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叔认为粤剧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甜蜜动人,也最催人断肠的剧目了。
一方面,粤剧不同于京剧、越剧,它的剧情,讲的多是才子佳人或经历各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或几番周折依旧以悲剧收尾;永远是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甜蜜又悲凉。
另一方面,这样的剧情设定让粤剧注定不会像京剧那样被奉为国粹艺术,而那些粤剧名伶,也因此带上了些许悲情色彩。
粤剧,知道的人大概并不怎么多。粤剧的起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那是齐言体民歌的起源,它的文学体式在唐朝发展成了唐诗。
所以,说粤剧是最甜蜜的戏剧一点都不为过。它不同于其他戏剧讲历史事故、英雄人物,粤剧仿佛讲来讲去,都是儿女情长,也没什么宏大的时代背景。甚至某些粤剧的传统戏码跟杂剧完全相同,例如《西厢记》和《倩女离魂》。
粤剧也尤为偏爱才子佳人,尤其是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如《紫钗记》的主角是唐朝诗人李益和沦落娼家的贵族女子霍小玉。李益、小玉两人一见钟情,但后来遭遇变故,不能长相厮守,最后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又如《双仙拜月亭》,这是粤剧十分经典的剧目,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剧中之《抱石投江》及《仙亭会》,都是戏迷所心仪的唱段。
此剧讲了两对情侣的故事,世隆与瑞兰,瑞莲与兴福。其中瑞兰和瑞莲是姐妹。瑞莲本与秦侍郎之子兴福订情,可惜秦家遭奸臣杀害。经历坎坷,瑞莲与兴福才再度重逢。
无论怎样,在古代,单单讲爱情就意味着不主流,甚至可能与烟花场所沦为一谈。比如明初广州城南濠畔一带歌舞曲艺兴旺,当其时归德门外食肆众多,歌舞艺伎如云,其中就有不少土腔女伶,繁盛规模超过秦淮河几倍。而那时,可能是粤剧的一个黄金顶峰。
物极必衰,在粤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享受过甜蜜的阶段,粤剧那些莺莺燕燕的爱情故事,注定会在某个时期或某次时代变迁里被当成不入流的东西大肆拆除。
历史上,它无数次被清拆,又无数次崛起。只是它从最盛的时候走下来,未免太快,让那些能听到的粤剧爱情传说故事,因为这些历史背景而更显得断肠。
正德十六年(1521),官员魏校正式宣布演戏违法。广州城内原在明嘉靖年间有几座金花夫人庙演戏比较兴旺,演期长的可延续几个月,但魏校禁戏后被拆,只剩城外河南一座金花庙。
明万历年间,在佛山镇大基尾有个琼花会馆。当时琼花会馆坐落于“优船聚于基头,酒肆盈于市畔”的大基铺(即佛山市红强街区)。
琼花会馆附近就是佛山大基尾河边的琼花水埠,方便坐红船的伶人上岸或到其他地方演出。据说伶人最初雇用紫洞艇作为戏船,后来加上帆,在船身绘画龙鳞菊花图案,船头髹成红色,因而称为红船。
这小小的复兴,在清朝遭遇了惨败,咸丰四年(1854年),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在佛山经堂古寺率领梨园弟子,编成文虎、猛虎、飞虎三军。
清政府为了消灭三军势力,残杀艺人,火烧琼花会馆,禁演粤剧15年之久。文献记载“广州班为全省人士所注目,其名优工价,至于二三千金,声价甚高,然大概以擅演男女私情……为第一等角色”。
清朝之后到民国初期,由于时代开放,粤剧行当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首先有五大流派,包括薛觉先、马师曾、桂名扬、白驹荣/白玉堂和廖侠怀,而“粤剧四大名丑”则指半日安、叶弗弱、廖侠怀与李海泉(李小龙父亲)。
不过,随着他们的逝去,粤剧也开始凋零。
粤剧里有个有名的前辈,叫白玉堂,他从1913年入戏行至1950年息演,演出近百个剧目共5000多场。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已找不到他的过多信息。
他除了经典剧目,还演了一批现代剧,比如《严瑞生》。《严瑞生》一剧取材上海发生的一桩轰动全国的谋杀案,白玉堂演严瑞生在临行刑前大段表示忏悔的“二黄”,板板眼眼极动情,令观众叹息不已。
粤剧盛时在明初,粤剧名伶盛时在民国。之所以是民国,离不开电影的崛起。这也铸成粤剧另外一个让人扼腕的地方。粤剧本身并没有让演员成名,没有京剧梅兰芳那种盛景。它的出名,很多都是依赖于香港电影的崛起。
比如粤剧大师罗家宝。罗家宝一家可谓粤剧大家,罗家宝父亲罗家树是著名的掌板师傅,叔父罗家权是著名的粤剧演员,香港粤剧演艺名人罗家英是他的堂兄弟。
罗家英最为年轻人所知的就是他在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扮演唱only you的唐僧。实际上他也是个粤剧表演艺术家。他妻子是知名香港演员汪明荃,主演过《创世纪》《万水千山总是情》《我的野蛮奶奶》等。
罗家权确实有部粤剧《肉山藏妲己》成了经典,但是也几乎找不片源。该剧于1945年在广州的“东乐戏院”首演,女主角妲己的饰演者是著名粤剧名旦秦小梨。秦小梨在戏中,大胆穿着带有珠片胸围的新潮戏服,这在古典戏剧里,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来也是第一部“无厘头”华语片,片中竟有妲己和纣王大跳Cha Cha的场面。又唱又跳,用的是当年的流行曲“The Banana Boat Song”和“Rico Vacilon”的旋律。它被定义为新派粤剧,除了女主角秦小梨的服装和动作之外,音乐的部分还融入了西洋音乐的成分,可以说是非常新潮的。
罗家权拍摄了《包公夜审郭槐》《危城鹣鲽》《风火送慈云》等粤剧电影。1970年因肝病去世,灵柩安葬在粉岭。
女角方面有早期的陈皮梅、秦小梨、芳艳芬、余丽珍和邓碧云。近代则有以反串闻名的戏迷情人任剑辉和公认为她最佳搭档的白雪仙。
任剑辉和白雪仙两人在1964年,还斥巨资拍摄《李后主》作为告别影坛纪念作。《李后主》花了他们四年多时间才完成,制作费高昂。它创下粤语片最大制作、最长映期和最高收入的纪录。1989年任剑辉去世。
粤剧名伶里有个知名的组合称“八牡丹”,包括吴君丽、邓碧云、凤凰女、罗艳卿、余丽珍和林凤,吴君丽是其中的白牡丹,有“玉喉艳旦”之誉,自小爱好唱歌和演戏,是粤剧名宿陈非侬的入室弟子。
吴君丽曾在“非凡响”“锦添花”“丽声”等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第一女主角),演出过著名粤剧《香罗冢》《白兔会》《双仙拜月亭》等,曾参与120部电影,包括粤剧电影及时装电影。
邓碧云1949年年底到香港,任“碧云天”剧团班主。1959年的一次选举中,邓碧云、新马师曾、梁醒波被选为“粤剧三王”。她1950年进身影视圈,拍摄电影《风火送慈云》,1987年为香港乐坛徐小凤代领奖项《十大劲歌金曲》。1991年,她因肺病去世。
而其他几位,或去世,或已断了消息。
粤剧之美,美在曲中的爱情,美在历史悠久。经过无数次颠覆性的销毁,它比世界上任何戏剧都面临着更多的磨难,而它也因立足于中国,跟着华人散布在世界,成为分布范围最广的戏剧。只是发展到如今,最后一批创造辉煌的粤剧名伶,也都相继在世界上消失了影踪。
后来的人们还能感受它的美,或有机会去触碰它的美吗?想到这里,感觉它曲词里断肠的孤独更甚。
注:本文由正华年原创,欢迎关注!自信人生不畏老,华叔陪你正华年。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