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双减”落地,行业急停。如今,一年已过去。
暑假已至,往年被数亿元营销费用烧旺的热闹已经偃旗息鼓,但那些表面热闹的“消失”,并不意味真实需求的减少。一些家长在双减后短暂地观望了一段时间,随后便恢复了以往的报班节奏,并为此付出着更高的成本。
需求消失了吗?
2022年7月15日,北京中小学生的暑假刚刚到来,4天后,海淀区的王蔷早早起床,8点钟她准时打开移动设备进行调试,之后叫醒孩子,待孩子洗漱完毕用完早餐后,大约在8点30分钟,她和孩子已经守候在移动设备前,开启了暑期数学“四下五上”衔接班的第一节课。
课程是在一个月前提前报好的,为充实孩子的假期,课程还有阅读、作文、写字以及周末的美术课。
一些“特殊”的报名通道只有老用户才会知道,一旦在指定时间内报名成功,链接随即生效。
作为双减重要的参与方——家长,王蔷当然知道双减政策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但她认为,“培优”“海淀六小强”才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重点,除非上述例举的种种不需要选拔和考试。“培优”是指由年级分数最高的学生组成的“尖子班”。“海淀六小强”即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六所公立中学的简称。在北京,这六所学校承包了海淀区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录取名额。
去年“双减”政策下发后,王蔷曾有一度短暂的观望期,一是不知道哪些课程还能继续上下去;二是担忧政策下机构扛不住而跑路,钱财受到损失。
在这期间,王蔷曾经和要好的朋友打听过她们孩子的报班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基本都在继续补课,有的是在线上机构,也有的找家教一对一偷偷补课。
虽然线上价格有统一标准,较双减前有所下降,但上这样的私教课程费用水涨船高,平均一次课程两个小时,价格在900元左右。为避免风险,私人家教通常会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安全的场所,这也意味着,家长们通常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路程,把孩子送到家教那里。“价格高且费时费力”,王蔷每次送孩子培训,自己都很挣扎。
今年5月疫情期间,北京中小学线下停课,尽管学校也有线上授课,老师也都尽心尽力,但每个学科半个小时的授课时间,远远达不到她期望的效果。
由于王蔷在春季报名了在线机构课程,孩子的学习几乎未受到影响。
为保证消课率,培训机构的辅导老师会在一天中各个时段发放学习资料、督促孩子上课、解答课后问题,并叮嘱提交作业,周末偶尔还会视频开个“小灶”为学生查缺补漏。带有商业属性的企业,将“线上教育”的各种场景和环节,考虑得十分周到,老师的线上互动也更加专业。
王蔷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好的,减轻学生和家长在校内外的负担和焦虑感。培训机构的压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弱化家长报班的诉求。可在现实语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甚至学区房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
过去一年,因为双减政策,湖南株洲的陈珊将上三年级孩子的学科培训班换成了书法课与游泳课。培训班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孩子书写提升显著并考取了相关证书,也学会了各种泳姿。整体花费也从以前一个学期5000多元,降低到现在的1000多元。
但对她而言,焦虑依旧存在。
首当其冲的是家庭作业负担更重。她把每天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间比做“和孩子打架”。在一二年级,孩子回家后的家庭作业与培训班作业基本能在一个小时内自主完成,现在则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每天要从晚上6点钟做到8点多钟。她喜欢边做作业边玩,中间找各种事偷懒,比如喝水、上厕所、削铅笔等等。本来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一定要拖到两个多小时。三年级的数学、语文题目也开始变难,有时我知道怎么写但就不知道如何让她理解”。
两个月前,培训班的老师通过微信找上了她,谈到现在重新开班教学,收费和之前一样。邻居家的孩子也开始在居民楼里的培训班上课。
“成绩好的孩子都在上培训班,我们成绩中等的孩子家长什么都不去做,怎么会不焦虑?”
陈珊说,如果能有正式的培训班,自己还是想给孩子继续报名。
焦虑减少了吗?
“双减”后,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但是焦虑的内容有所变化,从原来主要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到现在焦虑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以及孩子的综合素质等。日前,在第二届全国教育科普论坛上,北京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指出,家长要减少焦虑,增强家庭教育的能力。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教育格局和生态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孩子在家中的自由时间多了,家庭教育的空间大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崔保师认为,在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下,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长效的育德功能被忽视,存在目标功能错位等问题。有的家庭教育异化为在家庭空间内开展的学校教育,家长异化为协助教师监督家庭作业的角色,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各类教育活动难以排上日程。同时,家庭结构变化也正在导致家庭育人功能弱化。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则指出,家庭教育不能学校化、学科化、应试化,不能把重点放在督促孩子学习知识上,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的独特优势,充分认识价值观教育在孩子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改变目前家庭在孩子的价值观教育上还比较薄弱的现状。
家庭教育要“增”,源于目前家庭教育还比较薄弱。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指出,当前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实施家庭教育的意识。一些家长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把家庭作为第二所学校,把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上,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家长要学习缓解自己的教育焦虑。苏彦捷指出,家长越焦虑,亲子关系越紧张,孩子的学业投入也越少,学业成绩和情绪状态越差。无知会导致焦虑,家长必须多了解、多学习相关知识,多了解孩子成长中会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要学点儿情绪调整的方法,比如运动、倾诉、保证睡眠等。
家庭在孩子价值观培养上发挥着奠基性的作用。石中英建议家长,
一要重视价值观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极端重要性;
二要做孩子价值观学习的导师;
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四要丰富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五要善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观冲突;六要注重孩子的交友、阅读和网络生活;
七要注意培养孩子坚定的价值观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