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兵新孙吴指的哪两位历史人物(吴敢张竹坡研究综述)
论兵新孙吴指的哪两位历史人物(吴敢张竹坡研究综述)
2024-11-09 02:43:03  作者:想亲你的嘴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flr261678.html

摘 要:张竹坡研究史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大时期。古代时期主要是刘廷玑、张道渊、文龙的简明评议。现代时期则又可分作六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孙楷第、马廉、韦利的资料收集与简单考证;20世纪50年代长泽规矩也、小野忍、鸟居久睛、泽田瑞穗的《金瓶梅》版本考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存仁、芮效卫关于张竹坡生年的准确推断与关于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高度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王汝梅、刘辉、叶朗、陈昌恒、蔡国梁、黄霖等对张竹坡身世的进一步追踪与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详细评论;紧随其后吴敢访得《张氏族谱》,张竹坡家世生平全面揭晓;其后20年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张竹坡与《金瓶梅》 研究史


张竹坡画像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以号行世。

张竹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完成对《金瓶梅》的评点。

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小说理论推进了一步,从而使自己名垂青史,立言不朽。

张竹坡在他评点《金瓶梅》的当时,即随着《第一奇书》的“远近购求”而“才名益振”(《仲兄竹坡传》)。

刘廷玑自序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的《在园杂志》卷二,在谈到《金瓶梅》时说:

“彭城张竹坡为之先总大纲,次则逐卷逐段分注批点,可以继武圣叹,是惩是劝,一目了然。惜其年不永,殁后将刊报偿夙逋于汪苍孚,苍孚举火焚之,故海内传者甚少。”

这一段话写于康熙壬辰冬(1712),可为一证。

真正高度而又公正地评价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翔实而又准确地披露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过程的,是张竹坡的胞弟张道渊。

张道渊修撰《张氏族谱》时,写于康熙六十年的《仲兄竹坡传》,表达了他们之间兄弟加知己的不同寻常的关系。

《仲兄竹坡传》:

“兄一生负才拓落,五困棘围,而不能搏一第,赍志以殁,何其阸哉!然著书立说,已留身后之名,千百世后,凭吊之者,咸知竹坡其人。是兄虽死,而有不死者在也。”

在张竹坡一生中,如果说家族内给他直接影响的是父亲张翘和二伯父张铎的话,则家族中始终理解他、支持他的人,便是其三弟张道渊。

可以说,张道渊是张竹坡和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第一个全面而充分的肯定者。

张竹坡在批评《幽梦影》时曾说:“求知己于兄弟尤难,”这当不是无端的感慨。


《话说张竹坡》附图

有清一代流传的《金瓶梅》版本,基本都是“彭城张竹坡批评”的第一奇书本。

这似乎足以说明张评本的影响,以及世人对张竹坡与张评本的认同。即在其家乡彭城,张竹坡便是名闻遐迩。

道光二十九年稿本《清毅先生谱稿·赠言》录阎圻《前初到徐,有客来云,张竹坡先生将枉顾。

闻先生名久矣,尚未投一刺,仍乃先及之。因感其意,得诗四章》,又《再辱竹坡先生将赠诗谬许,颇愧不敢当。

不谓先生意中,乃亦知此时此地有阎子也。用是狂感,漫为放歌一首》。

阎圻是“明末二遗民”之一阎尔梅之长孙,康熙己丑科二甲第41名进士,官工科掌印给事中。

阎诗前题为七律四首,其第三首颈联为“凭陵六代穷何病,赏鉴千秋刻不妨”,则该诗当作于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之后。

阎圻作诗当时虽系布衣,亦有诗名,对竹坡推许如此,可见竹坡影响。只有李海观笼统地批评张竹坡为“三家村冬烘学究”(《歧路灯》自序),算是一个例外。

但晚清间彭城张氏后人与文龙打破了这一格局。

道光五年张协鼎续修彭城张氏族谱之时,将《仲兄竹坡传》中有关《金瓶梅》的文字删削净尽。

《清毅先生谱稿》更指责他“直犯家讳,则德有未足称者,抑失裕后之道矣。”

而文龙于光绪五年、六年、八年前后三次评点《金瓶梅》,用的底本都是在兹堂本《第一奇书》。

文龙评点的是《金瓶梅》小说,并非完全针对张竹坡的评点,但张评近在手头,观点相左之时,当然要弹出不同的音符。

在洋洋六万言的评点中,文龙24次点到“批书者”、“批者”、“阅者”,均指张竹坡。


《话说张竹坡》附图

对于吴月娘、孟玉楼、庞春梅三人的评价,是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

对于张竹坡贬吴扬孟安庞的观点,文龙大不以为然,其24处批评有21处为此。

不仅仅是《金瓶梅》人物论,于《金瓶梅》艺术论亦有不同见解。

如第三回“定挨光王婆受贿,设圈套浪子私挑”,张竹坡批道:“妙绝十分光,却用九个‘便休’描写,而一毫不板,奇绝,妙绝!”

而文龙批道:“挨光一回,有夸为绝妙文章者,余不觉哑然失笑。文字忌直,须用曲笔,……挨光一层,早被王婆子全已说破,此一回不过就题敷演。”

文龙甚至从根本上否定张竹坡的评点,如第一百回

“文禹门又云:作者或有深意,批者并无会心,阅者当自具手眼……自始自终,全为西门庆而作也,为非西门庆而类乎西门庆者作也。批者亦当时时、处处、事事有一西门庆,方是不离其本旨。奈何只与春梅掇臀、玉楼舐痔而与月娘作对头,犹诩诩然曰:此作者之深思也,吾得其间矣。嗟乎,妄甚!”

应当承认,文龙对张竹坡的批评并非全无道理,有的还相当准确和深刻,但文龙毕竟只是闲中消遣,只是对作品的赏析,而没有像张竹坡那样有意识地进行文学评论,因而没能站在小说理论的高度去认识竹坡,不能不失之狭隘。


《话说张竹坡》附图

其后半个世纪,未见涉及张竹坡及其评点者。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国大辞典编纂处1933年初版)“明清小说部乙·烟粉第一·一人情”首列《金瓶梅词话》,第三题即为《张竹坡评〈金瓶梅〉》,

其题解说:“竹坡名未详。刘廷玑《在园杂志》称彭城张竹坡,盖徐州府人。曾见张山来《幽梦影》有张竹坡评,则顺康时人也。”“明清小说部乙·烟粉第一·五猥亵”

《东游记》题解:“每章后附‘竹坡评’,末附‘尾谈’一卷,……竹坡不知即张竹坡否?”此可为20世纪语及张竹坡与《金瓶梅》的第一例。

光绪十七年编刊的《徐州诗征》铜山卷中,选了张道深诗二首,注云:“道深,字竹坡,著有《十一草》。”

竹坡的这两首诗亦见载于《晚晴簃诗汇》卷四十。

1926年官修《铜山县志》,于其《艺文考》中曰:“张道深《十一草》,道深字竹坡。”

1935年张伯英编刊《徐州续诗征》,徐东桥为绘《张氏诗谱》,于道深名下注云:“志羽子。”

此乃首次公开归竹坡于彭城张氏世家。

《徐州续诗征》编刊前后,马廉收集《铜山县志》、《第一奇书》、《在园杂志》、《友声后集》关于张竹坡的载录,

判断竹坡“生于清康熙初年”,“卒于清康熙34-51年之十七年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隅卿杂抄》)。

应该说,张竹坡与《金瓶梅》这一研究方向,在现代,是由孙楷第和马廉两位先生首开其端绪的。


《话说张竹坡》附图

日本汉学家在《金瓶梅》版本研究方面得天独厚。

长泽规矩也《〈金瓶梅〉的版本》(1949.1东京·东方书局刊《金瓶梅》附录)、小野忍《关于〈金瓶梅〉的版本》(1950.12《东京支那学会报》第7号)

导夫前路,鸟居久睛《〈金瓶梅〉版本考》(1955.10《天理大学学报》第21辑)、《〈金瓶梅〉版本考再补(上)(下)》(1961.2-3东京·大安刊《大安》第7卷第2、3号)集其大成,

泽田瑞穗的《金瓶梅研究资料要览》(1961.6名古屋·采华书林刊《天山系列丛书》第1卷,该书后经寺村政男、崛诚两人修补为《增修〈金瓶梅〉研究资料要览》1981.8出版)后续有为。

第一奇书本包含其中,得到一次集中清理。

英国汉学家阿瑟·戴维·韦利(Arthur David Waley1889-1966)为1939-1940年伦敦约翰G.P普特南父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英文节译本,写了一篇《引言》。

在《引言》中,韦利虽然认为张竹坡是一位苏州出版商的假名,但对张竹坡化名谢颐为《第一奇书》所写的序,以及其评点,认为“提供了一系列精细推敲”。

1956年10月25日,《新民晚报》发表一丁《评<金瓶梅>之张竹坡》一文,算是20世纪第一篇研究张竹坡的专文,尽管因为体例,该文只是一个简介。

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1962年英文版曾对本衙藏板本《第一奇书》有所叙录,“关于张竹坡……他当是康熙九年(1670)生人。至于他的营生,……大约也是书贾或替书坊办理一些文墨的读书人”。

柳氏考定张竹坡的生年,是对张竹坡研究的一个贡献。惜该书中文版1982年12月始为发行,其时国内张竹坡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台湾潘寿康《张竹坡评<金瓶梅>》(1973.12台北《黎明文丛》18)则是台湾学者关于张竹坡研究的最早一篇文章,未见。

称得上第一篇研究张竹坡现代学术论文的,是美国汉学家戴维·特·罗依(Davin Tod Roy,中文名字芮效卫)的《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论》。

该文见浦安迪主编的《中国的叙事文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74年出版。

关于张竹坡的家世生平,以及其评点《金瓶梅》的时间,该文说了不少错话;但关于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该文从文学批评史和小说理论的高度,给予了最内行的肯定和较有力度的阐释。

文章说:

“这些被忽视的传统评点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就是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论。……竹坡评点的主旨是要说明《金瓶梅》整部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精心结构而成的。每一个细节,虽然本身微不足道,却都是不可缺少的。……这足以说明竹坡评论的性质和重要性。

……他对《金瓶梅》的评论总的说来,是很光辉的文学批评,他的分析是有相当深度的。……竹坡的评点就不仅仅是对《金瓶梅》最好的评论研究和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藏,而且对堪称中国传统叙事文学顶峰的《红楼梦》的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希望当这部被忽视的评点作品得到公正的评价时,张竹坡也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赢得一个重要的位置。”

罗依的预言,很快便得到了证实。


《话说张竹坡》附图

20世纪80年代初,王汝梅、刘辉、陈昌恒、叶朗、蔡国梁、黄霖等蜂拥而起,几乎同时而又相对独立地倾注于此一专题。

他们先后发表了近二十篇论文,事实上形成集体集中攻坚的局面,破天荒第一次出现系列性成果,极大地推动和推进了张竹坡与《金瓶梅》的研究。

从公开发表的时间上看,王汝梅《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第二期)可为我国大陆第一篇张竹坡研究专题学术论文。

该文及其后作者展开阐释的《张竹坡与<金瓶梅>评点考论》(《吉林大学学报》1985年第一期)、《张竹坡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明清小说研究》第三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6)等可为一组。

在这组论文中,关于张竹坡,根据张竹坡评本《金瓶梅》、《在园杂志》、《幽梦影》、《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我们知道,张竹坡,徐州府人,是康熙初年一位重视通俗小说,热心评刻《金瓶梅》,‘其年不永’的文学评论家”;

关于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一)继承和运用发愤而作,不愤不作的进步文学思想来评价《金瓶梅》,认为它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是一部史公文字,而不是淫书”。

“(二)从对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区别中,提出文学真实性观点,加深了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三)总结《金瓶梅》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提出在‘抗衡’与‘危机相依’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总结《金瓶梅》‘千百人总合一传’的结构特点,给《红楼梦》网状结构的创新开辟了道路”。

“除了以上四点以外,竹坡从艺术形象实际出发,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艺术分析的方法,也值得肯定。”

同时指出“仅就他的《金瓶梅》评论看,谈艺时,他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文学批评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真实观,是进步的;离开文学形象,从封建伦理观念出发,抽象地说孝道论寓意时,是迂腐的,保守的。


《话说张竹坡》附图

张竹坡其人就是这样一个政治上保守艺术上进步的有矛盾的人物。他给我们留下的这宗古典小说评论遗产是精华和糟粕杂揉”(以上引文俱见《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

几乎同时,刘辉写于1981.5.1的《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及其稍后撰写的《<尺牍偶存>、<友声>及其中的戏曲史料》(《文史》第15期,中华书局1982)、《再谈张竹坡的家世、生平及其评<金瓶梅>的年代》(《文学遗产增刊》第17辑,1983.6)、《<金瓶梅>张竹坡评本“谢颐序”的作者及其影响》(写于1983.9,载《艺谭》1985年第二期),可为一组。

这组论文对张竹坡的家世生平,有进一步的追踪发掘;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也有概要的评议。

关于张竹坡,另根据《友声》、《铜山县志》、《徐州诗征》、《徐州续诗征》等,将张竹坡归入彭城张氏世家,并绘制了一张简明的张氏宗谱,认为“张竹坡生于康熙九年(1670),卒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张竹坡评《金瓶梅》……时间在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地点扬州”,“肯定谢颐序的作者是张潮”;

关于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张竹坡评本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有不少细致的、中肯的分析,并且对艺术创作的若干理论问题有所探讨,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看法虽存谬误,但也颇有可取之处”。


《话说张竹坡》附图

陈昌恒1979-1982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论张竹坡关于文学典型的摹神说》(该文的提要载《华中师范学院报》1983年第一期),与其《“西门典型尚在”——张竹坡的文学典型理论概述兼与朱星先生商榷》(《华中师范学院研究生学报》1982年第三、四期)、《张竹坡评<金瓶梅>理论拾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二期)、《概述张竹坡的文学典型论》(《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辑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亦为一组。

以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作为硕士论文,陈昌恒当为世界第一人。

陈昌恒的研究重点是文艺理论,所以他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有更为深刻的论述。

陈昌恒认为“张竹坡在他的评语中破天荒地提出了典型这个概念,并且准确无误地直接用在对《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陈经济身上,……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在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无疑都具有独创的意义”。

“对于典型概念的内涵,……首先,张竹坡看到了典型形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些人的某些共同性来。其次,……并没有仅仅留在人物的普遍性、共同性、一般性上面,而且还看到了典型人物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

陈昌恒还认为“张竹坡在他对《金瓶梅》的全部批评中,充分注意到了典型性格的塑造,并且就典型性格的个性化,提出了很好的理论见解”,接着他具体分析了“因人用笔说”、“抗衡说”、“犯笔而不犯说”三种典型个性化的手法,“张竹坡自己用了一句极为精当的话,总结为‘为众脚色摹神’”。

陈昌恒更认为“张竹坡的‘并恶及出身之处’的见解,指的是典型人物所生活、行动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社会环境与人物性格是一致的,是同时并存的,是再现典型人物性格所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这就涉及到了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这一典型理论的重要命题。”


《话说张竹坡》附图

陈昌恒进一步认为张竹坡的“足完鞋子神理”,是“看到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典型性,指出细节的描写要围绕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进行”;

认为张竹坡的“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是“看到了作家熟悉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对世情小说的作者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观察人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认为“张竹坡所提出的‘假捏一人’、‘幻造一事’,正是指的在为典型人物摹神中的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艺术虚构”,指出“张竹坡关于典型情节的艺术虚构的三点要求:

一、典型情节的艺术虚构与典型性的艺术虚构的统一。……

二、每一个典型情节的艺术虚构,都应该……全面地、有机地、清晰地展示出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发展的逻辑。……

三、还要求情节的虚构应有诱惑性,能引人入胜”;

认为“张竹坡的‘因一人写及一县’的小说理论,指的是由中心典型人物的性格刻划,与典型家庭的日常琐事的描写来实现的”;

认为张竹坡的“千百人总合一传”,是对“《金瓶梅》网状结构理论的最好发挥”。

陈昌恒总结说:“张竹坡是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的批评家,他根据《金瓶梅》的创作实践所提出的‘而因一人写及一县’的世情小说理论,在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无疑是开创性的”(以上引文俱见《概述张竹坡的文学典型论》)。


《话说张竹坡》附图

黄霖的《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发表虽然稍晚(载《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7),但观其文意,写作当不晚于1983年。

关于张竹坡,黄霖在《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中发现一则张竹坡的简介及其诗二首,进而追踪《徐州诗征》、《徐州续诗征》、《铜山县志》、《尺牍友声集》等,

认为这个张竹坡正是评点《金瓶梅》的张竹坡,“他评点《金瓶梅》曾得到了张潮的启发、支持和赞扬”,“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其时他肯定受到了一些刺激,这也就是他批评《金瓶梅》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认为“张氏家藏的诗稿和家谱到1933年时尚属完好,……估计今天还存于世,……敬请海内外有心和有力于此事者进一步探索。”

该文在孙楷第、柳存仁、戴不凡、朱星、王汝梅等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张评《金瓶梅》的原本,可说是《金瓶梅》张评本版本研究的第一篇专题论文,认为“张评本《金瓶梅》有两种系统:

一种是多《凡例》、《冷热金针》、《第一奇书非淫书论》三篇附论而无回评,另一种是有回评而少三篇附论”,而“有回评系统的本子(目前所见乾隆丁卯本、影松轩本等)还是比较接近原本的”。


《话说张竹坡》附图

蔡国梁与前面四位不同,他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着眼点在中国小说批评史。

他写于1982年12月的《明人清人今人评<金瓶梅>》(《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四期),连同其后的《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辑评》(载《金瓶梅考证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7)、《清评点派论人物描写》(载《明清小说探幽》,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12)亦为一组。

蔡国梁认为张竹坡“的评点虽然瑕瑜互见,然其抉微搜隐,自成系统,有利于后人掌握全书的主旨、构思、运笔与脉络”,

“张竹坡的‘以空结此财色二字’和‘苦孝说’,给后来评论《红楼梦》的各家以直接的影响”。

孙逊的《我国古典小说评点派的传统美学观》(《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则是以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

其实,以上几位在研究张竹坡时,都有详略不等的美学审视,有意无意间,一门新的学科已经粗具蓝图。


《话说张竹坡》附图

而全力建设这门小说美学学科的,要数叶朗写于1981年的《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2)。

该书第五章为“张竹坡的小说美学”专章。

此前有李贽、叶昼、冯梦龙(第二章)、金圣叹(第三章)、毛宗岗(第四章),其后有脂砚斋(第六章)、梁启超(第七章)。

该章以十节篇幅展开讨论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指出张竹坡的“独罪财色”,表现在“张竹坡所说的‘泄愤’,包含了三层意思:

对于现实生活黑暗面的批判,对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批判,与作者本人的遭遇有关”,“张竹坡对于小说艺术批判性的看法,比金圣叹又有所发展”;

张竹坡的“因一人而写及全县”,被鲁迅说成“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中国小说史略》),张竹坡指出的《金瓶梅》的这个叙事方法的特点,就是“由‘一家’而及‘天下国家’”;

张竹坡的“市井文字”,是“对于《金瓶梅》这种美学风貌的概括和肯定”,“显示出我国古典小说向近代小说转变的趋向,也显示出我国古典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趋向”;

张竹坡的“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概括了“《金瓶梅》塑造人物的特点和成就,强调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就是要写出每个人的‘心事’,而讨出每个人‘心中的情理’,要‘曲尽人情’,这对于塑造人物的理论是一个很大的发展”;

张竹坡“让丑角作‘点晴之笔’,乃小说中化隐为显的一种手法”;张竹坡的“小小博浪鼓”和“小小金扇”,是看到了“小道具在小说中的作用”;

张竹坡的“纯是白描追魂摄影之笔”,“扩大和丰富了‘白描’这个概念的内涵,从而使它成为中国小说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张竹坡的“百忙中故作消闲之笔”,“富贵气却是市井气”,“实际上是对审美描写和非审美描写作了区分”;

张竹坡的“特特错乱其年谱”,“认为这是作者的神妙之笔”。


《话说张竹坡》附图

叶朗总结说:“张竹坡的评点中有不少陈腐的说教和烦琐的文字游戏,但是透过这些陈腐的、烦琐的议论,它却给当时的读者吹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就象《金瓶梅》这部小说要比《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要接近于近代小说的概念一样,张竹坡的小说美学也要比金圣叹、毛宗岗等人的小说美学更接近于近代美学的概念”,“张竹坡对于小说美学确有真知灼见,在理论上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是一个张竹坡研究的突飞猛进阶段。

这是一场虽系个人选题,累积下来却形似集体攻坚的科研。这是一例随着思想解放而开辟新的学术领域的典型。

经过以上几位师友的努力,张竹坡研究,已经不是朱星那样简单武断的否定(《金瓶梅考证》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10),也不是戴不凡那样著录式的肯定(《金瓶梅零札六题》载《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2),而是形成一定阵容,打开一个局面,出现一批成果,作出引人深入的考证,发表了令人信服的宏论。

尤其是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已经粗具规模,接近结题。

八十年代初期研究张竹坡的这几位师友,不久都成为在国内外广有影响的著名金学家。

不过,张竹坡研究还有空白。

张竹坡家世生平的短缺,严重影响着中国小说美学与《金瓶梅》研究这两门学科的建设。


《话说张竹坡》附图

1984年3月,笔者出席武汉中国古典小说理论讨论会,触及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方向。

返徐以后,得到业师郑云波先生的鼓励和吉林大学王汝梅先生的督促,遂全力投入彭城张氏家谱和家藏故集的访求。

彭城张氏是徐州望族,其后裔遍布市区与铜山、肖县等地,十二世张伯英更是近现代地方名人。

伯英先生的金石考古很有功力。

他的书法,更将汉隶、魏碑融进楷书,端庄润劲,自成格势,独步一时。

笔者调查彭城张氏的家乘遗集,即从张伯英一支后人入手。

五月中下旬,在很多师友的惠助下,辗转寻访到张伯英的从弟张尚志。

尚志先生年近古稀,精神矍铄,确切告知铜山县罗岗村尚有一部族谱存世,并具函绍介于其侄、族谱保存者张伯吹。

五月二十九日晨,笔者遂骑自行车前去罗岗。

原来张竹坡的从兄张道瑞,六传一支兄弟两人,长曰介,次曰达,达即张伯英的祖父,罗岗所居乃介之后人。

罗岗在徐州市南三十里,属今汉王乡管辖。时值双夏,伯吹正在麦地点种玉米。

接谈之后,即于地头摊解笔者据调查结果并地方志乘所编制之《彭城张氏世系表》。

伯吹以手指表,侃侃而谈,某人熟知,某人闻名,某人某某事,某人某某村云。

忽戛然停语,执手而起,曰:客至不恭,歉歉,请屈尊舍下一观。


《话说张竹坡》附图

笔者一向认为风尘中通脱达观者所在定多,而伯吹慷慨有识,早已心许。伯吹自房内梁上取下包袱一只,掸去灰尘,悉令观览。

一面自谦道:我识字无多,不知价值,请自取用。笔者早已解袱取书,蹲地开阅。

谱名《张氏族谱》,一函,函封系借用,其签条书题《有正味斋全集》,乃张道渊纂修,张璐增订,乾隆四十二年刊本。

伯吹自一旁曰:先君爱读书,重文物,动乱之年,“四旧”人俱焚之,独秘藏梁端,易箦之时,尚叮嘱再三。

伯吹摩挲族谱,怅然往忆。笔者亦陷入沉思:竹坡家世生平湮没三百余年,人莫能详知,而今即将见世,当是含笑欣慰于九泉的吧?

后来,七八月间,在铜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张信和等人的协助下,笔者又访见康熙六十年刊残本《张氏族谱》与道光五年张协鼎重修刊本《彭城张氏族谱》各一部,以及其他一些抄本张氏先人诗文集。

九月中旬,徐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时有恒捐献书目编制告竣,也发现有一部康熙六十年刊残本《张氏族谱》与一部晚清抄本《清毅先生谱稿》。

在这些新发现的张氏家谱中,以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最具文献价值。

该谱辑录有关张竹坡的资料最多、最全,计:

《族名录》中一篇一百七十五字的竹坡小传,《传述》中张道渊撰写的一篇九百九十七字的《仲兄竹坡传》,《藏稿》中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杂著藏稿》中张竹坡的一篇七百七十字的政论散文《治道》、一篇三百六十八字的抒情散文《乌思记》,以及其他一些与竹坡生平行谊有关的文字。


《话说张竹坡》附图

《张氏族谱》发现以后,张竹坡家世生平全面揭晓,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因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

譬如,《张氏族谱》中的张竹坡是否即评点《金瓶梅》的张竹坡,如前文所述,至今仍有人怀疑或误植。

现在《族谱·传述》录张道渊《仲兄竹坡传》:“(兄)曾向余曰:《金瓶》针线缜密,……吾将拈而出之。遂键户旬有余日而批成。”铁证如山,怀疑论从此可以打消。

再如,张竹坡的家世,地方志乘、郡邑诗征里涉及的彭城张氏族人有限,记载也很简疏,又有不少谬误,并且世系不明,无法统系。

如上所述,前人只能知其大略。

但在《张氏族谱》中,族人俱有小传,重要人物还有家传、志铭、行述、藏稿等。

这就可以全面、系统、详尽地了解竹坡的家世。

如竹坡的祖父张垣,是明末抗清殉难的民族英雄,清人纂修的方志,自然只能含糊带过,族谱等文献则详细记载了张垣壮烈牺牲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于是便可理解为什么竹坡的大伯父张胆以副将两推大镇而未获批准,竹坡的父亲张志羽一生留连山水,啸傲林泉,等等。


《话说张竹坡》附图

又如张竹坡的生平,今天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切知道他评点《金瓶梅》、《幽梦影》的时间,到扬州和在扬州给张潮写信的时间,到苏州的时间和在苏州写的其他诗篇,

而且还知道他出生时的神话般的传说,童年时期的颖慧,家庭经济、身体素质和志趣爱好,北上京都夺魁长安诗社的壮举,

五困棘围未搏一第的命运,效力河干、图谋进取、不幸疾卒的结局,以及他为什么能够在《金瓶梅》评点中提出“苦孝说”等论点。

这就能不是泛泛地议论,简略地介绍,而是周密地考察张竹坡的生平身世,勾勒他的行动线索,刻划他的著述行谊,探讨他的思想脉络,理解他的小说美学的源流、精髓和价值。

又如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现已得其全集,从而可知《徐州诗征》所选,只是《十一草·客虎阜遣兴》组诗六首的一部分;

还可以判断《十一草》的收集人、编定人和诗集名称的命名人;甚至可以推考张竹坡诗作的总数及其流传与存佚。

围绕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笔者先后发表《张竹坡生平述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三期);

《张竹坡年谱简编》(《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

《张竹坡扬州行谊小考》(《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二期);

《张竹坡家世概述》、《张竹坡<十一草>考评》(以上《明清小说研究》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2);

《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述考》(《文献》1985年第三期)等20多篇论文,结集成《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7)《张竹坡与金瓶梅》(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9 )二部专著。

这一组文章的发表和二部专著的出版,正如许建平《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述评》所说:

“刘辉在《<金瓶梅>研究十年》中对此作了如此评价:‘如果说国内学者在《金瓶梅》研究中不少问题正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取得了一些进展的话,那末,在《金瓶梅》重要批评家张竹坡的家世生平研究上,则有了明显的突破,完全处于领先地位。’这个评价是客观而恰当的”。

随着1985年6月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1986年10月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1989年6月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展开,随着1989年6月14日中国金瓶梅学会的成立,《金瓶梅》研究,包括张竹坡研究,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话说张竹坡》附图

迄今为止,张竹坡研究已有四部专著出版,另在其他20多部金学专著中,亦有关于张竹坡研究的部分内容。

而张竹坡研究的专题论文已有百篇之多,几乎年年均有张竹坡研究的新成果问世,以20世纪为例,

1950-1978年1篇,1979-1984年9篇(其中1984年3篇),1985年13篇,1986年2篇,1987年8篇,1988年5篇,1989年2篇,

1990年2篇,1991年3篇,1993年1篇,1994年6篇,1995年5篇,1996年4篇,1997年2篇,1998年1篇,1999年1篇,

2000年1篇,累计68篇。

第一奇书本的整理出版亦颇见成效,如《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齐鲁书社1987.1第一版,1988.3修订重印,1991.10收入该社《明代四大奇书》;

《会评会校金瓶梅》,刘辉、吴敢辑校,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

《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王汝梅校注,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金瓶梅会评会校本》(删节本),秦修容整理,中华书局1998年3月第一版等。

张竹坡家世生平的全面知解,极大地推动着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研究。

王汝梅《论张竹坡批评<金瓶梅>康熙本》(《吉林大学学报》1987年1期)、吴敢《张评本<金瓶梅>琐考》(《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1期)、王辉斌《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2期)、王汝梅《关于<金瓶梅>张评本的新发现》(《吉林大学学报》1997年3期)等将第一奇书版本研究引向深入。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整体研究亦有新篇,吴敢《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概论》(《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3期)、徐朔方《论张竹坡<金瓶梅>批评》(《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6期)、

加拿大汉学家米列娜《张竹坡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提要载《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1集,成都出版社1991.7)等均有系统客观的论述。


《话说张竹坡》附图

徐朔方肯定“在《金瓶梅》,则是张竹坡作了开创性的探索”的同时,也指出张竹坡的《寓意说》、《苦孝说》“没有任何书内或书外的事实作为依据,却把外来的封建伦常观念强加在作品身上”。

徐朔方强调“研究工作最需要的是冷静的探索”(张梦华《春日访徐朔方谈金瓶梅研究》,见《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1集),此即为一例。

米列娜则通过“张竹坡论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张竹坡论《金瓶梅》的有机统一性”、“张竹坡论《金瓶梅》的浅层意义到象征意义的转化”的论述,“证实张竹坡的评点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十七世纪新的学术思想、新的潮流的体现”。

张竹坡《金瓶梅》评点专题研究更为多见。

俞为民《张竹坡的<金瓶梅>人物论》(《金瓶梅学刊》创刊号,1989.6)、周书文《张竹坡论<金瓶梅>的人物系统刻画》(《固原师专学报》1994年3期)等为张竹坡《金瓶梅》人物研究一组;

俞为民《张竹坡的<金瓶梅>结构论》(《金瓶梅研究》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7)、周书文《张竹坡论<金瓶梅>的艺术结构特色》(《洛阳师专学报》1994年1期)、王平《评张竹坡的叙事理论》(《金瓶梅文化研究》第3辑,华艺出版社2000.9)等为张竹坡《金瓶梅》结构研究一组;

另外,吴敢《<金瓶梅>的文学风貌与张竹坡的“市井文字”说》(《金瓶梅研究》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9)研究的是张竹坡的小说美学风貌,蔡一鹏《论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道德理性思维方式》(《文学遗产》1994年5期)研究的是张竹坡的小说批评思维方式,

崔晓西《张竹坡在<金瓶梅>评点中的“清理”范畴及其在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浙江师大学报》1996年3期)研究的是张竹坡的情理说等,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2)更可谓张竹坡资料专集,所有这些均标志着张竹坡研究的全面展开。

张竹坡研究的成果影响到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史、中国文学通论、中国小说学等多门学科的建设。

如中国文学批评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郭绍虞、朱东润等人的经典通史,均未涉及张竹坡;而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之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之《清代文学批评史》即专列一节“张道深评《金瓶梅》”。


吴 敢 著

新兴学科如中国小说理论史,无一例外均有张竹坡专章,见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7),王汝梅、张羽《中国小说理论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1)等;

又如中国评点文学史,亦给张竹坡以相当的篇幅,见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6)、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等;

又如中国文学研究史,不止在一章一处讲到张竹坡,见黄霖《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7)、黄霖主编之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1)等;

又如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2),傅璇琮、蒋寅总主编之七卷本《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5)等均有对张竹坡的专门评论。

张竹坡研究是《金瓶梅》研究热点之一,论者见仁见智自然在所难免。

近年其争议之处,已经不是张竹坡的生平行谊,甚至不是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理论分析,而是张评本《金瓶梅》的评价与版本问题。

关于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众口一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越到后来,评价越高,这才有前文徐朔方先生的持平之论。

横空出世的《金瓶梅》,破天荒第一次打破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妖魔神怪为主体的叙事内容,以家庭为社会单元,采取网状树形结构方式,极尽描摹之能事,从平常中见真奇,被誉为明代社会的众生相、世情图与百科全书。

得益于此,《金瓶梅》的评点评议也水涨船高,为有识者所重视。

而张竹坡的评点在《金瓶梅》所有的评点评议中最为出色。

随着世界思想解放的浩荡潮流,随着新时期中国百家争鸣的和煦春风,随着新学科、新课题的丛出不穷,《金瓶梅》研究被尊为“金学”,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被视为热点,张竹坡研究不但成为金学,而且成为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评点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分支。

张竹坡之受到重视,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之得到赞誉,大势所趋。

确实,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采取书首专论,回首与回中总评,和文间夹批、旁批、圈点三种形式,

或概括论述,或具体分析,或擘肌分理,或画龙点睛,对小说作了全面、系统、细微、深刻的评介,涉及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创作方法等各个方面,成为《金瓶梅》的阅读指导大纲与赏析示范,使中国小说理论与中国文学评点健全了自己的组织结构体系。


《会评会校金瓶梅》 刘辉、吴敢 校辑

给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以公正相当的评价,给张竹坡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评点史,尤其是中国小说理论史中以恰当应有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学术进步的必然。

可以说,张竹坡没有辜负《金瓶梅》,学术界也没有辜负张竹坡。同时,也不必掩盖,张竹坡的小说评点,也着实说了不少迂腐的话,写下一些牵强附会的文字。

另外,他从金圣叹、李渔那里得到不少启发,他的评点中留存着众多的金、李的痕迹。

幸运的是,张竹坡之后的中国小说评点家,相形见绌,这才使张竹坡脱颖而出,高标独帜。张竹坡毕竟只是17世纪的一位青年才俊,不必抑低,也不要拔高。

关于第一奇书本,有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一是原刻本问题。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谓“原本未见”。

鸟居久睛《金瓶梅版本考》、《金瓶梅版本考再补》均认为是康熙乙亥年的皋鹤堂刊本,“但它的下落不明”。

韩南《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据陈思相《金瓶梅后跋》推测原刻本“应在1684年(康熙23年)之前不久版行”。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认为是在兹堂本。刘辉《金瓶梅主要版本所见录》认为在兹堂本只是“第一奇书之早期刻本”,其“第一奇书之原刻本”应为康熙乙亥本。

王汝梅《金瓶梅探索》却认为“本衙藏版甲、乙两种为其他各种第一奇书祖本”,又说:“本衙藏板乙本……只是在装订时未装入各回的回前评语”,

他同样认为“本衙藏板翻印必究本”所少的《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亦系漏装,

“如果是有意不装入此两篇,则可能有政治上的原因”,其理由是“张评本回首评语与总评各篇、眉批、旁批、夹批是同一时期同一写作过程中的产品,而不可能分两阶段:先写总评、眉批、旁批、夹批,刊印为‘康熙乙亥年’本(即在兹堂本或无牌记本),过了一个时期,再刊印补写回评的本衙藏版甲本”,并举例“说明写回评在前,写眉批在后”。

刘辉《金瓶梅版本考》认为“此说纯系误解。……现在看来,附录部分,文内夹批、旁批,是张竹坡于康熙乙亥年三月最先完成的,随后拿去付刻。而所有回评,则系以后所补评,故第一奇书本最早刊本,皆无回评”。

至于鸟居久睛所说“这些回评成于何人之手不清楚”(《金瓶梅版本考》),王汝梅和刘辉对此观点却非常一致,均主张其著作权非张竹坡莫属。

黄霖《金瓶梅考论》与刘辉、王汝梅认识均不一样,他列举9条理由之后说:

“目前一般所见的在兹堂本及无‘在兹堂’三字的‘康熙乙亥本’并不是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的原本。原本未见,很可能是已佚的芥子园所刊的四大奇书第四种本。……目前所见乾隆丁卯本、影松轩本等还是比较接近原本的”,并认为《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冷热金针》乃书商所为。

吴敢《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琐考》则认为“皋鹤堂是张竹坡的堂号……皋鹤草堂本是徐州自刊本……而且是原刊本,……至于皋鹤草堂本封面刻有‘姑苏原板’字样,当系张竹坡的伪托。”

王辉斌《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认为“现存的康熙乙亥本与在兹堂本,均为张竹坡评本的二刻本,……张评本的首刊本,是没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包括康熙乙亥本、在兹堂本在内所附的上述三篇文章(按指《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谢颐序)的。……首刻则当在康熙32年张竹坡‘客长安’之前”。


吴 敢 著

二是谢颐是谁的问题。

阿瑟·戴维·韦利《金瓶梅引言》认为谢颐不是真名,顾希春译为中文时便干脆译成“孝义”。

顾国瑞、刘辉《<尺牍偶存>、<友声>及其中的戏曲史料》认为是张潮的化名。

黄霖《张竹坡及其金瓶梅评本》亦认为谢颐即张潮。吴敢《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琐考》对顾、刘二位观点作有辨证,结论是“《金瓶梅》是张竹坡批评的,皋鹤堂是张竹坡的堂号,则作序于皋鹤堂的这个‘谢颐’,当即竹坡本人。

《第一奇书·凡例》:‘偶为当世同笔墨者闲中解颐’;序中说:‘不特作者解颐而谢’。

两相对应,当出一人之手,可为佐证。”王辉斌《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则“认为,谢颐与张竹坡是非为一人的”。


2009年,南开大学 朱一玄教授题签

综上所述,张竹坡研究史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个时期。

古代时期主要是刘廷玑、张道渊、文龙的简明评议。

现代时期又可分作六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孙楷第、马廉、韦利的资料收集与简单考证;

20世纪50年代长泽规矩也、小野忍、鸟居久睛、泽田瑞稳的《金瓶梅》版本考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存仁、芮效卫关于张竹坡生年的准确推断与关于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初王汝梅、刘辉、叶朗、陈昌恒、蔡国梁、黄霖等对张竹坡身世的进一步追踪与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详细评论;

紧随其后吴敢访得《张氏族谱》,张竹坡家世生平全面揭晓;

其后20年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的全面展开。


《话说张竹坡》附图

文章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刊于《河南大学学报》,2007,第6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
  • 2024-11-09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是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保护文化遗产就。
  • 造梦无双幻境隐藏关(造梦无双幻境牛魔王技能表)
  • 2024-11-09造梦无双幻境牛魔王技能表幻境牛魔王是造梦无双中非常强大的一个boss,很多玩家都想要知道造梦无双幻境牛魔王技能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造梦无双幻境牛魔王技能表造梦无双幻境牛魔王技能表1.炽魂护体(被动):由光环外敌人造成的。
  • 贝利亚真的被捷德击败了吗(捷德都继承了贝利亚哪些能力)
  • 2024-11-09捷德都继承了贝利亚哪些能力随着圆谷对于奥特曼宇宙越来越快的发展,老一辈的奥特战士也是在陆续离开第一线,而取代他们的要么是来自其它星系的年轻奥特战士,要么就是光之国老一辈奥特曼的儿子,比如赛文的儿子,泰罗的儿子,还有贝利亚的儿子。
  • eosr5和r6参数对比(史诗级更新EOSR3)
  • 2024-11-09史诗级更新EOSR3【史诗级更新!EOSR3、R5、R6!对焦、散热…】佳能更新了自家三款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全新固件,这次固件给的内容堪称史诗级的针对R3强大的性能,佳能在做升级,提升了连拍速度,对于视频帧率给到了“高帧频。
  • 猛玛无线麦克风怎么使用(150便携式领夹麦克风评测)
  • 2024-11-09150便携式领夹麦克风评测vlog、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网课在疫情时代下成为了我们休闲娱乐及社区知识的一大主要途径声音是现今流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音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用户在观看流媒体时的体验无线麦克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 家庭阳台适合爬藤植物(和夏天绝配的爬藤植物)
  • 2024-11-09和夏天绝配的爬藤植物“蔷薇”是个神奇的意象,文艺青年的小说里都逃不脱要浓墨重彩地将它刻画一遍花墙、花拱门、花海……似乎隐隐约约都透漏出因花朵堆叠纷繁而自然营造出的有关夏日的热烈与疯狂然而能够攀爬而花开绚烂的花卉,除了翻来。
  • 黄秋葵种植技术和方法(黄秋葵栽培技术)
  • 2024-11-09黄秋葵栽培技术黄秋葵又名秋葵、羊角豆、咖啡黄葵,为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非洲、美洲及东南亚等地区广泛栽培我国从印度引进,现各城市周边均有少量栽培以嫩果为食,嫩荚肉质柔嫩、黏质,风。
  • 天下第一雄关在什么地方(关于天下第一雄关的介绍)
  • 2024-11-09关于天下第一雄关的介绍天下第一雄关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和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天下第一雄关是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
  • 人去世后阴间的历程(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
  • 2024-11-09人死后去阴间的全过程有个人死了,他才刚刚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这时,他看见佛祖手拎一个箱子向他走来佛祖说:“好了,我们走吧”男子说:“这么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佛祖说:“很抱歉,但你的时间到了”男人问佛:“你的这。
  • 我的世界的最强建筑物(我的世界一个盖了十年房子的人有多强)
  • 2024-11-09我的世界一个盖了十年房子的人有多强在《我的世界》里,创作者一般来说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同一个题材,可能因为个人风格突出,做出的作品不会差的过大不过还是有人能打破这个传统印象,要不是有作者名字,很难相信这样的“高低胖瘦”竟然出自同。
  • 南怀瑾说戒定慧(戒定慧修学三皈是)
  • 2024-11-09戒定慧修学三皈是三皈五戒总说,整个佛法的修学,若依戒定慧来讲,其修学的次第如下:第一、三皈是「入门」第二、五戒是「登堂」第三、定慧是「入室」所以,学佛就是要经过「受三皈、持五戒、修定慧」,因而历经「入门」、「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