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刘立功让农业返璞归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刘立功让农业返璞归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晚睡早起是付君多年的作息习惯。今年39岁的他,是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领军教授、博导。每天睡眠不到6个小时,是他的常态。
学生说他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有忙不完的事。付君说,“这是因为笨鸟得先飞。”他会为准备一个课件,查阅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同类课程讲义和资料。他也会带着学生在收获时节跑遍东三省的大田,了解玉米收获机需要如何完善升级。他还喜欢关注气象新闻,以便在农作物遇到突发灾情时,能及时去现场查看。
2013年,付君从山东省农机院脱产到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攻读博士前,付君是单位里的岗位发明能手,参与研究设计过5大类20多种农用机械。博士要毕业时,付君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建议他留校任教,希望他能培养出一批批大国三农人才。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都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考验。付君刚入职时还专门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个课题去思考和研究。
教学中,付君发现有些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对农机专业及农机工业也不了解。为此,他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开设了一门《新生研讨课》。在新生入学时,老师就给学生们进行学科及专业科普,让大家清楚四年大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清晰理解学业与事业、专业与行业的关系。
吉林大学博士三年级学生薛钊,大一时就师从付君。付君主讲的《农业机械学》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2019年,吉林省遭遇了罕见的三场台风,玉米大面积倒伏。玉米倒地,以往机器无法进行机收,怎么办?如何能帮农民减损?能否设计怎一款收倒伏玉米的机器?在一次《农业机械学》的课堂上,付君在讲玉米收获机设计原理前,向学生们连续抛问。
这些让薛钊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与一台玉米收获机的关系,理解了高性能农用机械的大用处。
不仅如此,付君主讲的《农业机械学》还获批了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如何把工科课程与大思政相结合,“自然不能生硬地把马列主义加到讲义当中。”
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黑土地保护、“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都是课程改革的鲜活思政元素,把这些元素融入专业课中,不仅能教会学生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付君说,很多工科课程听上去不生动,是因为缺少人文阐释。
“学生尽管年轻,但思辨能力很强。”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此前跟学校教师分享的一句话,让付君受益匪浅。他解释说,要想让学生全心投入做一件事,就得先让他们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做到什么程度。
留校当年,付君就申请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职第二年,他获得了吉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3年前,他研究的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付君逐渐体悟到教学相长和教研相长的乐趣。通过扎实的教学,付君的科研逻辑性和敏感性有了明显提高。付君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是在备课中受到的启发。对于教学和科研任务,付君还制定了短期和长期计划。
吉林大学的农机学科建于1955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农机人才,被称为“中国农机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成为付君做科学研究和发明设计的沃土。到吉林大学读博士以后,付君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玉米机收减损领域。选择这个方向也与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独特优势,和响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有关。
此前没有设计过玉米收获机的付君,每年都会带领团队到东三省的生产一线,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企业请教,确保研发的机械能直瞄国家战略、直面一线生产需求。
据了解,付君团队研发的玉米减损收获机在吉林省普及率达到了90%,东三省普及率在70%左右。不仅如此,每年付君团队还会对玉米减损收获机的功能进行更新升级。
去年,付君团队转让了7项发明专利,都与玉米减损收获有关。在他看来,发明专利尽量面向生产一线的难题。成果转化后,还要配合企业做好技术完善。
当下,国家把粮食安全放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在付君看来,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秸秆变肉”工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程等政策和机会,对涉农类人才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吉林大学的支持下,他牵头并获批了吉大第一个农业农村部的科研平台“农业农村部高效播种收获装备重点实验室”。此外他还带头成立了“科创中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农机装备服务团。
“要以勤奋之志,带领团队和学生们在农业机械的自主创新领域有更多突破。”付君说。
视频来源:吉林大学
责任编辑:原春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