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诗近几年在网上很火,网上纷纷传言是苏东坡所作,用以调侃忘年好友张先老年纳妾之事。据说张先年八十有余却纳十八小妾,还得意洋洋写了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而苏东坡也为此作了一首《戏赠张先》相和: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以梨花之白比喻张先的苍苍白发,以海棠红艳比喻十八佳人的娇嫩,可谓形象贴切,将张先的好色无耻和少女被摧残的可怜之相赋之于物,嬉笑怒骂,极尽调侃讽刺。
不得不说,这句诗形容张先纳妾确实再形象不过了,因而近来在网上流传甚广。不过,翻遍苏东坡的诗集也找不到这首《戏赠张先》,更找不到“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句。甚至在《全宋诗》中也无此诗。
而且,整首诗用语实在粗俚,“鸳鸯被里成双夜”这样露骨的诗句显然格调太过低俗,“压”字空有调侃趣味,却失了文采格调。那么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真的是苏东坡所作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与“一树梨花压海棠”类似的句子早在唐代诗人元稹笔下早已有之:“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不过元稹的“一朵梨花压象床”是指女子身着白衣裳如同一朵梨花,躺在想床上,其色白如梨花,却又重过太多,故用“压”字。
而“一树梨花压海棠”便是由此化用而来,而此类比喻最早出现在明代的一本野史《尧山堂外纪》,书中记载了民间以“梨花压海棠”比喻老夫少妻之事。
真正成诗则是在清代的《坚瓠首集》中一首《嘲老人娶少妇》,用以讽刺浙江老人娶十六岁少女为妻:
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
后来清代文人刘廷玑大概是读过《坚瓠首集》,在其集子中记载了一次见梨花海棠而忆诗的事,不知是记忆有误还是有意更改,此诗又进一步完善了:
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西府海棠一株,红艳绝伦,因忆老人纳妾一绝: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而得益于刘廷玑的传播,这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愈加在民间风靡,到民国时江浙沪一带的民间杂志刊物都有收录,但都没有说是苏东坡所作。
直到八十年代,台湾出版了一部名叫《中国传奇》的丛书,书中杜撰了苏东坡作“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纳妾的典故。可笑的是,此书竟成为当时台湾中小学生的课外必读教材。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和互联网的普及,此事由此讹传,渐成信事!
其实,张先好色纳妾是真,苏东坡作诗填词调侃讽刺也是真,但真正出自苏东坡之手的是下面这两首: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诗人老区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这样的佳句才是出自苏东坡之手。而如“鸳鸯被里成双夜”之类的句子不过是民间好事者的调侃罢了!
参考资料: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清·褚人获《坚瓠首集》
清·刘廷玑《在园杂志》
林黎《拾慧篇》
《书城》2013年第09期,祝淳翔《也谈“一树梨花压海棠”》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