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无论是生还是死,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关乎整个族群,整个国家的兴亡大事。特别是在选择继承人上面,选好了国家昌盛繁荣,选不好则面临二世而亡。古代选择继承人大概有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无嫡立长这么几种,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部分网友认为应该“立贤”,认为这样可以让国家更好的发展,想法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很困难。为何?因为这个“贤”没有固定的标准,人非圣贤,都是有自己的私心的,你和长子关系好,你就说长子贤明,别人和小王子关系好,就说小王子贤明。如此,势必最后造成诸王内斗,反倒耗费国家实力。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曹魏政权,魏王曹操将王位传给了曹丕,很多人,包括曹丕自己也明白,自己并不是曹操最开始就认可的人,如今之所以把王位传给自己,是因为那个人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曹操的心,那个人是曹植。相比曹丕,曹操起初更喜欢曹植,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地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曹操之所以喜欢曹植,更重要的原因是曹植性情坦率自然,不追求奢靡无度的生活,这种个性很合曹操的口味,而曹丕,则凡事谨慎小心,生怕事情做不好,拘谨异常,而且曹丕在诗词方面也确实比不上曹植。王世祯曾评价说,“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建安十九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操这样说,实则是对曹植寄予厚望,希望曹植能如他一般建功立业,只可惜曹植既有文人的才思敏捷,更有文人的放荡不羁,而且曹植饮酒无度,特别是曹植做了些令曹操很失望的事。
曹操是法家,一切依法从事,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喝完酒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这两件事让曹操对曹植彻底失望,反观曹丕,虽然做事没有曹植机灵,但是胜在稳重,思虑周全,这才把王位传给了曹丕。
曹丕继位后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