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金圣叹曾经总结过人生的几条“不亦快哉”,其实,我作为一个昆明人,也有一条私房的“不亦快哉”,那就是:用昆明话读《儒林外史》,真格呢是不亦快哉!
原来三百多年前,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用当时的“官话”,加上江淮一带的方言写就而成的。而今天的昆明方言,是源于明朝初年,沐英平定云南时把大量江淮一带军民带入云南,又以江淮方言为主要基调而成形的。
所以,《儒林外史》里面大量词语,例如:“把窝子”、“发梦冲”、你替我“打背公”,“上幅你家”,“辣燥媳妇”、等等词语,到现在昆明话里还在普遍使用,你说读起来过不过瘾?
《儒林外史》只是一例,今天我们随口说出来的昆明话,其实里面的渊源可大了。昆明人把下小雨叫做“下濛淞雨”,外地人很少有人这样说,去翻翻中国第一本字典,东汉时候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一书,小雨就是这个名称,可不是方言喔。“血胡淋喇”(血迹斑斑)、“熬糟滴夺”(形容个人卫生很差),随便考证一下这些词在元朝的北方杂剧里都有。
如“硙”(ai)是指加水后把东西磨细,小时候我们都用砚台“硙”过墨。如“颟嘟嘟的”是形容胖而丰满的意思,“吃馒馒”是指吃饭,标注方位的词,如“前首”“后首”,“上首”、“下首”都是宋代《广韵》《集韵》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词语。这些古语,其实在中原一带很多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因为历史上昆明这个地方比较封闭,对于外来的新词汇比较滞后,而老的词汇运用比较多,所以才在昆明得以保留下来。
到了近代
法国殖民者进入昆明,一些外语也加入了昆明方言,例如法语里 的“娼妓”就是读做:“putain”,过去昆明人就骂作风不好的女人就叫“皮蛋”。(这个词至今用的不多了)这个词的谐音和吃的那个皮蛋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喔。又因为英语叫先生(mister)和小姐(miss)都是以“眯”字为开头发音,故早先昆明话叫男女“老外”就统统叫做“洋老眯”、或“老洋眯”。
抗日战争时期
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来到昆明,英语用得就比较多了。当年昆明人称赞打扮得很时尚的人叫“摩登”。摩登小姐、摩登老人,“摩登”是英语“modern”的昆明发音,由此还诞生了一种昆明美食——“摩登粑粑”。二战时美国大兵让人走开叫“Go”,后来昆明人说走开一词说成了“勾逼”,最后又说成了“勾逼死远些”。英语与方言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全国罕见的。
还有那时候,昆明也有些轻浮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美军嬉戏,调情。美军都夸奖她们“nice、nice ”,(漂亮美好)昆明人不懂英语,就用“nice”代称不正经的女人。偏偏昆明人前鼻音,后鼻音的“l”与“n”分不清楚,叫着叫着,就延伸出了昆明话发音的两个字“烂屎”,直到现在,依然是昆明人吵架时对女性的“顶级”蔑称。”。
以上这些就是我最近破解出来的昆明土话,如果那位朋友还有要补充的欢迎补充。
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金马碧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