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晓琴 通讯员 郑茜 陈书玄 詹兆山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视频剪辑曾超
长江与汉水交汇之滨,高达336米的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拔地而起。9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336米高的塔楼顶部,四周搭起了钢筋,仿佛进入"钢铁"森林。高温与湿热裹挟而来,被太阳炙烤后的钢构件,表面高达50多摄氏度,一个不留意的触碰犹如触电一般。
工人在狭窄的操作平台进行钢梁安装
在这里,有一群站在城市天际线最顶端的工人,在这座城市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之一,身背10斤重的物件,脚踏“悬崖”,用汗水浇灌幸福生活,用勤劳勾勒城市最美天际线。
不是蜘蛛侠,却习惯了飞檐走壁
8月9日上午,武汉长江航运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乘坐施工电梯,放眼看去,碧空如洗,江若游龙,楼似积木。12分钟后记者直达大楼最顶端,有336米高。此时,1998年出生的安装工蒲帅武,正在进行次钢梁的安装定位、校对作业。抬头一看,两江三镇美景尽收眼底。
蒲帅武所在建筑的顶端是一座以“鸽子笼”为基本外形的超级钢屋顶,由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承建,其跨度64米,净空达34.6米,是目前国内滨江最高,300米以上最大跨的钢屋顶造型工程,用钢量总量达2000吨。
10点半,太阳的炙烤已经让屋顶的钢梁发烫,也到了工人们上午下工的时间。蒲帅武熟练地从一根根钢梁上跨过,再沿着主梁下到提篮中,再翻越至钢筋笼里的爬梯上,每一步都需要将身上安全带的安全挂钩挂到安全绳索上。
“30多米的高度,下来要花15分钟左右。”下到64层的平台上,蒲帅武快步走到休息间,倒上一盅水咕噜咕噜喝了下去,汗水顺着蒲帅武的头发不停往下淌,“今天有风,体感温度比前几天好多了。”
这名22岁的小伙子身材精瘦、皮肤黝黑,来自河南洛阳。“刚开始高空作业心里也是害怕的,随后每天上上下下熟悉了,也就习惯这飞檐走壁的感觉了。”蒲帅武笑着说,他成为建筑工人也就10个月时间,其中还有4个月因疫情在家“休假”,但凭着踏实肯学,已经成为安装班的主力队员。
蒲帅武告诉记者,他很喜欢武汉这座有江有湖的城市,“尽管太阳很晒,工作很累,但很喜欢这份工作,它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了。”
336米的高空,对蒲帅武而言,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何惧高温热浪。
阳光与焊花齐舞,马甲内有件“空调衣”
下午3点半,太阳还悬在高空,焊接班的师傅已经全副武装准备就绪。
今年32岁的来自黄石的焊接班班长程文灿,站在最顶端的平台上,穿好安全绳,背上工具包,包内装有面罩、钢丝刷、敲渣锤、水壶等物件,有7斤重。步行走2层楼梯后,再通过钢爬梯穿越一个仅容得下一个人的方孔,攀爬到最顶端的操作平台上。随后,他继续攀爬,最后站在大楼钢结构最顶端的钢架上。整个过程耗时20分钟。攀爬过程中,双钩安全绳必须随时挂着。
站在30公分宽、仅容得下双脚的钢架上,程文灿一手拿着厚重面罩,一手熟练地操作着焊枪。烟尘呛鼻,焊花耀眼,烈日炙烤。没有任何遮挡,曝晒数小时后的钢架吸热后高达50多摄氏度。记者双手隔着厚厚的手套,都能感受到钢件表面的炙热。据介绍,焊接需要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设备溅出的火花与高温交织,他们像在熔炉中工作,每个毛孔都在淌汗。
因为上下不便,程文灿和工友在钢结构屋顶上一工作便是3、4个小时,一个能装3升水的大水壶,是程文灿应对高温最直接的方式。“我这衣服里还有个小秘密。”程文灿说,马甲里面是一件“空调衣”,衣服里面有小电风扇,启动以后可以鼓入凉风,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
“说实话,焊工是个苦差事。”程文灿坦言,焊接时强烈的火光对眼睛有一定的灼伤,四溅的焊花可能烧伤皮肤,特别是到了夏天,全副武装之下汗流浃背,不小心被焊渣烫伤来不及愈合的伤口经汗水一泡,疼痛难忍。
即便如此,程文灿作业时,仍时刻保持着全神贯注。他说:“主钢架为六边形渐变不等厚度的截面,安装精度必须保证在毫米级。”他的这份专注,助力“超级钢屋顶”在上月底实现顺利合拢。
面对高空、高温这样的恶劣施工环境,有着10多年焊接经验的“老师傅”程文灿早已游刃有余,靠着这门手艺,每月能有万余元的收入。“哪有建筑工人不流汗的,这幸福就是挥洒汗水奋斗出来的。”他说。
在江城最高空,勾勒城市最美天际线
采访中,工人们在钢屋顶上安装、焊接,挥汗如雨,记者尝试通过爬梯爬到离他们更近的地方。
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现场责任工程师詹兆山不时叮嘱记者做好防护措施。穿戴好3斤重的双钩安全绳,记者手脚并用,向上爬了10来分钟,才到达一个施工平台,已是满脸通红、大汗淋漓,太阳直射让人很难睁开眼睛。这里距离工人们正在施工的位置,还有20来米的高差。
登高望远,记者的双手不由得紧紧抓住了围栏。看着身上的双钩安全绳挂在一旁的安全带上,身在336米的高空中,记者的心里才感到一丝安全感。“塔尖”的工人,多穿着长袖、长裤,穿着厚底劳保鞋,系着双钩安全带,背着工具包。
“高空焊接不仅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作为焊接班班长,程文灿时常叮嘱班组工人:“天太热,大家坚守岗位已是不易,但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詹兆山说,为保证安全施工,他们在沿塔楼一周设置外挑网,塔楼区域满铺水平网,沿钢屋顶立面每10米设置一道悬挑防护网,作业面都有双道生命线装置,所有手动工具系上安全带也是为了防止失落伤及他人。
面对连日来的高温,项目部在加强安全警示教育的同时,调整了作息时间,每日11时到15时一律停工错开高温时段。记者在休息室里看到,项目为每名工人配备了凉茶、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用品。
336米高空中,安装员进行平台钢梁吊装
大楼下,长江滚滚向前,大武汉车水马龙,蒸蒸日上。这些城市建设者不惧炎热,奋斗在武汉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之一,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编织”一顶美丽的“帽冠”,勾勒出大武汉最美的天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