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专业和严谨著称的法国外交官员决定罢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法国总理准备过苦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法国总理准备过苦日子
一向以专业和严谨著称的法国外交官员决定罢工。
多家外媒指出,法国数百名外交官员和多家相关工会将于当地时间6月2日罢工,抗议法国总统马克龙推动的公务员改革法令。他们认为,这些改革可能会损害法国的全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法国外交界时隔近20年再次发起抗议罢工运动。截至目前,这项运动已赢得500名外交部公务员的支持,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法国高级外交官和大使的声援。
法国职业外交的终结?
法国外交界的不满情绪已经酝酿了数月,4月份法国外交部官方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机构改革措施让这种不满彻底爆发。
据《纽约时报》报道,马克龙推动的改革将解散有200年历史的高级职业外交官团队,将其中约800人合并成一个由高级公务员组成的国家行政团队,他们将会被交替挑选担任驻海外大使或卫生部门主任等职。
这意味着外交人员的职业结构将被改变,外交部高级官员的特殊地位会被取消,进而被纳入到更广泛的公务员队伍。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指出,法国外交的两大历史支柱——全权代表大使和外交事务顾问将被合并和逐步“淘汰”。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这预示着法国职业外交的终结。
一名大使匿名对《泰晤士报》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我们之间是不能互换的,我尊重其他政府同事,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他们的工作,正如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我的工作。”另有官员认为,他们似乎在弱化外交部的角色,这或损害长期关系和发挥(外交)专长。“这就像让体育记者去分析天气模式一样。”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外交网络,约有1800名外交官员和13500名外交部工作人员。然而,自2007年以来,外交行业员工人数下降了20%,在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预算却被不断削减。在新冠疫情期间,法国外交人员的工作处境进一步恶化。
法国外交界人士认为,几十年来,外交部在法国内部的角色被逐渐边缘化。另外,马克龙还与外交部门有“宿怨”。《泰晤士报》指出,许多外交部工作人员认为,马克龙的改革措施是在惩罚他们,因为他们曾拒绝在马克龙的外交政策上做出改变。
这份改革计划激怒了向来谨慎的法国外交界。法国6个相关工会和500名年轻外交官员呼吁在当地时间6月2日举行罢工,抗议公务员改革。他们还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文章,表达了他们对外交部资源不断减少的担忧。
在罢工通知中,工会写道,“高级公务员制度改革是对我们的职业、专长和未来的最新攻击。”他们担心这将永久削弱法国在世界舞台上自卫的能力。
事实上,法国外交官员举行抗议活动较为罕见。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道,法国外交官员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举行大规模罢工是在2003年。
据《中国日报》报道,2003年12月1日,法国外交部驻世界各国的154个大使馆、98个领事馆及近500个文化机构的外交官和驻外人员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大罢工,抗议法国政府削减外交部经费、裁减外交人员及降低福利和津贴,导致法国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大使馆、领事馆及文化中心纷纷关闭。
马克龙陷入一场“战争”?
这场罢工也得到了不少高级外交官员和大使的声援。
马克龙政府第一任欧洲事务部长、职业外交官纳塔莉·卢瓦索支持这场抗议活动,她表示,有效外交所需的特殊技能决定了他们不能与其他公务员部门互换。“外交官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农林部副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领事官员。”
法国驻科威特大使也表示将参与这场罢工,抗议法国政府对外交使团的改革。针对法国外交界的不满情绪,法国驻阿塞拜疆大使总结道,这是因为法国外交官员全身心投入职业生涯,但工作过度、工资过低且资源不足。
除表达沮丧情绪外,还有人担心法国外交就此转向。法国前驻美大使热拉尔·阿罗表示,他最忧虑的是法国外交的美国化,这一改革将会让马克龙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从法国公共生活的各个阶层中选择大使。例如,法国驻布隆迪大使将由外交官担任,而驻罗马或伦敦的大使职位会留给(马克龙的)朋友。
马克龙及其团队则为改革措施辩护,驳斥了“任人唯亲”的观点,称其为“姗姗来迟”的现代化,并将法国外交界的批评描述为特权集团的抱怨。据《纽约时报》报道,法国政府认为,通过摒弃根深蒂固的对传统和地位的依恋,这种改变会给外交官多样化的机会,让他们更接近法国的现实生活。
两方争执不下,《泰晤士报》甚至以“法国外交人员因改革而罢工,马克龙陷入了一场战争”为题,描述如今局面。
对于马克龙来说,这次外交官员罢工来的并不是时候。法国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将到6月底。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马克龙正寻求在欧盟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为自己的新任期寻找新动力。
眼下双方都表达了对话的意图。一名驻海外的法国外交官表示,外交工作人员确实对这一切都无法理解,但至少希望这次罢工能引发一场针对外交工作的适当辩论。
马克龙一方或借用外交部长的人选做出回应。据路透社报道,马克龙任命职业外交官卡特琳·科隆纳为外交部长,有分析指出,此举也有安抚外交界人士的意图。科隆纳在就职时告诉外交部工作人员,她完全信任大家,(日常工作)需要每一个人。“你可以永远相信我不会忘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