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和两位小和尚,住在深山的一座寺庙里。
一天, 他们水缸里的水都喝完了。
于是,老和尚给了两个小和尚一人两个木桶,让他们下山挑水去。
可等到傍晚时,才看见一名弟子垂头丧气的回来,桶里一点儿水都没剩下。
原来,他为了多挑一些水,把木桶装得满满的,还没到一半的路,水就洒出来一半了。
因为路面被水打湿,这位小和尚也因此滑到,剩下的水也全都洒了出来。
而另一名弟子却闲庭信步,挑回来两个半桶水,完成了师父交托的任务。
这个故事大概意思是说:
一桶水,盛得太满,会洒出来;半桶水,只放一半,安然无恙。
其实,这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东西别装太满,事情别做太尽。
留点余地,留点空间,人生方得圆满。
01
公元1864年8月,湘军攻陷天京(南京),太平天国灭亡。
由此大功,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衔,位极人臣,成为有清以来第一位出将入相、封侯拜爵的汉人。
这时,曾国藩掌握可以决定天下形势的重兵,手下人才济济,门生故吏遍天下,不管是势力,还是声望都达到了顶峰。
熟知历史的曾国藩,很清楚这表面风光之下潜伏着危机。
因为自清朝开国以来,历来领兵的权臣几乎都没有好的结局。
最初的努尔哈赤时代,就有无数爱新觉罗皇族被诛杀;
入关后的顺治时代,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鞭尸;
康熙朝的鳌拜、雍正朝的年羹尧,无一不落得丢官被杀的下场。
更何况曾国藩还是有清以来第一个掌重兵、握实权的汉人,更是容易遭猜忌。
于是,曾国藩果断采取措施,开始自剪羽翼,分批裁撤自己经过千辛万苦才打造起来的湘军。
他先是让自己的弟弟、亲自率军攻克南京的曾国荃以病告退。
十几万的湘军几乎被全部裁撤,只留下了两个营一万人左右。
而曾国藩也因此举得到了满清朝廷的信任,化解了一场危机。
1872年,曾国藩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被谥“文正”,这是清代文臣死后所能得到的最高评价。
坚持“做人忌满”原则的曾国藩,落得了一个好的结局:生荣死哀,善始善终。
事实证明,做人忌满,总要给自己留点余地,这是知足常乐的智慧,也是永不满足的胸襟。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追求最美好的目标,但又不希望完全达到目标,才能永远保持进步和上升的态势。
我们始终都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做人,未满的状态,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02
曾听我朋友瑶瑶讲过她老家一个亲戚的事情。
瑶瑶的亲戚是村里唯一一个做生意算是比较成功的,不仅在市里买了房,还买了小车。
所以,她亲戚每次回到村里,就仿佛自己高人一等,眼高过天的样子。
前几年,瑶瑶还在念高中,正直暑假在家。
一天, 瑶瑶在家呆着无聊,便想着和家人去逛街,恰巧碰到了那位亲戚也正好去逛街。
瑶瑶就顺便打了声招呼,没想到她的那位亲戚以为瑶瑶想要坐他的顺风车,便冷哼了一声,说:
“这么热的天气,你们是打算走着去上街啊?也是,像你们家,也不知道几代才能买得起车。”
瑶瑶见他这么说,微笑了一下,并没有理会他,而她的那位亲戚,也就开着他的小车扬长而去了。
没过几年,瑶瑶很快就大学毕业了,家里的几个兄弟姐妹也去了工作,生活也逐渐好转。
她家从老家搬到了市区,也买了小车。
之后,她每次见到那位亲戚,也依旧和他打招呼,不同的是:
那位亲戚再也不会那么狗眼看人低,用那种看不起人的语气说话了,反而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估计是后悔当初自己把话说的太满了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话不能说的太满,毕竟你永远不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做人太满、说话太满的话,那么最终丢脸的,只有你自己。
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越是低调的人,越能成大事;越是傲慢的人,越让人从心底所不齿。
03
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不是家财万贯的人,而是欲望永远比财富少一块钱的人。
人活一世,记住不要太“满”。
待人保持谦逊,行事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处世淡泊从容。
如此,才能获得幸福的真谛。
与朋友们共勉。