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光旖旎的金屿滩旅游区一角。 黄小斯 摄 |
文旅康养新业态,还看今朝红海湾。
2016年以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提质冲刺,2016年—2020年全区GDP年均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8%,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与该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给力密不可分。
近年来,多块省级文旅招牌先后花落红海湾,多个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和美丽滨海景观带“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2021年1—11月,该区接待游客约291.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收入约18.48亿元,同比增长17.7%,两项数据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发展后劲十足的红海湾,如何缔造出文旅资源百花齐放,争相竞艳的生动局面?答案或可向“平安”“美丽”两个关键词中找寻。
●撰文:黄韬 方资然
善治基层 耕耘平安沃土
“不患贫而患不安”,没有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则谈不上放心舒心的生活与游览体验。竭全区之力,保一方安宁,正是时刻保持这样的谨慎姿态,才换来了红海湾宜居宜业宜游的舒适环境。
一张“民情地图”,引入了卫星图、矢量图、3D图等,通过坐标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与政府服务各类要素(地、事、人、物、组织)的精准呈现。其中独有的网格化子系统,是网格员开展巡查走访、事件上报、事件受理分拨和事件处置的工作平台。借助它,网格员就可以在手机上实时反映所负责区域的各类信息,并集中上报到后台进行分析研判,实现“小网格”推动“大治理”。
数据往往具备直观的说服力。“民情地图”应用推广至今,红海湾开发区累计上报事件、工作日志、巡查走访合计3.75万条,办结事件1.75万件、办结率100%,累计排查化解信访维稳矛盾464个。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全区数百名专兼职网格员共同的付出。他们用一台手机,动态感知和掌握基层的每一处风险隐患、社会的每一桩矛盾纠纷,守护着每个“格子”的安宁。
“现在街上更经常看到警察了,出来干点啥心里都踏实得多”,住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东洲街道东三社区的蔡大伯说。街面见警率的提升,是红海湾人民群众近些年来对治安改善最直接的体会。随着“一村一警”在红海湾各村(社区)全覆盖配备,村民有事找警察变得更容易,警察到场处理矛盾纠纷也更便捷。“有事找警察,警察马上到”,尽早调解和消弭矛盾,往往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扩大化,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
绵延悠长的72公里海岸线,不仅为红海湾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对当地反走私反偷渡工作提出了较大挑战。“不遗漏全区每一个角落”,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创新建立起港长制、岙长制,向辖区内的码头、岙口、滩涂等派驻干部24小时轮值。在严密的海岸防线上,这样的措施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果,同时也将疫情由外部输入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打造旅游热土,首先必定是打造旅游乐土。让八方宾客来得放心、玩得开心,他们才会铭记于心”,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政法委一名股室负责人说。专职网格员、党建网格员、“一村一警”等全覆盖配齐,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进展顺利,连续919天无“双抢”警情、全年232天零刑事、治安警情……2021年1—11月期间红海湾向辖区人民群众交出的这份平安答卷,无疑是令人满意的。
立足禀赋 绽放美丽形象
坐拥72公里原生态海岸线,沿线山、海、岛、湖、林齐备的红海湾,原有的先天优势便令人歆羡。但随着旅游产品竞争的多元化,游客越来越“挑剔”,原始的自然景观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自然不甘人后。
靠海还得吃海,位于遮浪半岛一端的长沟村金屿滩旅游区,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在那里,海岸线就是产业链。海水洁净湛蓝,沿岸礁岩多姿,沙滩细腻柔软,这些都可以开发起来。经过一番设计,金屿滩打造出一个“旅游超市”——水上有传统的冲浪、潜水、垂钓等娱乐项目可选,陆上则利用平坦的沙滩和海滨丛林,开发出真人CS、沙滩车越野等多种玩法,再加上极富特色的海滨营地帐篷、木屋民宿、可定制亲子活动的农业基地和现采现捞现烹的渔农特色餐厅,实现了“一站式玩乐”。
如此新鲜的创意成功与否,游客选择了“用脚投票”。“刚开业没多久就迎来了2021年的中秋节、国庆节,这两个小长假,我们这边的游客接待量都达到了峰值,自驾的车从海滩一直排到了村口!”长沟村党支部书记描述起节假日家门口热闹的情景十分自豪。显然,这种综合娱乐集合体非常“叫座”。
金屿滩的火爆,只是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效的一个缩影。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共引进签约21个项目,其中在首届汕尾发展大会上引入的仁恒红海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单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30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整个红海湾旅游区将升级成为集康养度假、运动休闲、国际社区、国际教育、智慧旅游于一体的可游、可感、可住、可参与的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该区在打造滨海旅游和文化康养示范区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突出特色 构建示范品牌
近年来,在深挖原有“蓝色”旅游资源的同时,红海湾还“向历史要素材”,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开发出一批红色旅游基地及配套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东尾村就是其中的翘楚之作。
历史上,海陆丰农会、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时,东尾村(原为遮湖乡)也紧随其后,成立了农会及遮湖乡苏维埃政府,它们的旧址保留至今,至今仍有不少游客前来瞻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意识到村内这些革命遗迹的旅游潜力后,东尾村随即打造出2万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广场,承办各类团队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等互动体验活动。此举吸引了多地的党政机关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前来学习交流,也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东尾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逐渐广为人知。
吃喝玩乐,“吃”居于首位。欲令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抓住他们的味蕾,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作为东尾村出品的特色食品,“遮浪玛仔”一直深受游客喜爱,在各地十分畅销,乡村振兴开展以来,更一跃晋为“一村一品”,在当地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中赚足了流量。产地成就产品,产品反哺产地,“提到玛仔,就会想到遮浪”,许多游客已经在不自觉中形成了这样的条件反射。
“我们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遮浪玛仔’食品加工产业帮扶项目的建设,产生的效益由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共同享有”,东尾村村主任助理吴杰颖说。既能吸引游客,还能拉动村集体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小特产”带来的“大收益”不可小觑。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红海湾“硬核”的文旅资源,离不开高颜值的城市面貌衬托——“三清三拆”、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加快推进,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陆续上马、49公里“四好农村路”整体完工、禁养区高位养殖场尽数清退、多处排洪渠先后修缮、“万里碧道”惠民工程建设启动……今日的红海湾,城乡“颜值”正发生喜人的变化。
2021年8月底,在广东省文旅厅公示的第四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中,红海湾赫然在列,这一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平安”“美丽”内外兼修的努力。未来,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还将抓住申报建设综保区和规划建设汕尾新港区的全新机遇,用好港口优势、电力能源优势等优越禀赋,引进粮油、麦芽、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项目,奋力打造临港经济集聚区,力争成为汕尾的城市副中心与重要经济增长极。
【成绩单】
2021年前三季度
地区生产总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7.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2.0%
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6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同比增长12.3%
外贸进出口总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476.5%,实现突破式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00万元,同比增长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