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王大爷七十九岁了,是我搬到现在居所后认识的一位老人。
和王大爷相识,是在后面山上的公园里。
我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就顺便登上小区后面这座两百多米高的小山。王大爷也和我一样,每天都爬山锻炼。
一看王大爷就是劳动人民出身,憨厚的模样,简朴的穿着,一副由衷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后来,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提高了,政府和社会上的各种组织,瞄准身体锻炼、膳食搭配、精神调理、按摩用药、养老保健等各方面,对人们进行知识宣传普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健康教育也逐渐多起来。
王大爷开始了自己的养生学习。
但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系统性,基本上电视上讲什么就学习什么,打开收音机听到什么就练什么。
他说他也看书,但他一般不买书,他说他有地方看,他的办法就是到超市的卖书摊上去"蹭"。
他说这有好处,一个是从家走到超市这段距离就相当于散步;一个是,在超市看书也没有人打扰他,他看完往家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学到的知识,有时候还在路上就比划模仿一番。
我说,这样学东西不是太费劲吗?
他说我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我就这么学,把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一套四册书全都看完了。他还练会了八段锦。把一套《针灸大全》里的人体经络血位分布图,全背记下来了。
我说真佩服你老爷子,王大爷开心地呵呵笑。
随着每天在一块锻炼、每天接触,我对王大爷的了解越来越多,王大爷也对我这个中年后学敞开心扉。
他把他这些年学的锻炼保健知识,愿意毫无保留地跟我讲。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他说练劈叉,有"纵劈",还有"横劈"。他说他每天早上起来就先练下劈,纵劈横劈都要练几组。他说这个就要坚持天长日久,但他也承认,到现在下劈的时候也还感觉疼,但头几下挺过去,后面就不疼了。
然后就是按摩,但王大爷说,他都是先拍再按,先在全身拍打一遍,让血液都流动、循环起来后,再重点地按摩。
他按摩的部位一个是心脏对应的胸部和左臂,一个是调理肠胃的腹部,再一个是按摩脚。他说人老先老脚,脚要天天按,还给我讲,哪里是涌泉,哪里是太冲,哪里管心肾,哪里管肺肝。
听着他的讲解示范,我忽然想起经常见到王大爷练的一些动作,原来都是有出处的——比如他练一只脚站立,好像就是中里巴人讲的"金鸡独立",主要作用是引血下行,降躁定心。
还有王大爷经常练一种奇怪的下蹲,动作样式就是两腿交叉,两膝叠合,两脚交错,一前一后,身体完全蹲下后,臀部坐在后脚跟上。他说这个动作叫"老树盘根",作用是调理经络,运行气血。同时他还在这个动作基础上,加上按揉三阴交和太冲穴,起到舒肝健脾、充实气血的作用。
王大爷在我眼里简直就成了"专家",王大爷的理论,几乎全部来自退休这些年的学习和体会。笔者以自己的从业体会想,如果对王大爷进行一下包装,一定可以作为某些保健用品的宣传内容、宣传手段。我试探着问:"大爷要不要给你推荐一下,找个地方'挣外快'"?
王大爷一下子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他坚决地摇摇头说:"那些东西咱都不信,哪能去欺骗人家?"
王大爷反对的态度很坚决,但他态度还是很和气。
他说:"我这些年保健品一包没买过,保健药一粒没吃过。"
顿了顿,他又说:"一个是我不信,再一个我也没有钱啊。"
省钱,也一定是王大爷的考虑。就像先前他说他到超市书摊上看书学习保健和锻炼,也一定是因为能够省钱。因为,他说过他是工人,工资不太高,通过他的穿衣打扮看,大爷的生活也一定很节省。
王大爷跟我讲起了他的家庭,他说他和老伴原来都是附近郊县农民,五十年代末参加工厂建设,就给他留下来当了工人,因为没什么文化,就这么着地作为普通工人,在厂子干了一辈子。王大爷老伴跟着他进城,一直照顾家,也就没有上班,到现在也没有退休金,老两口就靠他一个月两千多的退休金生活。
他说,老伴跟了他一辈子,她对他好,他也要对她好,所以自己要把身体锻炼得结结实实地,要不自己先走了,她靠什么生活?
老人说这话时,还是慈祥地笑着,脸上、眼里显现出一缕光芒。
我别过头,望向远方,心里有一片温柔弥漫。
男人,你干,是为了责任,你好好地活,有时也在为了完成一份期待和寄托。
难能可贵的是,王大爷到这个岁数,肩膀依旧不松,不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