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在行李内放着大枕头、玩偶、毛毯的认床一族吗?平常都是一躺床就呼呼大睡,偏偏每次来到新的地方,明明累得要死,却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有人怪饭店的床不舒服,但其实这是大脑运作的结果。睡眠专科医师江秉颖说,这是人类的本能,帮助来到陌生环境的人,足以在休息时仍能警醒应对突发的状况,所以别怪认床,这可是大脑想要保护你哪!
第一夜效应 其实是大脑帮你守夜,让人能快速逃命
江秉颖医师说,人体五感「眼耳鼻舌身」各有阈值,入睡后感官的阈值会自动调整,阈值越高,感官需要反应的时间就变得越长。假设一般外界的刺激,白天大概十分钟可以感受到,入睡后却可能要叁、四十分钟才会把人吵醒,这也是休眠后人体感官阈值升高,对外界环境较不敏感的表现。
五感当中,比起视觉和味觉,人的听觉和嗅觉是暴露在外的,因此当身体在入睡后,听觉和嗅觉仍旧容易受到干扰。台湾的研究团队发现,嗅觉是人类入睡后,五感中阈值上升较少,也就是较为敏锐、维持运作的感官。江秉颖说,这个原因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在荒郊野外生活,睡着后所有阈值都上升很多,当猛兽这类掠食者欺身时,会来不及逃命,所以保留嗅觉是人的演化机制所造成的。
近期美国布朗大学学者玉置应子(Masako Tamaki)的研究,更提出认床现象与睡眠心理学里的「第一夜效应」(First-Night Effect,简称FNE)相关。学者根据在鸟类和海豚身上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动物在睡觉时让一半大脑保持清醒,以便在休息的同时保持足够警惕,避开捕食者。人类也有近似的运作机制。这篇研究于2016年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
如此看来,认床应该算是件好事,不过睡不着又睡不好该怎麽办?每次出门都要带着大包小包像搬家一样,未免也太辛苦。江秉颖医师从身体所需的「环境感」着手,提供几个简单妙招,让你有望减轻行囊。
帮大脑放松,让它以为他乡就是你家
1.善用「白噪音」white noise
要获得好的睡眠品质,需要尽量掌握睡前和入睡后不一样的声音状态。「睡前越单调的声音越好,入睡后则要避免噪音干扰,但是太安静的无声环境,一但出现一点点声音,立刻会被听到,因此可以善用『白噪音』」。
单调的声音像是轻微冷气运作声、电视杂讯的沙沙声以及大自然中类似的声音包含雨声、海浪声等……,这些音频被大脑归类为「白噪音」,大脑在接收白噪音的时候会予以忽略,而白噪音能屏蔽影响睡眠的噪音,有助帮助入睡,增加睡眠品质。
除此之外,平常就用来当「背景声音」的音源,也有类似「白噪音」的效果。像是不少人一回家就开电视,调到某个电视频道,只听声音却没在看;或是常听的音乐,尤其以轻柔乐音为佳,这些声音也能帮助放松,营造出熟悉的环境感,但要注意音量,过大声又变成干扰噪音,调到能让自己舒适放松又不会注意去听的音量最好。
2.带上平常使用的气味,如香氛
研究证实,嗅觉在人类休眠时仍旧运作,与平常不同的气味,会让大脑保持警醒。医师建议,可以带着平常就在使用的香氛,进入饭店后把香味略为喷洒在枕头和睡毯上,并且也让房内充满这样熟悉的气味。
另外,穿着平常习惯的睡衣或是小毛巾,让贴近鼻腔的气味就是平日睡眠的味道,可以有效帮助身体放松。
(出门在外住宿,如果一定要留盏灯才有安全感的话,请尽量避开就在身边的灯源,以较远处如浴厕或门前走道灯光为主。)
3.戴上眼罩 但前提是在家本来就有这习惯
有人到了不熟悉的饭店,明知道应该在全黑的环境里休息最好,却无法放心,一定要留着一盏灯,这样的光源也可能影响睡眠。医师建议,如果一定要留着光源也无妨,可以戴上眼罩,但前提是,最好本来在家裡就有戴着眼罩入睡的习惯。
医生建议,认床的人,可以提早在要出发前一个礼拜就开始戴眼罩睡觉,让自己在熟悉的环境里,先适应不同的睡眠模式,就能大大降低「第一夜效应」的发生机会。
其他像是合宜的室内温湿度、睡前不要滑手机等数码产品、别吃太饱……所有会妨碍睡眠的习惯,都应该避免。
撇除原本就有睡眠障碍的因素来看,研究显示,一般人出门在外,除非频繁更换饭店,若你是住在同一个房间,通常过了第一晚之后,认床的效应就几乎不会发生了。有人甚至觉得,在异乡外地玩乐或是奔波一天后,夜晚终于拖着疲累身躯回到饭店时,就已经能感受到「啊,回到家了」的感觉。如此一来,想要睡不好,也难。
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