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景有什么特点(融景入情情调和谐的独道之美)
荷塘月色的景有什么特点(融景入情情调和谐的独道之美)
2024-11-09 01:52:52  作者:享受痛苦  网址:https://m.xinb2b.cn/tech/eyl116978.html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籍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他早期即从事新诗及散文的创作,出版有诗集《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他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写景抒情细致委婉,语言清新明净。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虽然这些散文多半属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但也有一些散文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反动统治者的罪行的,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朱自清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一九二八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一九三一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写的散文,出版有《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43)。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校迁往西南,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推动下,对国民党卖国投降的反共反人民的种种倒行逆施的罪行,逐步提高了认识,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一九四八年十月,他虽处于贫困和病危之中,仍毅然签名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

《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正是大革命失败之后,因蒋介石背判革命,实行法西斯专政,全国笼罩一片白色恐怖,加之新旧军阀混战,广大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作者身处北京,对于这一黑暗现实极为不满,却又无力反抗,遂滋生出一种寻求暂时解脱苦闷的心情来。这种心情在本文是寓于写景之中的,故本文通过作者深切的感受,细致的描摹,在写景方面更有独到之处。

这篇散文写的是一次夜游对荷塘景色的感受。而夜游是有动机的,如何引起动机?作者在第一段先作交代,使以下写景抒情得有依凭。作者因对当时的现实不满,故文章一开始就道出了自己的心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又因晚间乘凉,满月当空,就自然地想起一个熟悉的处所——“荷塘”来:“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希望在这儿能得到心情上的某种抒展和解脱,于是就产生了前往游赏的动机。接着,从月亮升高、墙外消失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屋里已“迷迷糊糊”哼起眠歌,写出这时已渐夜深,为作者独个儿夜游渲染出沉静的气氛。月夜的荷塘,果然是“另一番样子”的。第二大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夜游时所见所感便给以证实了。这段又分层作细致的描写。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先着眼于沿着荷塘而走的“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条路非常幽僻,“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继而转移视线,展望“荷塘四面”,长着的一片“蓊蓊郁郁的”树;再加辨认,这许多不知名的树中,又有一些是杨柳。这里特别点出杨柳,是为后面还要具体描写杨柳先作提示。树木既如此丛密,要是没有月光的晚上,这条幽僻的路则更是“阴森森的”,使人有些害怕。但今晚有月光,“虽然月光也还淡淡的”,作者却感到“很好”,因为月光似乎给开拓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抒写作者这时的感受。照理说,“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置身在如此幽僻的处所,将会感到寂寞、清冷吧?然而并不这样,正因为“只我一个人”,对周围景物可以心领神会,沉入遐思,毫不受到干扰,而感到“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当然,这种幽寂中的情趣,并非作者偏爱,而是对两种生活都能适应——所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说明作者既不是孤癖的人,也不是只习惯于群居的人。现在所以爱独处:是“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要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可见作者只不过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苍茫”,形容月色无边,也隐喻整个世界的广阔无垠。作者感觉中的世界既如此广阔,而又一仿佛“只我一个人”存在,“想”与“不想”,全凭自己,自然会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了。不仅这样,而且“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更表明,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解脱和自由。从这也反面说明了白天那个纷扰的充满杀戮和陷害的现实世界的不自由:人们往往被逼使着,非违背心意去行事、说话不可。作者心绪的不宁静,便于反映了这种苦恼;也深寓着对当时新旧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不满。然而只求心境片刻的宁静、自由,仍不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软弱的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在这里真实地流露了出来。以上的感受,归结起来就是“独处的妙处”。独处既可暂时获得精神的自由,而“荷香”和“月色”又最能扩展夜游者的精神世界,故作者完全沉浸其中,而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也好了”。这“受用”,是精神上的享受,是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这又引起下文的具体描写。

第三层(第四自然段),按感受的先后顺序,逐一描写荷叶、荷花、荷香。这时展视荷塘,“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弥望”、“田田”,写出呈现在眼里的荷叶长的密茂,遮满了整个塘面。继而描写叶子的姿态,由于“出水很高”,看来“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比喻,赋予了荷叶以苗条、潇洒的美。由叶子而看到花,是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些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形容开放的花具有柔美的情态;“羞涩”,形容打着朵儿的花含情脉脉。并且还通过想象和比喻来描写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写出了花的光艳和灿烂,这是以碧绿的荷叶作底色而得到的衬现。“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花的素洁和纯净,这是从“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而给予的比喻。这时已有微风吹起,随着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使作者感到,“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便写出了上一层所提的“荷香”,深切表达了作者的“受用”。这里用“歌声”来比喻“清香”,乍看似乎不很合理,因为“清香”是作用于嗅觉的,“歌声”是作用于听觉的;然而这正是作者成功地应用了古代诗词中“感觉移植”的表现方法,使难于表现的“清香”获得了别开生面的新颖的表现。如“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牡丹亭·惊梦》)。“风随柳转身皆绿,麦受尘欺色易黄”(严遂成《满城道中》),便联通了感官的表现。而能够联通感官或移植感觉的事物,也还必须有其相似之处,“清香”与“歌声”相似之处在于“缕缕”与“渺茫”。“缕缕”,状写荷花的香得细,香得远,香得清,如丝缕般联续不断地送来,给读者的感觉,便仿佛是来自“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唯其“渺茫”(悠细得若有若无),更觉韵味无穷。风不仅送来了荷香,同时也吹动了荷叶与荷花,因为是微风,故只“有一丝颤动”;却很快,“象闪电,雾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这一吹动,也很好看:“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里因为叶子原为碧绿色的,又“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给风迅速吹过,便真个象漾起了一道凝聚绿色(使绿色更加深)的水波痕来。由这假象的波痕,又想到真正的水,虽然是“脉脉的”——暗中流动的水,被叶子遮住了;但它滋养着的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总的来说,这一自然段所写景物,主要是从微风着笔,使荷叶、荷花、荷香贯串起来,依照动态和感觉,作了反复的描摹。

第四层(第五自然段),转从月光着笔,描写照在荷叶荷花上的月色,落在荷塘上的树影,光与影所构成的淡雅清幽的情调。因月光柔和,故一向在许多诗文的描写中都用“水”来作比喻,这里也用“流水”来比喻照在荷叶荷花上的月光;相应的,动词也用了“泻”字代“照”。而且这“流水”是无声的,故又用“静静地”来修饰“泻”字。从这,足见作者用词的精确。这时,由于月光的流泻,“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这又更好地写出了月光的柔和;而“洗”与“泻”又是相应的。由于荷塘上浮起了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这是把“青雾”比喻为“青纱”;叶子和花原已沐浴在朦胧的月色中,如同沉入睡梦状态,加上“轻纱”的笼罩,更构成一种远离人间的迷离恍惚的意境。而对构成这种意境的“不能朗照”的月色作者也很欣赏:“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怎样的“恰到好处”呢?作者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似乎也是比拟,并未作正面说明;其实,正是由于作者也跟荷叶荷花一同沉入淡月青雾所构成的梦幻,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地,才是有这样深切的感受。“酣眠”,是睡得熟,睡得充分;“小睡”,则时间短暂,不一定成眠,但也能得到片刻的休息,似梦非梦,倒“别有风味”。这就流露了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难得这“笼着轻纱的梦”的境界,给作者精神上以“小睡”的休息。这里既写出了淡淡的朦胧的月色,也写出了作者隐微的沉郁的心境,而两者又是巧妙地结合着的。接着,文章不单写月光,还写树影,使树影衬现月光,月光生出树影。树影有不同的状态:一是“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一是“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象是画在荷叶上”。前者显得严峻、幽峭;后者显得柔和、婉丽,投影在荷叶上,象是“画”出来的,就更显出它的妙趣。由于有的地方为树木障隔,有的地方直接呈现在月光里,便使得“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亦即光与影形成的“不均匀”。唯其“不均匀”,反而获得情调上协调,“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又是“感官移植”的表现,以作用于听觉的“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拟作用于视觉的“光与影”构成的和谐情调。本来这“光与影”的情调是难于表现的,以音乐的旋律所唤起听觉的感受作比拟,就更具现出它的优美与和谐来了。这样一片荷塘月色,掺入了作者的想象,通过光与阴影互衬的描绘,生发出梦幻般的意境与情调,真是化平凡为神奇了。

第五层(第六自然段),再从树木着笔,写荷塘周围的景物。上面第一层已写到“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这里更具体写它分布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地方,“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月光只能从“漏着几段空隙”的地方照下来。树木既丛密,又是在朦胧的月夜,故“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象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杨柳的丰姿态”,即指那弯弯的稀疏的倩影,不但没有被烟雾掩盖,反而因在烟雾中隐约可辨,更富有画意,更耐人寻味。这是一种景色。再看树梢上,“隐隐上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这“大意”,也如同画幅上的远山,只淡淡一抹,却给人以实感,能引人遐思这又是一种景色。再写到路灯的光,树木虽丛密,“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非常微弱,“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更显现周围景色的阴沉、暗淡、朦胧。同时这灯光闪着“渴睡人的眼”,也是与荷叶荷花沉入“笼着轻纱的梦”的意境相一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倦怠的精神状态的。这又是一种情景。在这万籁俱寂、一切都已沉入睡梦之中的时候,却还有着“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虽然说,“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它们;其实倒是写出了四周的宁静,因为除了它们,什么声音也没有,真是“鸟鸣山更幽”了。接着作者却又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联系起第二层所写作者要求个人片刻的宁静来看,这里显然是有所指的:“热闹”不过是在反动军阀统治下现实生活中的蝇营狗苟,与作者全不相干,也为作者所不齿。因而在这短短的两句中便寄寓了作者愤世嫉俗、不满现实的情绪。以上所写这些景色、气氛,都以树木为主体,构成了一幅阴森、淡远、幽静的画面,与荷塘月色相映衬,而又统一于荷塘月色之中。上面第二大段,是对眼前景色的细致描绘与抒写,是直接的欣赏与感受。但作者又不能不发生联想而又开拓。

第三大段(第七、八自然段)的抒写。

由“忽然想起……”,笔锋一转,便转移到对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的抒写。因“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以“六朝时为最盛”,文章也概略地作了描述,并赞叹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但这远不足以描述当时的盛况,于是引用了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的一段文字。我们把它译成语体,大意是:于是俊美的少年男女,趁划船采莲以爱情相许;一面缓缓地来回划着画有鹢鸟的船,一面又传递着洒杯畅饮;桨才划动就挂住了水藻,船一进行就冲开了浮萍;那些身材苗条、系着丝带的少女,在船上踏着步子,或进或退,顾盼生姿;这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长的嫩绿,荷花刚刚开放,她们怕露珠沾湿衣裳,含着浅笑,不敢过分嬉戏,怕船儿倾斜,把衣襟撩起。

这是一段词藻华丽的骈俪文,讲究对偶、音韵。通过精选的词藻,不仅生动而有趣地表现了当时嬉游的盛况,对于眼前景物的描写,也扩展了境界,丰富了情思。作者在引用这段文字之后,又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是不是作者发思古之幽情呢?不是,主要还在于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齐梁时代虽是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江南人民尚有采莲的风流韵事;而在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统治的时代,人民受着残酷的压迫剥削,就连起码的生活权利也被剥夺了还谈什么采莲韵事?所以作者才有“无福消受”的激愤感慨。

从《采莲赋》,作者又想起南朝时流行于长江流域的乐府民歌《西洲曲》来。这是写一个家住江南的女子,对她在江北的情人的思忆,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相思之情非常缠绵。这里文章只引用了其中的四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末句有着双关的意思,“莲子”与“怜子”谐音,含意当是:“我爱你如水一般纯洁的品质”。从这首民歌,作者又想出到眼前:“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也就是说,该宜于采莲以寄相思了。。但作者怅惘的是,这儿没有“一些流水的影子”,又怎么做得到呢?因为这里不是风光明媚的江南水乡,这里是夜寒侵人的北国呵!正因为这样,牵动了作者怀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至于怎样惦着,惦着些什么,只内蕴于心,文章不再去写,嘎然而止,用一破折号转换语意,表明从遐思中清醒过来。而结束的文字又非常简括周密,只写“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到自已的门前”,说明一面走一面在想,整个心思已完全沉入想念之中,所以一直走到了家门前,“猛一抬头”,才清醒过来。末尾的“轻轻的推门进去”,与首段的“悄悄地……带上门出去”相应;“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与首段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相应。这样首尾呼应,不仅文章更见完整,时间也得到了交代,表明作者夜游荷塘归来,已是夜深人静了。

这篇散文着重于写景,似乎没有什么积极的思想内容,但应看到,它流露了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的情绪,有其一定的寄托,不是专为写景而写景的,北京的风景名胜,白天的春秋佳日,作者都不去写,却偏偏着眼于平凡的荷塘,欣赏月夜的景色,就因为这儿可以独处,可以获得精神的解脱;在一片淡淡的月色映照下,素洁的荷花,凝碧的荷叶,丰姿隐约可辨的杨柳……构成了足以寄托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难得舒展的精神的优美境界;可以从《采莲赋》、《西洲曲》描写的古代采莲盛况和情趣中唤起对江南绮丽风光的惦念。虽然这些欣赏、寄托和惦念不免是逃离现实的,但作者着意描绘自然景色,寻求美好理想的境界,这在精神上是对黑暗现实的抗议,而不是什么消极颓唐,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当加以从艺术表现方面来看,这篇文章的写景抒情,有着很高的技巧,无论章法结构和措词用字,都能独运匠心,确实称得上是“五四”以来一篇优秀的散文。

首先是它的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游记文章不外以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做为线索,贯串和组织所写的内容。这篇文章只记短暂时间的夜游,又限于狭小的荷塘,是没有明显的时间或空间线索的。但仔细琢磨仍有内在的时空结合的线索:一路踱步,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到凝神遐思,更形成了完美的艺术结构。在进行具体描绘的时候,由于景物不一,感受不同,描绘是有先后、有详略的。如第四自然段,先写荷叶,再写荷花,后写荷香,并联系以微风、流水,都要按感觉顺序来写。第五自然段也写荷叶荷花,但与第四自然段所写并不重复,因这段主要是写月光,荷叶和荷花在月光映照下,显出不同的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第六自然段再细致地写树木,可又与第二自然段写树木不同,第二自然段写树木,是为了显出路径的幽僻、阴森。这样,描写既细致,层次又分明,读着这篇文章便仿佛亲临作者所游的荷塘,能获得同样的美感。

其次是情调和谐统一,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文章的结构所以严密,不用时间词和少用关联词,而能使景物描写联成一气,还在于情调的和谐统一。这情调是充塞在整个荷塘空间的“淡远”与“幽静”,已为作者所感受,并体现于写景中了。这时,薄云轻掩着天空,月色是淡淡的,雾也是薄薄的,风也是微微的。这“淡远”的情调浸染着荷叶、荷花,便集中力量“笼着轻纱的梦”;淡月的光映照着杨柳,杨柳的倩影又象是“画在荷叶上”似的。隐隐约约只有些大意的远山,微风送来的缕缕的清香,以至拟想的仿佛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无一不显得淡远,显得悠细。而“淡远”与“幽静”又是统一着的,“淡”中可以见“静”(而是把“静”寓于“淡”中),只在第六自然段用了画龙点睛之笔,写蝉声一蛙声叫得最热闹。这样写,反而把整个宁静的境界给衬现出来了。这宁静、淡远的自然情景,又是与作者力求摆脱现实烦嚣的心境相适应的,所以他乐于独处,而说“我且受用这万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作者是散文作家,也是诗人,以诗人从自然景物获得的美感,写在笔下,也便富于诗情画意。比如:由“缕缕清香”而引起的“仿佛远处高楼上传来渺茫的歌声似的”拟想;叶子和花象“笼着轻纱的梦”;“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名曲”;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多么富于诗情!又如:零星地点缀在荷叶中间的白花;疏淡地映在荷叶上的杨柳的倩影;烟雾中隐约可辨的杨柳的丰姿;树梢上只有些大意的远山……多么富于画意!而这些构成的整个情调是和谐的,是统一在“淡”与“静”中的。

再次,这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多用迭字。本来这种修辞方法在诗词中是用得较多的,因诗词特别重技巧,对某一种技巧常有集中使用的现象。而这篇文章也从多用迭字上见出技巧。如“悄悄地”、“轻轻地”、“蓊蓊郁郁的”、“脉脉的”、“阴森森”、“峭楞楞”、“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一共用了二十多个,都用得很贴切、清新,读来自然和谐,增强了文章的声调美。这些迭字,用作形容词或副词,使被描写的景物,都能从迭字得到声音、形态和情韵的摹状。此外,全篇文字都很整饬,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便是词意有衬现、句子求整齐的例子。由于注意了用笔的排比、对照,描写的集中和比喻的新颖,读来既容易上口,又能引起联想。再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固然是凭感受和拟想来逐层加深描写的,也在于精选了词汇作准确的摹状。其他写景之处,亦莫不如此。

(《林志仪诗文集•文学论述与作品赏析》)




  • 吕布vs赵云真三国无双:吕布PK赵云谁才是真正的
  • 2024-11-09吕布vs赵云真三国无双:吕布PK赵云谁才是真正的作者|黑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虽然毛宗岗早已给三国武将排名做了批注,但事实上,关于“吕布和赵云究竟谁更厉害”,民间一直争论不休7月24日,由黄海冰、连。
  • mp3音频怎么简单分割和合并呢?MP3音频怎么简单分割和合并呢
  • 2024-11-09mp3音频怎么简单分割和合并呢?MP3音频怎么简单分割和合并呢最近有小伙伴问道有什么简单的音视频处理的方法,尤其是对MP3音频文件进行分割和合并怎么操作?还有MP4视频文件怎么进行分割、剪切?针对这个问题,小编还真找到了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可以免费进行MP3音频文。
  • 阿汤哥疯了碟中谍7再玩高难度动作(碟中谍7曝新片场照)
  • 2024-11-09碟中谍7曝新片场照11月11日,正在威尼斯拍摄的《碟中谍7》曝出一组新片场照,汤姆·克鲁斯和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在水城美景中谈情说爱对于这组片场照,网友纷纷评论:“终结篇就让这对儿归隐田园吧!”、“官配终于同框了”、“。
  • 鸣人和雏田怎么活到现在(鸣人为什么在最后娶了雏田)
  • 2024-11-09鸣人为什么在最后娶了雏田鸣人没有别的选择主线剧情里也就雏田能和他大团圆一下从漫画剧情出发,和鸣人有纠葛的女性角色很少,像纲手、静音这些都能当他妈了,当然不会和鸣人配一起12小强里,井野、天天她们和鸣人都没有什么交集,也不可能。
  • 什么叫国际巨星(中国国际巨星都有谁)
  • 2024-11-09中国国际巨星都有谁“巨星”在天文中指:光度大、体积大、密度小的恒星光度比一般恒星(主序星)大而比超巨星小的恒星所以人们就拿巨星用来比喻成某些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伟人国际巨星就是在国际上或世界上,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知名度特别。
  • 伊莲娜最新穿搭(看了53岁萨日娜的春装穿搭)
  • 2024-11-09看了53岁萨日娜的春装穿搭文/小润嗨,朋友们!想必大家最近都有在看电视剧《人世间》吧?作为年度开年大戏,《人世间》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剧情,都特别走心催泪;尤其是萨日娜演的“周家妈妈”这个角色,朴实动人,把对儿女的那份爱意和牵挂。
  • 怎样快速练习瑜伽站立平衡(僵硬的人应做的几个瑜伽姿势)
  • 2024-11-09僵硬的人应做的几个瑜伽姿势瑜伽能非常好的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如果你认为你的身体不灵活,那么每天做这些瑜伽姿势来改善它吧柔韧性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往往却用意忽略它,久坐、不运动、压力、情绪的紧张等等,非常容易造。
  • 长歌行大结局阿隼和长歌(长歌行作者夏达身体怎么了)
  • 2024-11-09长歌行作者夏达身体怎么了提起漫画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日本的漫画,为什么呢?因为日本的漫画非常出名比如说,小编也很喜欢的海贼王,以及火影忍者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我们中国国内也有一位漫画作家可谓是非常出名了!他在日本也想有一。
  • 艾灸熏烤鸡眼真的能治好吗(治疗鸡眼过程很痛苦)
  • 2024-11-09治疗鸡眼过程很痛苦鸡眼是一种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肉刺,在《证治准绳》中记载:“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为硬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用艾灸方法治疗比较简便,又无痛苦,疗效确切至今,艾灸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灸。
  • 当年洪金宝为何发火(两人几十年的老朋友)
  • 2024-11-09两人几十年的老朋友林正英是无可争议的僵尸道长,洪金宝是影坛大哥大,两人也是多年好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人有多好?林正英和洪金宝同龄,九叔属于粉菊花门下,洪金宝属于于占元门下,当时两个门派还在一起合作演出过,算是从小就结。
  • 火烧赤壁的故事是什么(介绍火烧赤壁的故事)
  • 2024-11-09介绍火烧赤壁的故事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虽然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力量又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