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古城角,转眼已千年,
在郑州市惠济区的西山社区,有一处闻名天下的古城遗址。
在5000年时光的浸润下,它神秘莫测,欲语还休
向人们静静展示着由兴盛到衰落,最后湮没于历史长河的痕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州市惠济区西山社区,轻抚来自仰韶文化晚期夯土建筑遗留的断壁残垣,揭开这座“中华第一城”的神秘面纱。
这,就是西山古城
这座成立于2016年的“社区新成员”,坐落于江山路以西、S312以北,北依黄河名胜风景名胜区,南临黄河大堤,辖区内绿树成荫的思念果岭国际社区和植被茂密的郑州市第三苗圃,让“生态俱佳”成了社区的显著标签。而许多常住于此的居民却不知,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却藏着一座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华夏第一城”西山古城。
西山古城遗址
西山古城遗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西枯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是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考古领队培训班从1993年到1996年经过连续三年发掘出的古城遗址,它属于距今5300~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城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它开启了中国城垣建筑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它的城址平面略近于圆形,遗址南北长350 米,东西宽300 余米,现存面积170000 平方米,已发掘4700 平方米。
陶土碗
由于存在时间已过近千年,西山古城遗址经过时光日积月累的打磨,现在城的轮廓依旧可以大致看清,遗址的东部和南部被洪水冲毁一部分,高出河床15 米,海拔101 米,西城墙现存70 米,北城墙现存180 米,与西城墙相接。城外环绕壕沟,城内有道路、房基、窖穴、 墓葬等遗迹,出土大批陶、石、骨器等人工制品及植物种子等遗存。在建筑方法上,该城垣筑造采取版块夯筑法,在建造城墙的过程中,版块夯筑造城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为后世城垣与高台建筑等土木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西门北侧城墙
这个仰韶文化晚期的古城, 建造时代与黄帝时代相符,区位正是有熊氏古部落的中心地带。《史记》和《汉书》记载:“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轩辕本纪》说:“黄帝筑邑造五城。”《黄帝内经》说:“帝既杀蚩尤,因之筑城阙。”由此看来,黄帝时代在中原地区有城池形成,史书记载和文物出土互为印证,郑州西山古城应该是“中原第一黄帝城”。西山古城遗址的发现不仅有利于探讨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而且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及中原地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聪明的先民,为防御外敌的入侵和保证当时人们的稳定生产生活铸造了西山古城中原最早的城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虽然在千年风霜的侵蚀下,古城早已不复当年城墙坚固人流如织的盛貌,但今日的西山古城以其造城的时间之早、遗址规模之大及丰富的文物遗存,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城”,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距今5000年的古人的生活画卷。
图片来源:《荥泽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