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万物蓬勃生长,正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为了让孩子少生病,更好地长高增重,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期帮孩子调理这段关键时间的调理重点,主要是这三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看完这菜要赶紧做给孩子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完这菜要赶紧做给孩子吃
初夏,万物蓬勃生长,正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为了让孩子少生病,更好地长高增重,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期帮孩子调理。这段关键时间的调理重点,主要是这三点:
第一,消积食:孩子的感冒、发烧,90%都是由于积食引起的,所以我每天都在提醒家长要坚持“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若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孩子大概率是积食了。积食时要及时地用“4招”助消化,吃少、吃素、吃软、吃三星汤,坚持2~3天。日常也要注意控制孩子饮食,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日常保健每周一次三星汤。
第二,祛湿气:夏季湿邪当令,困阻中焦脾土,中焦运化失利,孩子就容易出现积食、舌苔水滑、白腻苔或黄腻苔、大便稀烂、不成型等湿气重的表现。湿邪和积食互相交织,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损伤脾胃,抵抗力变差,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湿气重的情况,要及时地帮孩子祛湿,可以用四星汤、五星汤、木棉花鲫鱼汤等食疗。
第三,健脾胃:祛湿不健脾,湿气祛了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只有顾护好脾胃,脾胃能力强健,水湿才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如果脾胃虚弱,无论怎么祛湿都只是暂时的事,湿气很快又会困重起来。所以家长不能只一味地祛湿,还要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健脾,脾胃状态好,自然能有充足的营养来源,抵抗力跟着增强,病痛也会少。
茯苓,最适合孩子用的祛湿食材
夏季健脾祛湿的食材,我推荐用茯苓,《儿童食疗大全》中也有不少用到茯苓的食疗方。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又有“四时神药”的美誉。《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总的来说,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小儿脏腑娇嫩,日常保健我一般不建议用祛湿力度太强的食药材。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气,既能祛湿邪,又能扶正气,很适合脾虚有湿、脾不健运的孩子。
我经常看到有家长问,茯苓是不是就是土茯苓?两者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就用一张表,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这两个食药材。
孩子脾常不足,容易因为错误的喂养习惯,滋生内湿,这时湿滞困在脾胃,可以选择用茯苓健脾祛湿;如果孩子有湿疹或湿气重伴有热证时,可以选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
一道茯苓食疗方,孩子夏季祛湿必备
茯苓一般会用来煲汤、煲粥或者打成粉做糕点。下面给家长推荐一道茯苓的食疗方——茯苓粥,尤其适合长期脾虚、大便不成型的孩子。每周可以给孩子吃1~2次,整个夏天都能用。
夏季给孩子喝粥是很好的饮食形式,首先,粥软烂温热,孩子容易吸收,可以减轻脾胃的压力;其次,喝热粥能微微发汗,湿随汗出,有助于祛湿;第三,喝粥能驱散寒气、生发胃津;最后,粥能够与各种食材搭配,又不会破坏食材的功效。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症状定制食疗方,加减食药材,灵活运用。
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大米50克
做法:大米和茯苓加适量水,同煮粥即成。
功效:祛湿健脾、养心安神。
宜忌:适用于胃强脾虚的症状。2 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 长期脾虚、脾胃虚寒,加陈皮1克
儿为虚寒,孩子又天生脾常不足,所以很多孩子都是脾胃虚寒的。这类孩子往往眼袋偏青色、经常流口水、舌头胖大、舌苔腻、出虚汗、瘦小易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的症状,可以在上方加入健脾燥湿的陈皮,加强健脾祛湿的力度。
但家长要注意,如果孩子有热证时不能用陈皮,也不能每天给孩子吃,否则容易破气,损耗孩子的阳气。
● 睡不安稳,加莲子5克
夏主心,立夏以后,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小儿心常有余,这种情况会更为明显,特别容易心火旺。情绪上容易烦躁不安、睡眠也不安稳,出现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的情况。心主神,养心必先安神,家长注意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疯,保持心态平静。另外,家长可以在上方加入莲子,一方面能补脾,另一方面还能清心火。但家长要注意,加入莲子前要先把莲子心去掉。
● 容易积食,加山楂5克
上面提到,夏季湿邪困脾,所以孩子会更容易出现积食的情况。无法消化的水谷精微滞留在脾胃,身体自然会对食物抗拒,表现出来就是孩子不爱吃饭、胃口差。这时,家长不妨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5克的山楂,帮孩子消积食。山楂味酸,煮成粥后,家长还可以在粥里加入适量的黄糖,做成甜粥。酸酸甜甜的味道,让孩子更容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