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番位之争的彭昱畅、王大陆,大概要输给魏大勋了。
性,男人和套路王,是导演田羽生创作的故事核心和个人风格。
说起国产性喜剧这一类型,也只有田羽生和他的“前任”系列能拎出来聊一聊,仅三部就破23亿,一边被骂一边上热搜,一边被打低分一边疯狂卖座。
到了《小小的愿望》,是一种新的尝试和突破,田羽生对性喜剧的诠释,终于不再单纯媚俗于爽片套路的皮囊,转向以生死命题为基底,架构在兄弟情义之上,挖掘隐晦而敏感的原始男性欲望。
理想较为丰满,又有韩国原版《伟大的愿望》领航,及史上最年轻金马影帝提名者彭昱畅、“野生小鲜肉”王大陆和“大勋花”魏大勋三个国民好感度高的演员主演,好像怎么评估都难以想象《小小的愿望》会酿造“现实很骨感”的惨剧。
事实上,《小小的愿望》确实比韩国原版劲爆得多,尤其是区别于韩版改编的部分,突破性很大。
愿望,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却成了电影中的遗愿。
电影《小小的愿望》之所以能够出乎意料的触动一些人,就在于是“青春遗愿”,其长大成人的性冲动和性欲望,是建立在青春年少的纯真底色之上的,不带有一丝的猥亵和冒犯。
从伟大的“破处”到小小的“谈恋爱”,电影创作者对谈性色变的审查作出了妥协,只得借由发小越挫越勇的卖惨来支撑叙事。
没有谁的青春不犯蠢,但为朋友犯蠢却少有。何况是求暗恋对象与濒死的肌肉萎缩症朋友谈恋爱,如徐浩(王大陆 饰);何况是让女同学帮忙,直言不讳“听说你很随便”,如张正阳(魏大勋 饰);何况是推儿子参加马拉松晕倒在路上,被媒体误解为遗弃残疾少年的、肌肉萎缩症患者高远(彭昱畅 饰)的父亲。
不管是同辈还是隔代,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解读着、坚守着“兄弟”的愿望,只不愿让兄弟的愿望被嘲笑。
高中毕业生想谈恋爱会被嘲笑吗?不会。
高三生想做爱会被嘲笑吗?会,但不该。
相比于韩版女性的寻常装扮,电影《小小的愿望》把女性更加符号化了,超短裙护士有了角色扮演的意味,保健店洗头妹有了性工作者的影射,连高远父亲误解儿子羡慕男性跑步者而没有发现其盯着美女看的关键场景,也用三个衣着性感的健身女性吸引去了全部注意力。
缺少了“做爱”这一敏感的话题,发小徐浩和张正阳为高远做得一些触犯道德保守的事情,像是张正阳问姐姐“是处女吗”还是“会保健吗”的冲击力,徐浩让心仪女孩司马缸跟好友“谈恋爱”还是“做爱”的冒犯性,在矛盾冲突都上降低了很多。
不过,徐浩暴打假乞讨者的改编还算接地气,一连串“为什么躺着”的质问很有力量,冰桶挑战的矫饰伪善和乞讨者的消费爱心,同样容易引发共鸣和愤怒。
除了情色意味的加强,《小小的愿望》在暴力和煽情上也增加了篇幅,不过这劲爆和出格极易引发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不被尊重之感。
虽说不少暴力场景是延续于《伟大的愿望》的,但在细节处理和演员表演上一对比,高低立现,《小小的愿望》在笑料的设置上缺乏人性的善意。当彭昱畅那个角色轮椅翻到沟子里并说出话来时,观影现场传来一阵阵笑声,要知道,他可能会死啊。
大海逐浪的戏份,处理方式更是让人觉得缺少对生命的敬畏,作为烘托好兄弟的情义,难道不该强化对兄弟生命的负责吗?
好心办坏事可以原谅,但如果是溺水而不只是受凉发烧,这就上升到“生死”命题了,绝不是父母能轻易原谅的事情,更不应该刻意制造成为笑点。
何况在制造笑点是,化妆和表演还不到位,溺水也没往外吐口海水,彭昱畅脸着地到沙子上也没粘上沙子,魏大勋咬舌头也没咬出血,巴掌印都很假。
最为“暴力”的部分,除了是对女性身体的消费,还有对家庭暴力的轻视,韩版里高远父亲打晕老婆后是被抓进监狱的,但国片里就不了了之了。
总之,电影《小小的愿望》有成为好片的成色,它以喜剧形式承载悲剧命运,又借荒诞愿望消解悲剧色彩,且不再将“性”置于敏感之地,而对生死命题和人性欲望从一种相对轻松的角度引入思考。
但把电影叙事的混乱和主题挖掘的跑偏完全归结于审查的界限,就显得非常愚蠢,戴着镣铐跳舞也是可以成为艺术家的,电影结构和人物诠释上的硬伤,大概创作者自己都没想清楚吧。
至于彭昱畅和王大陆番位之争一事,真是没有必要,彭彭的戏份够不上男一且几乎没表演的表演挺让人失望的,而王大陆,也算了吧,全程喜剧感都没提上去。
倒是没抱什么期待的魏大勋,挺让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