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许多人对于范仲淹《岳阳楼记》都不陌生。
然而,与身在滕王阁的王勃不同,写出《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却从来没有到过湖南的岳阳楼,仅仅是靠一张滕子京送来的画杜撰的,果真印证了那句话"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那么,范仲淹又是在哪里书写出《岳阳楼记》这千古名篇的呢?答案是在河南邓州的一个小书院内!
这个事情还要从范仲淹被贬斥说起~北宋庆历年间,范仲淹等有识之士已看到"三冗"(冗兵、冗员、冗费)现象已十分严重,遂向宋仁宗建言进行改革,受到宋仁宗的重视。
庆历三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以《》作为施政纲领,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意见,主要集中于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三个方面,这就是庆历新政。
然而,由于改革打破了北宋士大夫任职的铁饭碗,严重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政进行了不到一年就夭折了,最终范仲淹被调离中央,任邓州知州。
北宋时期的邓州即今河南南阳盆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除了洛阳之外的中央官员流放之地,寇准、谢绛等北宋著名的宰相均有在邓州任职的经历。而远离中央的范仲淹依然抱着"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人生态度,开办书院讲学培养下一代新人,以此来延续自己的政治理想,花洲书院因此而兴。
花洲书院因建在百花洲而得名,在处理完公事后,范仲淹呼朋唤友前往百花洲,为广大学子讲道授业解惑,众多学子则如坐在春风中听讲,遂有春风堂之建筑。此外,花洲书院还为学子们提供阅读书籍的场所,即藏书楼;生活作息的地方,即斋舍等。
在范仲淹知邓州时期,花洲书院培养出张载、范纯仁、韩维等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中,张载为"关学"的开创者,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为"北宋五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范纯仁是范仲淹之子,曾官至观文殿大学士。
有宋一代,书院成为许多政治人物精神的避风港,如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均是如此,花洲书院虽然并不如上述两个书院而知名,却因范仲淹、《岳阳楼记》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