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非常重情的民族,体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唐诗宋词当中,就是那些说不尽的离愁别恨,写不完的伤春悲秋,抒写不尽的羁旅思乡、怀才不遇……这些诗词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其中所内蕴的情感,和今日国人的内心世界却是血脉相通。
在这里我们可以实现最快捷的超越文本的对话,在这里我们可以管窥1000多年前诗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对他们的人生经历,有最为直观的感受。
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位晚唐时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名气和李商隐、杜牧等人相比差了不少,但是却也有非常经典的诗歌传世。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可以说是诗人最孤独的唐诗,其中的十个字写出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写出了作者的他乡漂泊,写出了作者内心世界那种挥之不尽的哀愁。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这首唐诗的题目是《灞上秋居》,作者是唐代诗人马戴。在这首唐诗当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思想情感的诗句,就是这句著名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秋天的季节正是让人感觉到悲凉,感觉到苦涩的季节,而且此时的诗人还远离故乡,而且在他自己的人生路上正在经历着困难,经历着孤独。这两句唐诗是作者亲身经历场景的描绘,也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着实悲凉的图画。
开篇就呼应题目,写明作者所抒发情感写出这首唐诗的地点。“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正是深秋的季节,秋风萧瑟,秋雨冰凉,让人感觉到阵阵寒意。诗人在灞原登高远望,看到秋雨初歇,却也看见雁群南去不停,一下子就勾起了内心的思乡情。
“雁”在古典诗词当中是一个有明确指向意义的意象,表达思乡,表达爱情,表达孤独等等。在这里,既然是“雁行”,那就说明是深秋的季节。既然是深秋,那么这首唐诗的第二联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秋天有“落叶”;秋天的季节带来阵阵寒意,所以会有“寒灯”;秋天“雁行”,所以诗人孤身一人在外,自然是“独夜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内心的孤苦是不言而喻的。在后两句,诗人依然在极力渲染这种情感。“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诗人在长安的居住之地,是一个空园子,一切毫无生机,而且人烟稀少,是人自己单门独户和在此修行的僧人为邻居。“野僧”一般都是在远离社会喧嚣之地的,由此也能看出作者居住之地适合的荒凉了。
最后两句是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哀叹。诗人的故乡在今天的江苏东海,来到京城长安,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来到这里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功名,反而居住在这荒郊野外之地,对于未来不免有所怀疑。所以诗人最后发问,“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我在这荒郊野外已经居住许久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博取功名,为国效力?
这首唐诗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非常的通俗易懂,写出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共同命运。在秋风秋雨的季节怀才不遇,加上羁旅他乡,这些都触动了他们最为敏感的神经。所以这样的唐诗并不少见。但是即便如此,写出“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诗人马戴,还是依靠这十个字,在文学史上,永远散发出光芒。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