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听说,卫冕冠军德国死了
而且不是站着死的,击败他们的韩国队才是。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大冷门之一,或许可以去掉之一。德国队创造了他们世界杯历史上的最差战绩,一场比赛足以令德国足球的10年辉煌彻底终结。胡梅尔斯赛后说的好:“德国队上一次有说服力的比赛还是2017年,很久之前了。”
受输入法的启发,德国这场踢得和“卫冕”冠军完全挨不上边儿,而更像是“伪娘”足球。他们为人所诟病的柔弱,不射,细腻,如果在平时还有一些病态美的话,在生死之战面前,只能叫做愚蠢。
实际上在第22分钟孙兴民补射差点得手的时候,德国可能遇到的困难就已经暴露——在解决不了对手的同时,他们的后防存在隐患。于是在诺伊尔弃城而出之后,被抢断后的反击捶死完全可预料。
上半场30分钟后,勒夫本就可以做出用戈麦斯换赫迪拉的决策(此时开始,韩国因体力不支也无力反扑,防线密集而扁平,德国的进攻毫无机会可言),可这个举动在将近60分钟才发生,等于完全浪费了30分钟。
最后阶段的全线压上,这个时候说萨内已经显得情商不太够了,但德国球员动作拖沓,几乎无力完成撕扯对手防线之后的高质量边路突破和传中——整个世界杯比赛,德国队在速度上的劣势,比天还大。
最最后,胡梅尔斯的两三个头球机会,嗯,没有运气。就这么简单。
所以战术上,德国可以说是全面失败了。非战术呢?除了身体肉眼可见的状态不好,也看不到这支球队有任何用勇气或者智慧解决问题的人站出来。
b.斗士
怎么说呢,我个人的审美观,是完全接受不了什么狗屁tiki-taka的足球风格的。这种脱胎于荷兰足球的病态沉迷控球战术,除非是遇到了不世出的天才球员群体,才能执行得当。有哈维和伊涅斯塔的西班牙,依然少不了普约尔这样的斗士才能成事——如今的西班牙还能不断续命,科斯塔意义重大。
可学习西班牙最积极最勤奋的勒夫,却对隐藏在战术背后的斗士的意义选择性失明了。
2014年的冠军无疑是德国队的鼎盛。但带来这种鼎盛的重要力量,来自上一个时代的克洛泽——他今天也在场,在一身黑啪风的博阿滕身边——16年前,他是亲身经历了世界杯半决赛德国1-0击败韩国的人。
16年前的德国队其实深陷低谷。但凭借卡恩和巴拉克两位典型的斗士,却一路到了决赛(也拜韩国队所赐,帮他们淘汰了太多强敌,所以说天道好轮回)。这个亚军,特别鲜明地证明了斗士的价值。
可惜勒夫看不到,也不想看。如今这一代德国队球员,早就不是精神力至上的日耳曼战士,他们更愿意把皮球放在脚下,用拉丁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这方面,他们还不如拉丁人狡猾。
当韩国疯狂逼抢的时候,当60分钟后德国被断球反击后场与前场就开始脱节的时候,当最后十分钟进攻的推进依然缺乏速度的时候,我断定我前面的一篇——其实还是说轻了,他们不是没带变速箱,是没带斗士的灵魂。
所谓的日耳曼民族的骄傲的斗士之魂,在厄齐尔身上能看到吗?克罗斯呢?维尔纳?胡梅尔斯?包括诺伊尔。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群里,是不可能长出斗士来的。
活该。
c.风口在哪里?
韩国能2-0拿下德国,真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厉害——从他们前两个对手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韩国队的上限,这支球队根本就毫无特点——除非你说,踢法粗野、犯规多也是特点。然而让德国更加丢脸的是,这场韩国队的犯规情况,也不及前两场频繁和恶劣。
所以所谓的控球至上的tiki-taka,至少从世界杯的历史上被清退了。世界杯的战场上,起决定力的因素开始回归传统——更强大的比赛能力,更充分的身心准备,往往比纸面实力的高下,对你的下注更有参考价值。
相比我们平时熟悉的职业比赛,世界杯的足球更接近于真正的战斗——在特定规则下,用尽各种办法,充分准备到最细小的环节,执行时死拼到底毫不松劲的精神,的确会比很多看似高深莫测的战术设计更有成效——反正你说韩国队是靠战术赢了德国,我是打死也不信的。昨天阿根廷赢球,跟所谓战术更是挨不上边儿。
总之,谁有靠谱和多样化的人力资源,谁的球员实力和年龄更加均衡,谁的胜机就越大。
(看到这里的你肯定是真爱,还不赶紧分享一下,毕竟朋友圈里靠世界杯吹逼的朋友还在嗷嗷待哺ing)
实在不行,就赞赏吧,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