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诗经第三篇采采卷耳第四阙的注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诗经节选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诗经节选4
今天讲诗经第三篇采采卷耳第四阙的注释,
4.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 □□◆□ □□◆□ □□◆□ u
这一阙押韵单一,但每个韵脚字在字典中都查不到,而最早见于诗经本身,所以自古以来,难以解读。
以往的解读,都是错的。我试着根据周音理论,农村生活经历、对动物的观察解读:
1、砠,通阻,指的是坡度很大的石头山,如果是土山,不会太陡峭,而石头山有的会接近90度。
阻止,意思是,拦住了去路,很难越过。可以推测是接近垂直的石头山。而以往的注释者无论是理解为上有大石头的土山,或者上有土的石头山,都是不对的。
至于这个砠到底读什么,现代注释为ju,肯定是不对的。根据周音理论,古音为du。即使不按du发音,起码也按照阻zu发音。而广韵记录的音,大致是cyu(ts'yu),类似蛆。
2、瘏,通堵,这里指的是马儿爬山太累,上气不接下气,喘不过气、透不过气。像气管被堵住了一样。现代注释为tu音,有一些误差。按照周音理论,古音为du。也是堵塞的意思。并非以往注释者简简单单理解为马儿因为疲劳而生病。。。那不是生病,是喘不过气来。
3、痡,同哺,这里指的是呕吐,因为仆人既要负担很多重物,也要同主人公一起爬山,所以有了高山反应,恶心呕吐是必然的,起码是胃里泛酸、上涌到喉咙或嘴里,接下来必然是呕吐。并非以往注家认为的劳累生病了,那不是生病,是眩晕呕吐,类似中暑的感觉。我的依据是什么呢?
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里面的哺,现代字典一般解释为口里含着的食物,吃了一半、还没有咽下去的食物,用来表示勤政爱民、爱臣子,为了与臣民交谈而终止吃饭。但这并不是哺本来的意思,只是一个引申义。我们用得最多的,还是哺乳动物的哺乳。一般人们会将哺乳二字合并,理解为哺=动词喂,乳=名词乳汁,哺乳=动宾结构喂奶。其实这是错的,观察狗等哺乳动物,在幼崽无法外出捕猎时,成年的狗或狼会外出捕猎,多吃一点,返回小狗身边,会呕吐(方言: 吣 ts'in)出來一些食物,分給小狗吃,其实这种动作才是哺的本义,也即,哺乳=哺动词 乳动词=呕吐食物给幼崽 喂奶给幼崽。因为呕吐出来的食物=没有咽下去的食物,所以后世慢慢混淆,将哺的内涵演变为口中尚未下咽的食物。
② 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有的长辈会把食物咀嚼细碎之后,再吐(方言:吐du)给小孩吃,这很类似狗、狼等动物的喂养方式,也即哺的本义。
综上几点,可知,痡=哺=呕吐=沁,在这里特指因为眩晕而呕吐。而非以前注家认为的劳顿生病。
4、 吁,很好理解,叹气。但这一句 云何吁矣,其中的云,值得思考。一般注家认为是语气助词,我认为不妥。这句话明显是反问句或感叹句,云应该是疑问句的发问词,=说。
云何吁矣=还说什么叹气呢?强调的是,马儿都喘不过来气了,仆人都眩晕呕吐了,我还说什么叹气呢?根本叹气的力气和状态都没了!意思是,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也喘不过气了、我也眩晕呕吐了。
并非之前注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主人公在叹气。。。真实情况是没力气叹气!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