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名叫耿波,在我上高二时就和我们本村一个女孩子结婚了,那年他们大概18岁,当然因为年龄不到,只能先结婚后领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们有发小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我们有发小吗
我的发小名叫耿波,在我上高二时就和我们本村一个女孩子结婚了,那年他们大概18岁,当然因为年龄不到,只能先结婚后领证。
在我们豫北老家的农村,及早让孩子成家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这种“早婚”只能属于家庭条件相对好的人家,我的发小就属于家庭条件好的,记得90年刚上小学那会,像电视机、录音机、游戏机之类的东西在我们村还比较稀缺,发小家就是少数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家,所以在村里算得上上等人家。条件好,才有人愿意到你们家上门说媒,即使早婚,对父母也是一种荣耀,这是村里普遍的共识。
耿波的结婚对象晓丽也是我的小学同学,不过是后两年的,因为我在小学跳过一次班,头三年在一个班,后两年跳到了另一个班。当时跳班的事,说来还有一段曲折,那时我们一届两个班,为方便区分,用“甲班、乙班”进行命名,在小学三年级时,我和班里一个同学厌烦了乙班学生的嘈杂和混乱,无法正常学习,我们俩一起行动,搬着自己的凳子去了甲班,因为甲班没有我们的位置,只好蹲在教室最后,老师来上课时,一开始没有发现我们在后面“蹲”听,后来班主任发现我们是另一个班的学生,把我们撵了出去,到后来我们俩无处可去,只能搬着凳子回家了,到家又被父母嚷一顿,把自己弄得竟无学可上了,最后不得不由家长出面处理,和我一起“跳班”的那位同学找最后回到了原来的班级,我在家待一星期后,由父母出面,找到我的姨夫——甲班的班主任,最后去了甲班上课,所以那次“跳班”风波,以我如愿以偿告终。耿波的媳妇儿刘晓丽就在我“跳”的那个班,所以打小学我和他们都熟悉,但是他们俩由于分属不同班级,彼此并不认识,后来认识是又由媒人介绍的。结婚那年两个人都未满19岁,由两家家长做主,订了婚,按照当地的规矩,送彩礼、买三金、置办酒席,在农村,娶个媳妇儿往往要掉层皮的,除了盖处像样的结婚用房外,还要给女方送不少彩礼,很多父母都是花光了一辈子的积蓄,只为给儿子娶上媳妇。后来听人说,晓丽一开始并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因为她那时正和同村一个男孩谈着,而且两个人都笃定对方,但晓丽父母不同意他们在一起,主要是嫌男孩家穷,兄弟两个不说,家里只有三间破瓦房,嫁过去肯定没好日子过。后来的一天夜里,男孩带着晓丽去了火车站,两个人准备私奔去外地生活,最后男孩父母追到火车站说:“儿呀,你们一走,我和你爹以后在村里咋见人啊!都是一个村的街里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最后,终没有拗过家里,他们不再选择坚守,而是选择了认命。
许多年后,我已在外地工作,离故乡大概300公里,虽然不远,但总有背井离乡的感觉,一个人在他乡不免孤单寂寞,所以经常趁周末坐火车回老家,好像只有在熟悉的环境里才能进行“自由呼吸”,他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
那次我回到老家,正值深秋,夜晚已经有些微凉,我和耿波已经许久没见,电话里得知我周末要回邺城icon,约好见面聊一聊,电话里已经感觉他有话要说,回到邺城便直接找他去了。那时他在老城里租着一个小房子,见到他时,明显憔悴了不少,我们俩那就随便在附近找了个馆子,点了两个菜,要了两瓶啤酒,他突然给我说:“我和晓丽要离婚了”,“怎么会这样”?我惊讶的问,他说:“说了好几个月了,没敢跟人说,男孩跟我,女孩随她”。后来的谈话中,我又追问了原因,耿波显得很无奈,说结婚后两个人经常为了钱和家事吵架,为避免争吵,他这几年,都是常年在外干活,聚少离多,感情也不是很好;同时,晓丽这两年在市里打工,和婚前谈的那个男的又有联系了。听到这里,我已大概清楚了,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用好话进行了安慰,说:“都再冷静下,说不定还没到那一步”。我那时还没有结婚,但已感觉到发小对这段婚姻深深的不舍,离婚对他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一件事,以前无论如何争吵,毕竟有十年的婚姻生活,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那天我们俩说了很多,耿波最后说:“也许我们还有复合的可能,我等她一年”。
但发小最终没有等到那一天,他们还是离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