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如果把电影比作一个姑娘,那么1994年,一定是她的18岁。一晃25年过去,在遇见、追求、追随她的人中,这一年的风华,这一年的记忆,美好又无可替代。
是的,1994年对电影而言,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佳片云集,天才扎堆:全球各地的影人似乎都卯足了劲头,交上人生最好的电影作品。
好莱坞方面《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狮子王》部部经典;华语片《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独立时代》、《饮食男女》、《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出类拔萃。
欧洲则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终结篇《红》和《白》、《烈日灼人》、《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暴雨将至》等;亚洲电影方面,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橄榄树下的情人》横空出世。
当然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还是集中在好莱坞电影上,当年的奥斯卡提名中,《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赫然在列。
这三部影片中任何一部放在别的年份都是绝对的赢家,《为奴十二年》、《逃离德黑兰》这样的片子只能蹲在它们的脚边作陪衬。除了学院的肯定外,三部电影都位列IMDb二十甲之列。120多年的电影史佳片浩如烟海,1994年能占3部相当可观。
当然所谓“1994年佳片云集”、“1994黄金时代”的说法,主要依据的是全球影迷的标准,专业评论界并未刻意赞赏1994。
以权威的英国《视与听》杂志为例,最近一次的2012年十大电影评选中,并没有1994年的电影,百大电影排名中1990年代佳片共有11部,1994年占三部,分别为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撒旦的探戈》、昆汀的《低俗小说》、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1998年的一样多。
这项评选涉及到“美国影史10佳电影”中没有1994年的影片。范围更放大一点,该杂志历年评选的十大电影中,1994年的电影从未入选过。
但就近20-30年影史来看,1994年的神奇之处并不会因为专业评论的不认可而黯淡。
这一年出品了划时代的动画片《狮子王》,经典的动作片《生死时速》和《真实的谎言》、经典的政治惊险片《燃眉追击》,金·凯瑞喜剧三连发《变相怪杰》、《阿呆与阿瓜》、《神探飞机头》。
Cult神作《疯狂店员》,另外还有《天生杀人狂》、《艾德·伍德》、《夜访吸血鬼》、《燃情岁月》等一系列各种风格的佳片出现。而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也在好莱坞拍出了生涯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太冷》。
有趣的是,1994年也是“处女作和成名作之年”,极其成熟的《生死时速》、《肖申克的救赎》和《狮子王》分别是简·德·邦特、弗兰克·德拉邦特和罗伯·明可夫的长片处女作;此时邦特51岁,德拉邦特35岁,明可夫32岁;新锐的《疯狂店员》是当时24岁的凯文·史密斯的处女作。《低俗小说》虽不是处女作,但也成就了昆汀·塔伦蒂诺的威名。
今年恰逢《肖申克的救赎》北美上映25周年,回望1994年,我们希冀从中找寻一些规律,分析一下当年佳片辈出的原因。
1994年在电影看到阿甘和尼克松在一起还是很震惊
首先,1994年是电影的传统技术已完全成熟,全新电脑动画(CG)技术方兴未艾的一年。
对于叙事,塑造人物,灯光和运动镜头的运用,好莱坞已经成竹在胸,CG的出现也给了导演全新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阿甘正传》中用电脑画出的曳光弹的轨迹,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先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4年发明了这种方法,给战争场面树立了新标准。
而片中难辨真假的“历史资料片”通过CG技术嫁接到演员身上,更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他电影人也纷纷把CG当成大玩具,于是我们看到第一代的“CG当家”电影——《变相怪杰》,以及将传统特效和CG结合得出神入化的《真实的谎言》。
但在1994年前后,CG技术还没有好到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的程度,所以多数影人使用它都非常谨慎。那时候的电影还是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为主要目标,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夜访吸血鬼》中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和克尔斯滕·邓斯特极尽个人魅力的倾情演绎,换作今天,可能会被拍成《吸血鬼猎人林肯》那样的囧片。
而对于动作片,因为很难用CG代替实拍,所以比今天很多电影更有质感,因为CG飞机太贵,所以詹姆斯·卡梅隆选择制造了实体的“海鹞”模型,《真实的谎言》中的“空中杂耍”反而比今天的任何类似桥段都更加精彩。
在1990年代,电影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全球化,美国电影的主要市场还是美国本土和美国的几个主要友好国家——日本、德国、英国。所以,美国电影人不需要考虑异质文化观众的口味,可以热情地拥抱本土文化,抒发真实的情怀。
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低俗小说》,脱离了美国的场景和文化都不会有这样大的魅力,而《阿甘正传》更是美国历史、美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速写集。《燃情岁月》、《天生杀人狂》、《艾德·伍德》也是因为植根本土才能够生长得如此丰硕。
另一方面,那时的美国电影人可以比较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不必害怕戳到其他国家的痛点。虽然这其中包含着美国人的偏狭和高傲,但是就文艺作品来说,直抒胸臆总比顾左右言他要有趣一些。
于是我们看到直接指责南美国家贩毒的《燃眉追击》,以及毫不掩饰地挑战阿拉伯恐怖分子的《真实的谎言》。不像现在的电影,动不动就把反面角色设定为“跨国特工集团”,跨你个头啊!
"肖申克"能稳居IMDb第一,除了本身质量外,也离不开网络电影青年的"造神"运动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评价佳片的标准多来自报纸上的影评、学院派专家的专著以及观众的口口相传。
在互联网兴盛之后,新一代电影青年开始用鼠标选择他们最爱的电影,诞生于1990年代IMDb是其中代表,由该网站发起的TOP250评选的最大受益者便是1994年的“神片”《肖申克的救赎》。
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这部电影1994年9月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并于9月23日北美正式公映,上映之初只获得了1800万美元票房,甚至不足以收回成本。后来影片荣获七项奥斯卡提名,就这样此后票房也只增长了区区1000万美元。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在其影评集《伟大的电影》中指出:“影片在院线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一方面片名很糟糕,内容又是牢狱题材,不受女性欢迎,片中几乎没有打斗场面,演员虽口碑良好,却不是什么大牌明星,片长更有2小时22分钟。显然这部电影需要口口相传才能赢得忠实观众,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提名奥斯卡之后,《肖申克的救赎》票房还在稳步增长,可惜随之就从院线撤下。”
《肖申克的救赎》最初进入中国时译名叫《刺激1995》
后来《肖申克的救赎》在音像市场和电视屏幕取得巨大成功,赢得了大批观众,至今已成为“家庭影院”历史上的著名案例。
1999年4月,《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肖申克”热潮的评论文章,此时影片在IMDb“TOP250”投票中跃升至第一位,它的排名一直到如今都是第一。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直到最近这些年,美国的电视台还在没完没了重播,仅去年一年影片在TNT台放映时长就有151小时(大约重播60次)。
民意投票和出租热都反映这部影片是多么受欢迎,但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这么追捧《肖申克的救赎》。
罗杰·伊伯特的看法是:“也许是因为它不仅仅是部电影,而且让人们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电影确实包含娱乐元素,但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在静静讨论人生哲理。暴力镜头是用一种客观的视角陈述,而不是作为噱头加以利用……好电影往往越看越喜欢,正如好听的音乐百听不厌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上映正是一代“世界一家电影青年”大量产生的时期。1994年,互联网在西方开始普及,IMDb也已成立了4年,世界各个角落的青年人,都能够迅速地得知美国电影的信息,以及它们的票房和受到的评价。
同时,VCD在此时已经普及,大量的盗版让更多观众可以很快接触到当年的美国电影。音像业的发达让很多在影院成绩不佳的电影不被埋没,并且成为世界影迷传看的“现象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么一部片子——还记得吗,当年在中国它的盗版VCD名字叫《刺激1995》。
或许正因为如此,1994年的美国电影三杰才会在IMDb上有那么高的排名,因为这几部电影,在IMDb第一批用户最炽热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看看吧,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在IMDb中只位列第93位,而《肖申克的救赎》却高居第一位,如果IMDb产生于1941年,结果会是一样吗?
IMDb评分最新TOP10
《肖申克的救赎》登顶IMDb还有个插曲,在《肖申克的救赎》登顶之前,IMDb评分最高的电影多年来都是《教父》。
话说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球公映,很快就获得广大影迷的疯狂追捧,口碑节节冲高,在上映中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IMDb已经冲到了TOP10的位置,可以说是非常罕见。
即便如此,影迷们还是不满足,纷纷呼朋唤友给《蝙蝠侠:黑暗骑士》在IMDb网站打高分,同时还有偏激的影迷给《教父》打低分,这就彻底动摇了《教父》的最高地位。IMDb很快清理了很多垃圾账号,让《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打分回归理性。
但经过这次喧嚣,《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凭借稳定的分数占据了IMDb的评分第一名。虽然有这么个插曲,但10之后,《肖申克的救赎》依旧维持在首位,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见一斑。
1994已经过去25年了,电影改变了很多,很多人的命运也随着时间的流变而起伏。有时我们会问,《生死时速》的导演最近有新片吗?《阿甘正传》的导演后来做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看几位1994年的风云人物在1994年之后的职业生涯,或许可以作为美国电影25年发展的几个有趣的切片。
1994年风云人物今何在
异乡任我独徘徊
《肖申克的救赎》之弗兰克·德拉邦特
弗兰克·德拉邦特在《肖申克的救赎》片场
1994年,弗兰克·德拉邦特35岁,在好莱坞是一个新人,《肖申克的救赎》是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德拉邦特于1959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难民营,父母都是匈牙利人,因为前苏联镇压匈牙利的反叛行动而逃离自己的国家。在婴儿时德拉邦特就被父母带到洛杉矶。
作为外来移民在好莱坞混不容易。1981年,德拉邦德参与了第一部小成本电影的制作,1987年才因为写《猛鬼街3》的剧本第一次登上银幕的字幕表。6年后,已经进入中年的德拉邦特导演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获得了7项奥斯卡提名。
同样改编自己史蒂芬·金小说,同样是牢狱题材,《绿色奇迹》和《肖申克》一脉相承
1999年,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第二部长片《绿里奇迹》上映,影片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还请来1994年击败过《肖申克的救赎》的《阿甘正传》主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结果获得4个奥斯卡提名,40岁的德拉邦特坐定了“好莱坞一流导演”的位子。
2001年,德拉邦特导演的《电影人生》(The Majestic)上映,在这部电影中“橡皮脸”喜剧明星金·凯瑞正经八百地演了一部正剧,无论是评价还是票房都是一般般。
这部电影的失败对德拉邦德的打击不小。后来,德拉邦特从好莱坞一线导演的名单中消失了。
2007年,德拉邦特导演了神片《迷雾》(The Mist),这部非常奇怪的电影说是恐怖片,却很实在地展现了很多种造型非常古怪的动物,最后有一个很出乎意料,很非主流结局。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好莱坞一流导演”会拍这样一部片子。这部电影让Cult影迷开始奉德拉邦特为神,但让主流电影圈对这位脑洞形状奇怪的大哥敬而远之。
德拉邦特很有个性,和好莱坞主流圈子若继若离。在拍完《绿里奇迹》之后,德拉邦特给斯皮尔伯格的《少年印第安纳·琼斯》做编剧,之后顺理成章地给《夺宝奇兵4》做编剧。虽然斯皮尔伯格喜欢德拉邦特的剧本,但是当制片人乔治·卢卡斯表示希望用自己写的剧本时,斯皮尔伯格还是选用了卢卡斯的。可见,德拉邦特还没有能够搞定最大的大佬。
电影圈走得不顺利,美剧《行尸走肉》倒是让弗兰克·德拉邦特(左)重新赢得观众
不过脑洞大开的中年人不会发愁没事做。2010年,德拉邦特操刀的美剧《行尸走肉》开播,他自己编写了其中几集的剧本,亲自执导了其中一集。这部剧几乎征服了所有可以接受僵尸题材的观众,成为美剧历史上的又一大“现象剧”。去年,德拉邦特操刀的美剧《洛城黑帮》开播。
如今,德拉邦特已经60岁了,他曾经执导过《肖申克的救赎》和《行尸走肉》,好有趣的人生。
2007年《迷雾》之后,德拉邦特再也没执导过大银幕作品,除了《行尸走肉》还参与过美剧《洛城黑帮》,为2014年的《哥斯拉》写过剧本(未署名)。
35岁成为“新人”的他,60岁遇到生涯的低谷,除了和AMC关于《行尸走肉》分成比例的官司,他很少出现在主流媒体报道了,也侧面说明好莱坞竞争是多么的激烈。愿他的情怀和怪异能够给影迷带来惊喜吧。
《阿甘正传》之罗伯特·泽米吉斯
技术狂人甘寂寞
《阿甘正传》之罗伯特·泽米吉斯
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片场
1994年的《阿甘正传》无疑是美国电影的巅峰之作,除了女主角扮演者稍弱,从人物塑造、表演到摄影、剪辑、特效,各个方面都足以成为现代电影的教科书。
它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阿甘正传》之前就已经导演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回到未来》系列,已经是好莱坞一流商业片导演,《阿甘正传》奠定了泽米吉斯的大师地位。
《阿甘正传》之后,泽米吉斯又于1997年推出了科幻片《超时空接触》,这部使用了很多特效的大投资科幻电影竟然一点也不“打”,在好莱坞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实际上,《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第一部《回到未来》和《阿甘正传》都是相当奇险的项目,泽米吉斯是个极有追求的人,“平安挣钱”永远不是他想要考虑的目标。
《荒岛余生》是泽米吉斯和汤姆·汉克斯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2000年,泽米吉斯推出了不成功的惊险片《危机四伏》(What lies beneath),又推出了非常奇险的《荒岛余生》,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汤姆·汉克斯的独角戏,极其考验编导和演员的功力,最终的结果是成功的。
当大家都在翘首以待泽米吉斯的下一部新片的时候,泽米吉斯却仿佛消失了。原来他潜力实践最新的动作捕捉技术——他要让动画人物获得真人演员一样的效果。
从《极地特快》开始,泽米吉斯开始醉心于动作捕捉技术
2004年,泽米吉斯四年磨一剑的《极地特快》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全程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让动画人物和真人相当近似。
但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这部电影的人物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眼神呆滞,跟不上情绪的变化,所谓“死鱼眼”,这让这部电影沉入了虚拟人物的所谓“恐怖谷”——因为太像真人,同时又差那么一点而具有恐怖片的效果。
泽米吉斯用3年的时间狠斗“死鱼眼”,2007年,《极地特快》的“升级版”《贝奥武夫》上映。这部电影的宣传让人纠结——是说《阿甘正传》大导演作品,还是《极地特快》导演新作呢?
最终,这部动作片不像动作片,动画片不像动画片的作品除了安吉丽娜·朱丽的虚拟裸体外卖点有限,票房欠奉。2008年,在超级仿真人物塑造领域划时代的电影《返老还童》上映,《贝奥武夫》的成就明显黯然失色。
曾有观众如此吐槽《贝奥武夫》:既然用动作捕捉技术将CG角色做得像人,为何不找真人直接来演
不过,迪士尼公司看中了泽米吉斯的潜力,2007年买下了他专门制作动作捕捉动画的Image Movers Digital公司,于2009年推出了动画片《圣诞颂歌》。在这部电影中吉姆·凯瑞再次大秀“橡皮脸”,整部影片比《贝奥武夫》更具动画片的感觉,可惜又是一部票房口碑双失败的作品。
2011年,在《火星救母记》票房再度失败后,泽米吉斯的Image Movers Digital公司宣布关闭。虽然这家公司曾经是动作捕捉动作的领跑者,但是它最终成为了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其实动作捕捉技术并没有死,不用说《阿凡达》中的纳美星人和《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中的人猿,就连看起来像完全用传统动画方式制作的《驯龙高手2》都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
泽米吉斯的动画实践,走了一条最不受欢迎的中间道路——它既不像《阿凡达》那样完全写实,又不像《驯龙高手2》那样卡通化,所以在商业上失败了,但他在动作捕捉技术上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的经验教训,无疑对其他各位大导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
与丹泽尔·华盛顿合作《航班》开始,泽米吉斯放弃动捕技术
在此之后,几乎被影迷忘记的泽米吉斯终于看清了现实,不再痴迷于已经被同行超越的动作捕捉技术,转而重新导演真人电影。
2012年,泽米基斯推出了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航班》,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它很像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走来的电影,沉着,注重技术细节的故事和当今天马行空的英雄电影气质迥异。
2015年,泽米吉斯的新片《云中行走》这部IMAX 3D电影讲述一个走钢丝冒险家的故事,2016年的《间谍同盟》被指老套,2018年的《欢迎来到马文镇》更是票房和口碑的灾难,不过67岁的泽米吉斯不至于失业,他和道恩·强森合作关于夏威夷王国的首代君主卡米哈米哈大帝的《国王》,还是值得期待的。
泽米吉斯是好莱坞真正的精英,他的一生不断在挑战自我,无论是失败还是寂寞都无法压垮他强劲的心脏。
《低俗小说》之昆汀·塔伦蒂诺
混蛋就是不慌张
《低俗小说》之昆汀·塔伦蒂诺
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上映,除了“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之外没法更好地形容当时人们的反映了。这部电影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叙事手法,同时又深得“讲故事”最本质的精髓;它既脏肮又优美,既粗暴又细致;它让宅男们大呼过瘾,同时也撩动文艺女青年最细的心弦。
《低俗小说》影响力一批导演,执导《Go》的道各·里曼也是
于是《低俗小说》在电影界掀起了模仿的高潮,1998年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2000年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爱情是狗娘》都是它的学生。
其实,学《低俗小说》最像的是一部叫《狗男女》(Go)的小片,这部1999年上映的电影是被忽视的佳片,特别值得推荐。《狗男女》的导演叫道格·里曼,听起来耳熟?这个人后来执导了《谍影重重》第一集,《史密斯夫妇》和《明日边缘》,已经堪称商业片大师。
想想看,他的电影还真的都带着点《低俗小说》的感觉呢!回来说《狗男女》,它的英文片名“Go”逼疯了中文翻译,其实正确的翻译是《围棋》。
《低俗小说》看似松散的一步一步走棋,但其中暗藏缜密思考的玄机,真的是很像中国的围棋唉!
回来接着说昆汀。1994年昆汀成了好莱坞的当红炸子鸡,但谁也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位爷好。1995年昆汀在集锦片《四个房间》中导演了一部小短片,1997年他的新长片《危险关系》上映。
《危险关系》让人失望,昆汀试着适应好莱坞的制片体制,同时又让观众能够看出《低俗小说》的风格,结果两面不讨好,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部莫名其妙又显得束手束脚的电影。
昆汀是“影迷类导演”的典范,图为他在《杀死比尔》片场
好在昆汀很快开窍,明白他只有继续很High地玩自己的才是正道。2003年,《杀死比尔》完成,他很自恋地把这部电影分成上下集,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推出。昆汀在这部电影里表现了自己极大的阅片数量,两部电影可谓“无处不用典”。
但同时,这两部电影又极富创新性,它非常好看,第一部很富游戏性,第二部居然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关系和情感,很奇怪地感人至深。《杀死比尔》虽然没有达到《低俗小说》的人文高度,但是在电影手法上却有过之无不及。
很多影迷觉得《低俗小说》之后,昆汀最好的作品就是《无耻混蛋》
2007年昆汀在集锦片《刑房》中导演的《死亡证据》更加玩弄文本游戏,向B级片致敬。2009年的《无耻混蛋》居然敢改动真实历史,让主人公干掉了希特勒,自己给电影史增加了文本。2012年《被解救的姜戈》又因为其将“血浆美学”融入历史题材而备受争议。
昆汀长着一张坏人的脸,他的特立独行也确实有一股痞气。无论昆汀的为人和作品都颇有值得争议之处,但他肯定有一方面是值得全体地球人学习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会坚定地拿到它。
从1994年到2014年,昆汀没有一部作品超过《低俗小说》,但他丝毫不慌张也不自弃,既不重复自己也不盲目创新,而是献出了一部又一部独具特色的水准之作。
虽然很早就达到了自己的高峰,但是也没有很快衰老,在56岁仍然处在创作的风口浪尖。2019年,他执导的《好莱坞往事》同样风靡全球,再一次印证了他旺盛的创作力。
《生死时速》之简·德·邦特
生死时速足终老
《生死时速》之简·德·邦特
你可能无法想像,《生死时速》是简·德·邦特的长片处女作,而且他此时已经51岁了。在此之前,好莱坞都只知道邦特是个厉害的摄影师,他的代表作有《虎胆龙威》、《黑雨》、《猎杀红十月》、《本能》等等。《生死时速》堪称实现摄影师梦想的电影,而且它的运气很好,碰上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剧本。
51岁的邦特一举成名。1996年邦特又推出了电脑动画的划时代之作,灾难片经典《龙卷风》,看起来53岁的他已经侪身“伪大师”的行列了。
烂片《生死时速2》把邦特通过第一集积攒的人品几乎全败掉
可惜,1997年的《生死时速2》是一部大烂片,不但第一部的男主演基努·里维斯没有出演,而且把路上的飙速放到了海上——是谁想出这么弱智的主意?
1999年,邦特推出了《鬼入侵》,这部恐怖片由当时正在走红的凯瑟琳·泽塔琼斯主演,被认为是“滥用特效而全无气氛”的恐怖片的典型。邦特从此一蹶不振。
2003年,60岁的邦特推出了《古墓丽影2》,这部电影甚至获得了比第一部还要差的评价,毫无想像力的打斗场面和单薄的人物塑造,是它给人们留下的唯一印象。
《古墓丽影2》是邦特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而在1992年之后,邦特也不再承担任何主流电影的摄影。2019年,邦特76岁,我们因为《生死时速》而永远记住了他。
《狮子王》之罗伯·明可夫
打工小子偷着乐
《狮子王》之罗伯·明可夫
明可夫和搭档罗杰·埃勒斯在制作《狮子王》过程中
和泽米吉斯正相反,《狮子王》的导演罗伯·明可夫则走上了一条“不挑战”的心理,他平和地走着在好莱坞的打工路,丝毫没有因为曾经导演过划时代的《狮子王》感到任何压力。
巧合的是,今年正好有真狮版《狮子王》公映,同样是全球热卖,口碑自然无法和动画版相比,但也的确让观众看到了一部充满视觉奇观的作品。真狮版这样受欢迎,也是得益于动画版的成功。
罗伯·明可夫是《狮子王》的第二导演,第一导演罗杰·艾勒斯在《狮子王》之后又导演了《丛林大反攻》。相对起来,明可夫还要更活跃一些。
1999年,明可夫执导了《精灵鼠小弟》,这部电影平平常常,勉强配得上“《狮子王》导演新作”这个宣传词。
2002年,明可夫执导的《精灵鼠小弟2》上映,作为续集,这部电影算是不错,尤其是片中将所谓“蜘蛛侠摄影机”运用到飞行镜头中的尝试非常成功。
2003年,明可夫执导的《幽灵鬼屋》上映。这部恐怖喜剧片由艾迪·墨菲主演,此时的墨菲已经只能靠给《怪物史莱克》里的驴子配音混饭吃了,片子的票房自然一败涂地。
2008年,沉寂5年的明可夫推出了《功夫之王》,这部号称“成龙、李连杰首次合作”的电影,明显是个中美合作圈钱的局,明可夫很正常地完成了任务。
2014年,明可夫推出了动画片《天才眼镜狗》,这部电影四平八稳,看不出来特别的野心,和《驯龙高手2》相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它的票房也相当平庸。
成龙、李连杰两人合作的《功夫之王》,让更多中国观众了解罗伯·明可夫
笔者曾经采访过明可夫,这个绘画水平超高的男人与其说像个好莱坞的艺术家,不如说像个中关村的码农。微微肥胖的他有一个非常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从电影公司领到的钱用来养孩子。
纵观明可夫的创作,《狮子王》作为他的长片处女作,让他使用了百分百的力气;后来的《精灵鼠小弟》就相对平庸,到了《功夫之王》明显就是纯粹抱着“这是一份工作”的心态制作的商业产品了。
曾经创造过奇迹的明可夫,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定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在25年的时间里成功维系中产阶级的平静生活,也是好莱坞众生相中的一个典型。
《燃眉追击》之杰克·瑞恩
回归青春自作死
《燃眉追击》之杰克·瑞恩
哈里森·福特在《燃眉追击》中演绎最完美杰克·瑞恩
这里回顾的不是一个电影人,而是一个电影人物。他的名字叫杰克·瑞恩。作为汤姆·克兰西系列政治惊险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杰克·瑞恩在几十年中走过了辛酸的历程。
1994年的《燃眉追击》是一部令人百看不厌的佳片。紧凑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清晰的逻辑,练达的人情世故,以及到位但并不铺张的动作场面都让这部电影成为政治类惊险动作片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讲述中央情报局的分析人员杰克·瑞恩,卷入美国政府和毒贩的政治交易,以一己之力主持正义的故事。然而,在2014年,一部同样以杰克·瑞恩为主角的电影《一触即发》上映后一败涂地,成为一部“可以忘记”的电影。
亚历克·鲍德温是大银幕第一代杰克·瑞恩(下)
1990年的《猎杀红色十月》是杰克·瑞恩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当年42岁的亚历克·鲍德温扮演的杰克·瑞恩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肖恩·康纳利扮演的前苏联潜艇艇长成功叛逃。
这部电影从情节和视觉上都无懈可击,当年帅气的鲍德温有老英雄康纳利压阵,也颇得眼缘,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可惜鲍德温不靠谱,他不喜欢演主流大片,玩了一下就告别了“杰克·瑞恩”。顺便说一下,鲍德温如今肥头大耳,成为“猪头喜剧演员”界的大人物啦。
可是这个系列还要继续下去,于是制片人找到了当年50岁的哈里森·福特继续扮演“杰克·瑞恩”,在1992年推出了经典的《爱国者游戏》,又获成功。1994年,《燃眉追击》上映。
《猎杀红色十月》的美国总票房达到1.2亿美元,《爱国者游戏》是8300万美元,而《燃眉追击》又是1.2亿美元。可惜哈里森·福特只演了两部就退出了这个系列。
本·阿弗莱克版杰克·瑞恩也只有过一部电影
2002年,“杰克·瑞恩”系列终于重启,本·阿弗莱克主演的《惊天核网》在这一年上映。这部电影讲述欧洲新纳粹试图引发美俄核大战的故事,为了躲避“911”后的政治雷区,剧本把原著中的反面角色从阿拉伯人改成了新纳粹,严重削弱了其现实力量。
阿弗莱克硕大的下巴和迷离的眼神,都让人无法把他和心细如发的杰克·瑞恩联系在一起,整部电影除了制作粗糙的“逆火打美国航母”的镜头外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
阿弗莱克当年30岁,这部电影的北美票房1.18亿美元,全球总票房1.93亿美元,考虑到预算为6800万美元,不能说太成功。
制片人仍然坚持走年轻化的路线。2014年,由34岁的克里斯·派恩主演的《一触即发》,杰克·瑞恩这个人物被打回原点,变成了一个毛头小伙子。
主角的塑料脸和无聊的动作镜头,让这部电影的质感完全无法和《猎杀红色十月》相提并论。这部电影的美国票房只有5000多万美元,连成本都没能收回。杰克·瑞恩这个人物的东山再起,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
如今,美国拍的有政治背景的动作惊险片比起1990年代可以说是动作有余,张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为了顾及海外市场,不再敢于在片中有明确的国际政治指向。
无论是伊森·亨特(碟中谍)还是007,对付的都是莫名其妙的所谓“国际间谍集团”。倒是对海外市场没那么在乎的美剧,继承了《猎杀红色十月》的衣钵,《24小时》、《国土安全》、《暴君》一个比一个猛,对于爱好国际政治军事的影迷们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可以说,1994年是老版“杰克·瑞恩”系列的终结时,也是政治题材的动作惊险片开始式微之时。2018年流媒体新贵找到约翰·卡拉辛斯基主演美剧《杰克·莱恩》,出乎意料获得不错的口碑,第一季主打中东,第二季来到南美,创作勇气可嘉,大银幕式微的题材在互联网找到生机。
1994年的这么多经典影片,告诉时光君你看过几部,最喜欢哪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