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讲 说明文阅读(一)对象、特征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第二十七讲 说明文阅读(一)
对象、特征
1.判断说明对象。
2.理解说明的内容。
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一、把握说明对象
1.说明事物。说明对象是具体的,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特征等。
2.说明事理。说明对象是抽象的,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石拱桥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有的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就能从开头明确说明对象。
4.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只看题目,还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
(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
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说明事物的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
概括说明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说明的内容就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在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路清晰,根据题干的要求迅速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联结在一起。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可以把这几个要点归纳在一起。
4.概括部分内容要点还可以找出段落中标志句子结束的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2018·吉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杨 舒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关注,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
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说明。然后根据上述“下定义”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通读文章,寻找符合这一要求的语句,文章第三段的末尾句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符合这一要求。另外,第四段中“‘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和“‘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的说明也符合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三处答出一处即可。第2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学生应抓住“微塑料”“特点”两个关键词,阅读文章,寻找答案。阅读文章可知,微塑料的特点主要集中在第五段,根据“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这些语句可以总结归纳出微塑料的特点。第3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结合文章具体语境说明“可能”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然后加上该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作答。
【参考答案】1.①“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②“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
③“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2.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高疏水性。
3.示例:“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一)(2018·江西)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二)(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25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有被抛弃。
21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2005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搜狗CEO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
B.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25个英文字母键。
C.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2.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①操作最简单,但单字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程度较高;③初步具备智能回复功能。
3.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肯定中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