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高署丞”。明代薛立斋后来当上了御医,所以在他的医案中,有很多都是官员。
“脾胃素虚”。其实很多官员的脾胃都是不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平时肥甘厚味及辛辣酒食吃的太多了,加之平时工作比较操劳,所以易伤脾胃。而我们现在人的生活不正是和当时官员奢靡的生活一样吗?所以读薛立斋的医案,有很多时候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读来对自己的健康也更有帮助。
“因饮食劳倦,腹痛胸痞”。平日里因为饮食没有调养好,加之工作操劳,患上腹痛,并且胸部感觉痞满不适,心中不舒,像是什么东西堵在里面一样。
“误用大黄等药下之,谵语烦躁,头痛喘汗,吐泻频频,时或昏聩”。别的医生一看,你这胸中堵得厉害,且腹痛,一定是有实邪瘀堵于肠内,那就给你用泻下之法把邪气泻出去病就能好。结果用了大黄的泻下之药后,这位姓高的官员就开始说胡话,人非常烦躁,头痛,喘的厉害,并且全身都出汗,又吐又泻根本止不住,有时候感觉人都快不行了。
“脉大而无伦次,用六君子加炮姜四剂而安”。这时候只能请薛立斋来诊治,薛立斋诊其脉,其脉大而无伦次,“脉大”为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做最后抵抗,鼓舞最后的气血应脉,这种大脉一按是空虚的,“无伦次”表示人体心神涣散。于是薛立斋便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患者只服用了四剂药,这么危重的病证就居然救了过来。
患者平素脾胃运化功能就不行,脾虚乃湿盛,体内的痰湿固然也会比较多,而前面的医生误用大黄这等寒凉泻下的药物,不仅伤及脾胃之气,而且也会损伤脾阳,导致患者痰湿内盛、阴寒内结。六君子汤是在四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上陈皮和半夏。四君子汤是一切补气的基础方,可治一切正气亏虚之症,陈皮、半夏健脾燥湿化痰,加上炮姜可以温暖脾阳。如此一来,患者脾胃功能恢复,可将痰湿运化、虚寒外祛。
“但倦怠少食,口干发热,六脉浮数,欲用泻火之药”。吃完四剂药之后患者只是还有些肢体倦怠无力,饮食比较少,口干,身体有些发热的感觉,薛立斋诊其脉,左右寸关尺脉象皆浮数,这时候患者见自己都是热症,想用一些清凉泻火的药物。
“余曰:不时发热,是无火也;脉浮大,是血虚也;脉虚浮,是气虚也。此因胃虚,五脏亏损,虚症发见”。薛立斋说,身体时不时发热,而不是一直高热不退,这不是实火;脉浮大,脉管中少血搏动,则出现浮大脉,这是血虚的证候;脉虚浮,气虚无力鼓动脉管,这是气虚的证候。这么多症状,都是因为脾胃虚损,无法运化饮食精微物质营养五脏六腑,导致五脏虚损,所以才会发出这么多虚的症状。
“服补胃之剂,诸症悉退”。后薛立斋予以补脾胃的药物,患者这些症状就慢慢全部好了。
在临床上,很多症状都是身体的假象,有时候会出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等一系列干扰用药的症状,这时候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只有将真正的病因病机找出,才能正确的对“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