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李庄,下一站自然该是竹海,但我并未感到欣喜。蜀南竹海虽是初次造访,但竹海却见过不少。那年去达州,东道主专门安排了到五峰山观竹海,后来去平乐古镇,也在古镇周边的竹海游荡了一番。说起来,“竹之海”在我脑海中的形象,稍欠气势。虽说东北观林海、西北观沙海、蜀国观竹海,可我没见过林海。
呈现脑中的,只有仿若沙海般的无边空漠。因此,对于真正形成规模的山峦相叠,以及翠接云天后的绿竹坠地、相依相扶,迷宫般的纵横交错,几乎没有概念。所以,每次和外人谈起竹海,我总说是一片片、一陇陇地密集路边,远眺近看,满眼都是。与你们平时所见的竹林相比,只是数量上有所增加,并无特别之处。谁知道,这次我还是错了。
从李庄到竹海,行程四十公里有余。最初,只是竹子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路边。慢慢地,竹子开始多了起来。离景区尚远,道边就已是郁郁葱葱,蔽日之感接踵而至。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被完全包围。不计其数的竹子刺破天际,又高又直,如卫士般挺立。却又弯下腰来在路边密集,交织成绿色的拱廊,像隧道一般。之后,我们就在这隧道中一路穿行,拂着夏日的凉风,快哉!壮哉!
景区里,像什么:流泉飞瀑、清潭倒影、小桥流水人家……悉数出现,都是像被绿色洗染一般。由于绿色基本来自于竹子的贡献,所以,看到的都是或傲然独立、或怒发冲冠、或向苍天呐喊得如挺者、斜者、拔者样的竹子们。同时,也不乏如伊人醉酒后同清风嬉戏般媚态百出的深草同舞。仔细想来,觉得很是划算——想到的、没想到的,这里全都有。
在这样的地方,想要开发一个像“忘忧谷”名字一样的景点着实不难。“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景致,不时激起心底蠢蠢浮动的暗香。又恰逢黄昏,因此,这种感觉分外强烈。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也被搬到这里,然而一个个神色庄严,丝毫没有同阮籍共饮时的狂放不羁和嵇康打铁时的逍遥自在。
“七彩飞瀑”这个名字略显俗气,大家乍一听到便觉得是忽悠,即刻的反应就是从我们的行程中Pass掉。不过时间充裕,看看也未尝不可。可多多少少又有些勉强:面对着荼荼的烈日, H和Z都急忙将自己装在滑竿上悠哉进去,只有我和y十分固执。也许是看透风景的痴心不改,太阳的毒晒自然算不了什么。
名字虽不够雅致,但还是比较贴切。一叠一叠的飞瀑、清泉般一级一级的碧潭。有宽有窄、有高有低,倾泻而下,每一段都让人惊喜不已。当我们走到第三段时,需要从飞瀑的后面绕过去,飞溅的水花纷纷落在头上、身上,满心满身,刹那间,一种魂落山涧的感觉陡然生出,进而无法抑制地伸出双臂狂喊起来。y抢拍到了这一瞬,然后让我看他的皮鞋,半边都是泥浆,我打趣道:这么勇敢,不就是想让我给你买鞋。
后来才知道,“七彩飞瀑”有一别名叫“落魂台”。我明白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才是整片竹海最华彩的乐章。H告诉我,说他看到了彩虹。我说,我是学物理的,不用看。
山很多,所以景区也大。我们认定无限的风光一定就在峰高之处,于是y在我们的怂恿下卯足了劲儿往山上开。山顶未到,一片被夕阳染红了的天际便绊住了我们的脚。大家在一致的“看哈哦”声中下了车。视野相当开阔,极目望去,一片金黄色从熊熊燃烧的天幕之中流淌出来,璀璨中弥漫着些许血腥的味道。好一个“一道残阳铺水中”,惆怅乎?兴奋乎?然而,只觉得此时的感觉更多的是纳兰性德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那种看到落日便是黄昏,望极天涯仍不见家的感伤。
来时,就曾和H调侃:这次的竹海之行,那可是要调动你的所有感官:看竹、听竹、吃竹,然后闻竹、触竹——全方位的感知。这样你就知道苏东坡为什么要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了。显然,他和我们一样,听了友人的劝:晚上一定要住在山上,只为能听到簌簌如涛般的竹海呼吸的声音。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往上开,越高越好,然后找户人家,解决食宿问题。可是,偌大的山林,方向在哪呢?犯愁间,忽见一短工打扮的老山民,便急忙向他打问。我们话音刚落,这山民就滔滔地介绍开了,说我们可以跟着他走,就在他供职的半山上,有一农户,才开业不久,条件很好,不如就住那里。
是在山顶上吗?
不在。
我们的目的是上山顶,那里上还有人家吗?
有,但人烟子都没得——话语间透着几分狡黠。
……
我们没有听老人的话,而是继续向山上冲刺了一番。无果,最终还是想起了老人。回头,再看到老人指给我们的那户人家。有招牌——大竹林客栈。虽然没有我和y想象中的那种从头到脚、全立体被竹子包裹的氛围,但是干净、便宜,主人也很热情。Z和H经过侦查,一致认为是个很不错的地方,我们就不再说什么。(未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