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马龙与尚雯婕
(封面新闻讯 记者陈荷)当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遇上西洋乐,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一位来自比利时的钢琴家担纲侗族大歌《让世界听见黎平》的钢琴伴奏。既保持了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又融入了时代感。
这位钢琴家就是被当代乐迷称为“新世纪十大音乐大师之一”的尚·马龙(Jean-Francois Maljean),他毕业于柏克莱大学音乐学院,因卓越的音乐成就而享誉欧洲。近些年,尚·马龙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充满了浓厚兴趣,频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出。不仅如此,尚·马龙还与中国籍歌手开展了广泛合作。2010年,他就邀约尚雯婕共同创作并演唱了上海世博会比利时展馆主题曲《我们的歌》。
日前,尚·马龙来到了四川成都进行音乐交流。4月3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传媒记者在报社对他进行了一次独家专访。舞台上,尚·马龙自信、潇洒,将节奏拿捏得恰如其分。
而在采访时,他幽默,健谈,还哼起了在四川甘孜采风时听到的《康定情歌》。尚·马龙告诉记者,今后他会关注四川的彝族音乐,将彝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在一部跟关少数民族相关的电影中融入自己的音乐,或者在成都举办一场音乐会。”
中乐西渐
将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带到国外
2008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尚·马龙在飞机上遇到几个比利时音乐爱好者,他们跟他说,“在中国贵州有很好的音乐,你要不去看一下。”尚·马龙顿时来了兴趣,立马买了一张飞机票,义无反顾就飞去了贵州肇兴,而后还去了凯里等地。
在贵州,能歌善舞的侗族老百姓给尚·马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主要到处走走,去采风,将侗族当地的村民,歌唱家所唱的原生态歌曲录下来带回比利时。然后反复地揣摩与欣赏,以此获取音乐灵感,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
当谈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时,尚·马龙连称,当然有很多不同。“中国有很多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国音乐特别注重旋律性,在演唱或者演奏时,喜欢加很多高音。而在乐器方面,中国的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我之前从来没有在欧洲看到过。”
将中国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当中,中西方的碰撞产生了火花。尚·马龙此后频频受邀到瑞士、捷克、匈牙利等国家进行交流,参加了很多音乐活动,由此,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带了出去。“我很想将这些中国特有的音乐带给国外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尚·马龙还打了个比方,“这个过程就像是煮菜做饭一样,将不同的‘菜品’组合在一起,再把这盘菜端给欧洲人。”
除了侗族音乐,尚·马龙还对蒙古族、藏族、布依族的音乐有所接触和了解,在他看来,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各有各的特点。“都不一样,像苗族就很擅长跳舞,藏族的音乐特别原生态,蒙古族的‘呼麦’非常特别。”尚·马龙特地举了例子进行说明。
此前,尚·马龙还去过四川阿坝,甘孜等地采风。“我们做了很久的车到寨子里。”四川少数民族的音乐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知道旋律,但是不清楚具体是哪一首歌曲。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儿....”随即,尚·马龙哼起了这段熟悉的旋律。尚·马龙还表示,今后还会关注四川的彝族音乐,将彝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在一部跟关少数民族相关的电影中融入自己的音乐,或者在成都举办一场音乐会,如果能以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就更好了。”
评价同行
“郎朗、李云迪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
尚·马龙走过的路与很多音乐家类似。他从六岁开始学习乐器,很小的时候就一心想要成为音乐家。“刚开始的时候,跟着乐队到洛杉矶、加拿大等地演出。后来,年纪稍长之后,再转型做的钢琴家。”
在尚·马龙二十多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共创作了十余张CD,包括《真心日记》、《海底之心》、《真爱传奇》、《Piana & Sea》、《Ruisseaux Des Fagnes》等等。这些专集CD发行至全世界,充分体现了他超常的音乐天赋和对乐曲的内涵非凡感悟力。
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是满满的付出,平日里,尚·马龙如果没什么事,一般会在工作室里泡上一整天。“忙的话,每天还是要保证1-2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每天长时间的练习,尚·马龙也并未觉得枯燥,“总感觉弹琴的时间不够用。”
尚·马龙还分享了一些他的创作心得,“其实,很多创作都是机缘巧合,在成为一个作曲家之前,我首先是一个钢琴家。有时候我坐在钢琴前,会随手将弹的一些曲调记录下来,并没有说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弹。在创作的时候,会将之前的积累给串联起来。”
在中国,郎朗、李云迪是家喻户晓的钢琴家,谈到中国同行,尚·马龙作了一番非常客观的评价,“郎朗、李云迪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据我所知,中国的钢琴家更多的是偏好古典一点,虽然我是弹古典出身,但是也希望吸收很多新音乐的元素,所以我更偏流行一些。总的来说,我们处在不同的领域当中。”
日前,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的“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采访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因为工作原因,来过成都多次的尚·马龙也向记者推荐起他心目中文化地标,“当然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胖乎乎的,看上去非常可爱,我特别喜欢!比利时也有成都过去的熊猫,我记得名字叫“好好”,它的父亲是‘灵灵”,母亲是“华美”。“
尚·马龙还打趣道,“我女儿也很爱熊猫,每次到成都我都跟我女儿说要带一只熊猫回去给她,她每次都信以为真,非常好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