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在五丈原病逝,备受人敬重。诸葛亮死前留下遗命,让自己葬在定军山。关于诸葛亮下葬的有这个一个说法,那就是诸葛亮指定这4人抬棺,一直南走不回头,绳断磕头再下葬。那么诸葛亮下葬4个人抬棺材,为什么现在下葬需要那么多人呢?
诸葛亮为什么让4个人抬棺材? 话说这是诸葛亮最后设下的计谋,担心自己的墓穴被盗,所以留下命令,派4名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一直往南走,所有人不准回头,抬棺材的绳子断了,磕头跪拜,就地安葬。并且诸葛亮不要陪葬物品,只穿着平时喜爱的衣服即可。但是4个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辛苦的走了三天三夜,绳子毫无断裂的迹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马月绳子才会断。四人一合计,决定撒个谎,就在走了三天后的地方给埋了。等抬棺材的几个侍卫回去后,刘禅为了保密,就将这四个侍卫杀了,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真正的诸葛亮墓在哪里了。
以清朝为例: 出灵那天,先用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北京到陵地,沿途几百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原因有很多,比如古代抬棺人数的多少间接反映了死者的尊贵,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却是风俗迷信,认为棺材落地是不吉利的,而且如果去墓地的途中,棺材落地了,那么说明这个人想葬在这里,那就得在这里埋了,还有一种说法,棺材触地,灵魂就落地。所以说,平时我们经常看到,死人出葬时,没出灵的时候,棺材要是用木凳或者其他物品垫着的,无论怎么样都不能落地。因此,人多一点,以防止中途有人吃不消了,会有人立马替上来。
有句老话,“慈棺落地为不舍,凶棺落地为不甘”,不管怎么样,棺材不能落地,否则不吉利。这些东西从古流传至今,一直都没有改变。只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到底信不信,还要看每个人的想法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