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陆续上映了《紧急救援》《中国机长》等商业救援电影,总体来说拍摄水平有了十足的进步,但与好莱坞式电影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次,《峰爆》再一次呈现出了中国式救援电影,电影围绕着保护中国高铁在建项目和云江县城16万人口生命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感天动地的救援,电影整体非常感人。
无论是感情打动上,还是救援情节描写上,都做到了可圈可点。
影片自点映以来,观众反响热烈,尤其是影片所展现的基建人英勇救援的大无畏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开局震撼,后期感动”,“中国式救援,非常燃”,“看完后由衷地致敬铁道兵”。
电影里的主演也都是实力派演员,饰演丁总的陈数,铿锵有力,主演之一的朱一龙,更是将救援的惊险程度展现无遗,而黄志忠也展现出了一代人的铁道情怀。
不过,电影中仍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到位,逻辑性不够强,导致有些脱节和强求。
第一,朱一龙耍帅单独行动?
朱一龙作为电影的主角,在电影里的角色极其重要。
有一个情节我不得不质疑。
那就是当朱一龙发现了山体出现问题后,他需要上山开展户外作业。
奇怪的是朱一龙竟然一人上山,虽然这可行,但是危险性显然成倍地增加。
同时朱一龙上山最后一下停好车,却是耍帅式的将车停到了悬崖边上,这可不是户外停车,而是户外漂移!
并且他并没有在车轮前垫上石头,防止车辆滑动,而是直接拿好绳子就下山开展作业。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这只是拍电影的理想化。
当朱一龙爬下悬崖后,个人就出现了意外,差点牺牲,同时数据传回工作室后,也没有人回应,这些情节都显得很特意,不符合实际逻辑。
难道朱一龙科室就只有他一个人吗?
第二,朱一龙放下工作救父亲?
朱一龙和父亲之间的故事,通过这部电影展现出来,也通过彼此的互动,让朱一龙克服内心障碍,这为后来的救援打下基础。
不过,当初朱一龙知道自己的父亲因为地震掉入地下空腔后,他第一时间选择的是放下手上的工作,前往地下河的另一端进入救父亲。
当然在救父亲的过程中,朱一龙也救了几位游客。
有网友质疑朱一龙为什么这个时间选择救自己的父亲,这不是假公济私吗?
事实上,他的工作对于整个工程和整个救援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后来他的传感数据为救援队提供了最好的方案,而他也成为这次救援成功的关键力量。
但这些都在救出父亲之后的事,如果他万一在洞里面,没有救出父亲的话,他不是因私损公了吗?
因此,这个情节的安排,不合理。
第三,朱一龙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攀岩专家?
最后时刻,朱一龙请求下飞机到牛冠山安放炸药,但下飞机后,他经历了一次极其艰险的过程,而且以牺牲父亲为前提。
事实上,看过电影的人都看到了,朱一龙在悬崖上一级一级往上爬,而且是在下雨打滑、毫无安全措施的基础之上做到的。
可以说,这个任务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
美国极限攀岩大师迪恩波特,曾经在没有任何保护绳或其他保护装置,攀上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东南边的“冰川之极”,但他是在天气良好,温度合适的前提之下完成的。
朱一龙完成的条件却是极其艰险,天空正下着大雨,岩壁湿滑,而且天气气温低,朱一龙左手还受了伤,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完成垂直90度悬崖攀岩?
过程非常惊险,却让人感觉太假,不敢相信。
第四,特效是五毛吗?
这部电影也有很多特效,但说实话,这部电影的特效没花钱,效果实在一般般!
特别是最后一刻,当牛冠山炸完后,真正的山体滑坡开始了,但是这个山体滑坡令人大吃一惊,这哪里是山体滑坡?
这不又是山体爆炸吗?
电影里的山体滑坡是山上的石头崩裂下来,山体滑坡会是石头一块一块崩裂下来吗?
这和我们新闻里看到的真实山体滑坡完全不一样,也根本不是山体滑坡。
另外,山体爆炸的特效也很差,根本不够震撼,只让人看到了中国式特效的笑话!
当然,这部电影总体还不错,虽然有些地方不合理,有些情节有点拖沓,但凸显出了“灾难面前,生命至上”的大无畏精神,引发观众深层共鸣。
第五,为什么不安排朱一龙牺牲呢?
就在大家以为朱一龙死定了的时候,却出现了奇迹,陈数搭乘的飞机回来了,给了朱一龙生的希望,然后他纵向一跃,在最后一刻抓住了飞机,这是中国电影的必然结果,那就是大完美大团圆。
事实上,为什么就不能让朱一龙真正为救援而牺牲呢?
这样才能真正揪住观众的心,让观众的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个人。
正如《你好,李焕英》里,贾玲的母亲去世了,正因为她的去世,让观众更为之感动。
而朱一龙成功救活后,让观众悬着心也放下来了,走出电影院反而心里空落落的。
如果最后安排朱一龙死了,是不是观众心里始终揪着他?这样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平常思维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