非常聪明、谨慎,不会贸然攻击人类,更不会轻易“放毒”。眼镜王蛇的蛇毒非常宝贵,其含量有限,一般只用在有把握猎杀并吞下的猎物身上。更微妙的是,猎物的体型大小不同,眼镜王蛇排出的毒液量也有差异,“放毒”的分寸也受到了精细把控。
人类并不是眼镜王蛇的狩猎对象。但在受到威胁时,眼镜王蛇凶猛的本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像前文“追着覃大伯咬”的一幕就是这一本性的体现。
第二种情况是栖息地受到侵犯时。
眼镜王蛇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会在领地范围内四处游走,狩猎蜥蜴、鼠类以及其他蛇类,因此在有眼镜王蛇活动的地方很难看到其他毒蛇。科学研究还表明,雄蛇的活动领域明显大于雌蛇,甚至还会主动杀死领地内怀孕的雌蛇,以此巩固自身的领主地位。
当人类无意间踏入眼镜王蛇的原生栖息地时,眼镜王蛇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示威反应。尤其是在巢穴附近,眼镜王蛇的反应会更加激烈,发起攻击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第三种是在繁殖期和孵化期。
雌性的眼镜王蛇在怀孕期间,会用树枝、苔藓、落叶等松散的材料筑成巢穴,最终在巢中产下到14~49枚卵。蛇卵被有机材料覆盖,并借助分解产生的热量自然孵化。在产卵期和孵化期内,雌蛇会一直留守在巢穴附近,不吃不喝,确保蛇卵免受任何的外来威胁。
此时如果有人擅自靠近巢穴,就极有可能不幸中招。危险期将持续到幼蛇的破壳日,此时饥肠辘辘的雌蛇才会放下警惕,主动离开巢穴,外出捕食。
普通人遇到眼镜王蛇该怎么做?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很多野生个体都能达到1~2米,有些甚至能长到3~5米,是世界公认的“万蛇之王”。
眼镜王蛇反应灵敏,智商高,对威胁因素非常敏感。普通人在遇到眼镜王蛇时,最忌讳的做法就是主动挑衅、攻击。在茂密的草丛中行走时,一定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如果这时候被咬,危险性更高!
出于生存本能,眼镜王蛇在被人踩到时会在瞬间扭头,条件反射式地咬在侵犯者的脚踝或者小腿上。要注意的是,此时的眼镜王蛇会毫不吝啬毒液,排毒量比平时更大,致命性也更高。若要避免被咬,可以事先准备一根木棍,适当地打草惊蛇,并尽可能穿戴好腿部护具。
如果最终还是不幸被咬,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镇定,避免再次激怒眼镜王蛇。
2,毒蛇离去后,先用矿泉水冲洗伤口,减少毒液吸收量,尽快前往就医。为降低毒素扩散的速度,就医途中可以用夹板固定伤肢,也可利用布条在靠近心脏一侧的肢体处加压束缚,松紧要适度,每隔10分钟就松开1~2分钟左右。
3,要避免迷信思想,人为吸毒或者盲目用草药驱毒都是不安全的措施。只有到专业的医院,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最后再说明一点,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有三项基本原则:早期使用(越早使用,效果就越好)、同种专一(专用血清效果最好)、异种联合(在缺少特异性抗蛇毒血清时,可以多种血清联合使用)。例如对于眼镜王蛇的混合毒素,若缺少特异性的抗蛇毒血清,也可用抗银环蛇毒血清替代治疗,必要时可加用抗眼镜蛇毒血清。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